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南北史演義(下冊)》(42)(3 / 3)

煬帝至此仍不滿足,在大業四年春季,又征調河北諸軍百餘萬人鑿穿永濟渠,引沁水南達黃河,北通涿郡。另一邊,煬帝下令修建長城,從榆穀往東達數百裏,勞民傷財,可想而知。煬帝又遊幸五原,順道巡閱長城,儀衛豪華更勝從前。煬帝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喜新厭舊,也是煬帝殺身亡國的禍根。無論是宮女玉帛還是宮室苑園,煬帝享受過後便心生厭惡。他一有空閑,便遊覽名勝,所到之處必定建造行宮,所以晉陽宮還沒竣工,汾陽宮又開始建造,他視人命如草芥,金錢如糞土。

不久,煬帝又派崔君肅奉旨前往西突厥,征收朝貢。自從大邏便占據突厥西境,號稱阿波可汗,突厥便分裂成東西兩部,阿波可汗後來被處羅侯推翻,國人又推立泥利可汗。泥利可汗傳位給兒子達漫,稱為泥撅處羅可汗。處羅可汗的母親向氏本是中原人,因泥利可汗病死,耐不住寡居,就轉嫁給泥利可汗的弟弟婆實特勒。開皇末年,向氏夫婦入朝時正好碰上達頭可汗叛亂,他們不敢回到突厥,便留居長安。等到達頭可汗逃亡後,處羅可汗非常想念生母,便派遣使者入塞,尋訪母親。恰巧裴矩在敦煌得知這個消息,於是奏請招撫處羅可汗。

崔君肅奉詔西行,來到西突厥的牙帳,處羅可汗端坐在胡床上,不肯起身相迎,崔君肅正色對他說道:“突厥一分為二後,每年交兵,已經相戰數十年了,沒有什麼結果。現在啟民可汗率領部下歸附我朝,向我天朝借兵殲滅你們,我們的天子已經答應,出師在即。隻因可汗的母親向夫人留住京師,日夜守在宮門前呼請停兵,天子才格外憐憫,所以派我到此傳達諭旨。現在見可汗如此傲慢,那麼向夫人定有欺君大罪,必將陳屍於東京街市。而且大隋將士將聯合東國部眾前來圍攻可汗,試問可汗能否自保?為何要因小失大,叛君棄母,自取滅亡呢?”說到“亡”字時,那處羅可汗已起身離座,流著淚跪接詔書。

崔君肅又對處羅可汗說道:“啟民可汗歸附我朝後,受到豐厚的賞賜,所以國富兵強。如今可汗雖然在他後麵歸附,想要和他爭寵,必須和天子結下深厚情誼,才能如願。”處羅可汗聽後,急忙向崔君肅討問計策。崔君肅說道:“吐穀渾和啟民可汗有姻親關係,如今天子把義成公主嫁給啟民可汗,他畏懼天子威靈,便和吐穀渾斷絕親誼,吐穀渾也因此懷恨在心,不肯向天朝納貢。可汗如果請旨征討吐穀渾,再會同天朝的兵力出境夾攻,定可獲勝。到那時可汗再親自入朝麵聖,既能得到天子眷顧,又能拜見母親,豈不是一舉兩得嗎?”處羅可汗很高興,熱情地款待崔君肅,又派使者隨同他回朝,獻貢汗血寶馬,並上表奏請共同征討吐穀渾。煬帝當麵答應來使,約定來年出兵,來使便回去複命了。

時光飛逝,轉眼就是大業五年。春光明媚,冰雪消融。煬帝整頓行裝,準備前往河右巡視,這時裴矩已利誘鐵勒部落襲破吐穀渾,吐穀渾的可汗伏允向東來到西平境內,派人入塞乞求派兵支援。煬帝正想乘機消滅吐穀渾,便派遣安德王楊雄從澆河出兵,許公宇文述從西平出兵,謊稱是迎接伏允,實際上是襲擊他的營帳。伏允也很狡猾,探知隋兵氣勢強盛,便率兵逃奔到雪山之中。宇文述領兵追擊,順道攻下曼頭、赤水二城,斬斃三千多人,抓獲王公以下兩百多人,俘獲男女四千人大勝而歸。吐穀渾的故地,東西四千裏,南北兩千裏,都被隋朝占領。煬帝又想顯示軍威,親自出臨平關,越黃河,入西平。煬帝特地命內史元壽往南攻打金山,兵部尚書段文振往北攻打雪山,太仆卿楊義臣往東駐紮琵琶峽,將軍張壽往西駐紮泥嶺,四麵圍合之下伏允隻帶領數十名騎兵逃走。伏允命部下酋長假扮自己,駐守車我真山。隋右屯衛大將軍張定和有勇無謀,自請前去抓捕,不料山穀裏伏兵遍布,白白丟了性命。隻有裨將柳武建,步步為營,得免險難,並且斬殺俘獲吐穀渾數百兵士。左光祿大夫梁默等人追討伏允,也被伏允誘殺。衛尉卿劉權出兵伊吾道,總算擄得一千多人,回來報功。

煬帝親臨燕支山,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沒(官名,是守護伊吾的地方官)以及西域二十七國使臣都跪拜在驛道旁。煬帝還令河西的女子穿上華麗的服飾,炫耀富有,如果有車馬服飾不夠鮮豔亮麗,就命令郡縣官員重新製作,因此乘車馬隊華麗耀目,綿亙在整條驛道上。伊吾吐屯沒獻上數千裏的土地,煬帝當然高興,並在此地分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郡,命劉權駐守河源,開通往西域的道路,提防吐穀渾進犯。煬帝因為裴矩獻計安定邊境有功,晉封他為銀青光祿大夫。正是:

有道明王守四夷,何勞玉帛示羈縻?

鑿空博望猶遭議,況複隋臣好尚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