開皇二十年十月,隋主決意廢掉太子楊勇,派人召楊勇入宮麵見。楊勇見朝使失色道:“莫非想殺我不成?”使臣支吾對付。楊勇隻好硬著頭皮,跟隨使臣進入武德殿。武德殿前的台階上兵甲森列,殿內東邊站著百官,西邊站著諸王,禦座中坐著一位甲胄耀煌、威靈赫濯的大皇帝,楊勇不由得心膽俱碎,匍匐地跪在台階前。內史侍郎薛道衡站在台階上朗聲宣詔,曆數太子的罪行,然後宣布廢太子為庶人。
詔書宣讀完畢後,就有衛士將楊勇及其兒子們帶到殿庭,除去冠帶,並由道衡傳諭給楊勇道:“你的罪行,人神共憤,還想免廢,怎麼可能呢?”楊勇免冠再拜道:“臣合屍都市,為將來鑒,幸蒙哀憐,得以保全性命。”說著,楊勇就淚如雨下,良久才離去。滿朝諸臣沒有不感歎憐憫的,但也不便多言。楊勇有十個兒子,也一並牽出。長子楊儼曾封為長寧王,上表求情,情詞懇切。隋主看過奏表後有些於心不忍,想留下楊儼。這時楊素進言道:“願陛下痛下決心,不能有兒女心腸。”隋主怏怏不樂,進入內殿。第二天,隋主又下詔書,斬殺元旻、唐令則、鄒文騰、夏侯福、元淹、蕭子寶、何竦七人,將他們的妻妾子孫全都充入官庭。還有車騎將軍閻毗、東郡公崔君綽、遊騎尉沈福寶、術士章仇太翼各自杖打一百下,與妻兒一同貶為奴,其資財田宅充公。副將作大匠高龍義、率更令晉文建、通直散騎郎元衡也都被賜令自盡。
太平公史萬歲和將士等一同列在朝堂,見太子被廢,暗暗稱冤,沒有告辭就退下了。隋主記起來,召來楊素問道:“史萬歲為何突然離開?”楊素答道:“想必是去謁見東宮了。”隋主立即召來史萬歲詢問,史萬歲被楊素誣陷,當然不服,他說道:“之前征討突厥,楊素抑功不賞,將士多半埋怨楊素,楊素實在老奸巨猾,不可輕信。”
此時隋主正寵信楊素,便張口駁斥,史萬歲仍然反駁,辭色更加嚴厲,頓時惹惱隋主,立即下令將他推出朝門處死。過後隋主又不禁後悔,又下令將史萬歲追回,可是那史萬歲的魂靈已入枉死城,哪裏還追得回呢?文林郎楊孝政進諫道:“皇太子被小人誤導,應該加以訓導教誨,不應該廢黜。”隋主又怒火中燒,喝令鞭撻楊孝政的前胸,打了數十下。楊孝政隻能自認晦氣,忍痛而出。隋主又召來東宮官屬,斥責他們輔導無方,眾人都很惶恐,沒有敢答話。唯獨太子洗馬李綱說道:“廢立大事,滿朝文武大臣都知道此事不可行,但都不出言勸阻。臣不惜一死,願向陛下直述。太子本是性情中人,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以前陛下選擇正人輔導太子,隻要悉心教導他,太子並非不可以繼位大統,守住鴻業,但是陛下又任用唐令則為左庶子,鄒文騰為家令,這二人隻知道諂媚取悅太子,怎能不敗呢?這是陛下自己的失誤,不能完全怪罪於太子。”說到這裏,李綱伏地嗚咽。隋主也覺得很是淒慘,唏噓良久說道:“李綱責備我,不是沒有道理,但他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本來選你作為宮僚,但楊勇不肯親信,雖有正人,又有什麼用呢?”李綱又答道:“臣之所以得不到太子的信任,是因為奸人在側,蒙蔽東宮,如果陛下早早斬殺唐令則、鄒文騰,再挑選賢才輔佐太子,臣又怎麼會被疏遠呢?自古以來,國家廢立嫡係,每每導致江山危機,願陛下深留聖恩,以免後悔。”隋主聽後,臉色大變,抽身走進內宮。左右都替李綱感到寒心,李綱卻從容退去了。不久,隋主下詔將廢太子楊勇移到內史省安置,供給五品俸祿,又提拔李綱為尚書右丞。朝臣都很佩服李綱的膽識,交口稱讚。
過了幾天,隋主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全國震驚。楊廣還要在父皇麵前討好,上表奏請減少章服,所用官僚不必向東宮稱臣。隋主楊堅看到奏折後,對他嘉獎了一番,下詔批準了。楊廣立即調用宇文述為左衛率,又因洪州總管郭衍也曾參與謀劃奪嫡,便任命他為左監門率。隋主又將廢太子楊勇移到東宮,幽禁在內室,命令楊廣管束。楊勇想著自己罪不當廢,屢次請求見父申冤。楊廣不肯答應,楊勇爬上樹,大聲號呼,希望父皇能聽見。楊廣和楊素商議,楊素立即上奏道:“楊勇心誌迷亂,想必是被鬼魅所纏,不能放出來。”於是,隋主命楊廣嚴加管束楊勇。楊勇猶如罪犯一般,沒有自由,從此遠隔外宮,永不得見天日了。
先前隋主攻破陳朝時,天下之人大多都想過太平日子,監察禦史房彥謙私下對親友說道:“皇上猜忌心十分嚴重,又苛刻過分,太子卑弱,諸王擅權,天下雖然暫時安定了,不久必生禍亂。”房彥謙的兒子房玄齡也悄悄地對父親說道:“皇上本沒有什麼功德,隻是用詐術取得了天下,其諸子又驕奢不仁,他們將來必定自相殘殺,危亡也就不遠了。”這時新樂告成,協律郎祖孝孫和樂工萬寶常按律譜曲,都沒有被采用,隻創出一種繁鬧的樂音,奉旨施行。萬寶常流著淚說道:“淫厲而哀,天下不久將亂了。”於是他辭去職務,並取回樂譜焚毀,不久就絕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