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南北史演義(下冊)》(39)(1 / 3)

第八十九回 不肖子楊廣密謀行逆

話說兩位皇子被貶為庶人後,不能再出來露頭,太子楊廣得寸進尺,又要做出逆天害理的大事來了。楊廣的陰謀層出不窮,誣陷兄弟一事全靠楊素幫助才能如願以償,楊素也因此威權日盛。楊素的兄弟和叔父們都做了大官,其子也多半擔任柱國刺史。他平時廣聚資財,擁有妓妾、家僮數千人,邸宅豪華奢侈,和皇宮差不多,朝中上下無人不趨炎附勢。唯獨尚書右丞相李綱和大理卿梁毗剛正不阿,和楊素劃分界限,清濁分明。梁毗還上書彈劾楊素道:“楊素權勢日隆,威焰無比,他推薦、提拔的人當中無一正直,都是他親戚,他的子弟遍布州縣。天下無事時,或許還可容納楊素的異圖,若四海變亂,他一定是罪魁禍首。陛下視楊素為阿衡,臣擔心他懷有王莽一樣的狼子野心,願陛下以古今為鑒,適當地處置,以使隋朝基業永固!”隋主看完奏章後大怒,下令將梁毗逮捕入獄,並親自審訊。梁毗毫不畏縮,大膽地說:“楊素擅寵弄權,殺戮無道,太子和蜀王得罪遭廢,群臣無不惶恐,隻有楊素喜出望外,幸災樂禍,不用問都能知道他的意圖。”隋主聽了這話,不由得想起兩個兒子,暗暗地吞聲飲淚,不願再審,於是將梁毗押回了獄中,第二天,又傳詔赦免梁毗。隋主又詔諭楊素道:“仆射是國家宰輔,不應事事親理,隻要隔個三五日到省中評論大事,就算盡職了。”沒過多久,隋主又調派楊約出任伊州刺史。楊素知道隋主在猜忌他,也有些不安,又看見吏部尚書柳述參與機密大事,手握政權,更加覺得芒刺在背,憤懣不平。

先前隋主的第五個女兒蘭陵公主下嫁儀同王奉孝,王奉孝英年早逝,公主年僅十八歲,隋主想讓她改嫁。晉王楊廣因妻弟蕭瑒正在擇偶,便請旨將公主嫁給蕭瑒。偏偏隋主不同意,將公主許配給內史柳述。隋主最疼愛這個女兒,聽到她孝敬舅姑,遵守婦道,心中更加欣慰,於是多次升遷柳述,一直將柳述提拔到吏部尚書。楊廣當上太子後,與柳述相處的不是很和諧,現在又看到柳述受寵參政,心裏很不是滋味。再加上楊素也時常感歎柳述,眼見是虎狼在側,怎麼能心安?

當時龍門人王通博學多才,在河汾講學,門徒眾多,他目睹朝政日變,孽子權臣互為表裏,料知禍亂不遠,因此寫出十二條治理政局的策略呈報入宮。但是隋主沒有采用,王通便想告老返鄉。楊素素來仰慕王通的大名,便邀請他到家中,勸說他入朝做官。王通說道:“我還有先人留下的破屋,足以遮擋風雨,幾畝薄田也足以填飽肚子,讀書談道乃是我的娛樂,希望您正己正人,治平天下,我王通能做一個太平百姓就無所求了,何必要出來做官呢?”楊素聽完這話,更加敬重王通了,留他在家中住了幾日。有人向楊素進讒道:“王通其實非常怠慢您,您為何還敬重他呢?”楊素也有些懷疑,便轉問王通。王通從容地答道:“若您被我怠慢,那便是我的計策成功了;若您沒有被我怠慢,便是我的計策失敗了。得和失都在我,對您又有什麼損傷呢?”於是楊素一笑了之了。王通見楊素一直不肯改過,便立即告辭回去,仍然在家教徒授課。後來唐朝開國,像房玄齡、魏征等賢臣都受教於王通門下。隋大業末年,王通在家病逝,他的門徒們私下諡稱他為“文中子”。

這時,突厥步迦可汗(即達頭可汗)屢次侵擾隋朝邊境,還掠奪到啟民可汗的廬帳,楊素發兵奮擊,大舉擊敗步迦。步迦走到窮途末路,部眾也因此離心,鐵勒仆骨等十幾個部落一起造反內訌,突厥大亂,步迦逃往吐穀渾。隋主命令啟民收歸突厥的部眾,由長孫晟護送出磧口。啟民更加感念隋朝的恩情,年年進貢更是不在話下。

話說隋主楊堅自從皇後死後,便不再懼內,開始專寵陳叔寶的妹子,賜封她為貴人,陳叔寶也時常得以召見。隋主下令修造陳氏宗祀,令陳叔寶每年祭祀,而且這個舉措也惠及齊梁,特許北齊的後人高仁英,後梁的後人蕭琮修葺祖陵,年年祭掃。陳叔寶也因妹妹的關係而得寵,早就把那亡國的痛苦撇到腦後了。一天,陳叔寶跟隨隋主登邙山,奉命陪酒。他在席間賦詩道:“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太平無以報,願上東封書。”隋主聽後,也沒有說同不同意。後來,隋主禦輦回朝,陳叔寶又奏請隋主封禪,隋主回複說封禪一事暫緩再議。一個月後,隋主又召陳叔寶入宮赴宴。陳叔寶本來就喜歡喝酒,見到這杯中之物,勝似性命一般,連喝幾大杯,喝到酒意醺醺才罷席拜謝而去。隋主望著陳叔寶的背影說道:“亡國敗家,難道是因為嗜酒嗎?與其作詩邀功,不如回憶危亡時事。當年賀若弼入京口時,陳人密奏告急,陳叔寶飲酒未醒;等到高熲入宮,看到密奏還在床邊,真是可笑!這是天意亡陳,所以才出此不肖子孫。從前前秦征伐諸國,俘虜亡國主,一概賜予官爵和俸祿,意欲沽名釣譽,實際上已違背天道,所以苻氏一族也未能長久享有其國。”仁壽四年,陳叔寶病死隋都,享年五十二歲。隋廷追贈陳叔寶為長城縣公,賜諡號為煬。史學家稱之為陳後主,或沿用隋朝的贈號,稱之為長城公。隻是陳叔寶死時,在仁壽四年仲冬,隋主楊堅卻比他早死了幾個月,並且死得不明不白。照此看來,一個統領中原的主子結果反不及一個亡國奴,說來也真是可憐!

那隋主是怎麼死的呢?原來隋主楊堅寵愛陳貴人,令她統領六宮,後來又在後宮選出一位美人,隨時召幸。這位美人是從陳宮掠奪過來的,她的母家姓蔡,籍貫在丹陽,長得花容月貌,與陳貴人相差不遠。隋主對她早已鍾情,隻不過因為獨孤後善妒,不便染指。獨孤後死後,隋主便封蔡氏為世婦,盡情地享受那溫柔滋味,倍加地寵愛她。不久,蔡氏又被封為貴人。兩位貴人一同沐受皇恩,輪流服侍,隋主雖然快意,但究竟消耗精神;況且,他白天處理國事,夜間又要與兩位美人周旋,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兒,哪裏禁受得起?起初還能勉強支撐,敷衍了一年多,最後卻累得骨瘦如柴,百病迭起。仁壽四年孟春,隋主帶著兩位貴人前往仁壽宮調養身體,將國事都交由太子楊廣打理。隋主雖然撒手不管朝政了,但是兩位美人卻未曾片刻離身,免不得耗精費血。這一住就是三個月,隋主在仁壽宮偶感風寒,內外交迫,竟然導致臥床不起,醫藥都無療效。兩貴人非常著急,隨駕的人員也憂心忡忡,於是將隋主的病情通報了東宮太子以及在朝王公。太子楊廣立即趕來探視,其餘人如左仆射楊素、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岩等人也跟隨而來探問病情。眾人走到大寶殿,進入隋主的寢室並走到榻前,隋主正在含糊自語,說如果皇後還在,朕不至於得這樣的重病。太子楊廣聽後沉默片刻,才開口叫父皇。隋主睜開眼睛對他說道:“你來了嗎?我念叨你很久了。”楊廣假裝憂傷,詳細地詢問隋主的病情,話中飽含淒涼。楊素等人也上前請安,隋主握著他們的手寒暄,說自己凶多吉少。楊素等人好言勸慰,隋主這才點頭,命令太子楊廣留住大寶殿,隨時侍奉。楊素等人走到外麵等候,太子楊廣也領命退出。楊廣又和楊素密談幾句,隻見楊素點點頭便離去了。這太子楊廣見隋主病重,料知他死期將近,心中很是歡喜,便囑令楊素預先留意,準備登基。等楊素走後,他又擔心自己說的不夠清楚,於是又寫了一封信給楊素。楊素逐一回複,並派宮人將信送到大寶殿交給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