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南北史演義(下冊)》(45)(1 / 3)

第九十五回 隋朝內亂叢生

話說煬帝兩次東征高麗,征兵索糧,勞民傷財,天下百姓再也供不起徭役和賦稅,有的被逼得鋌而走險,聚在一起做了強盜。山東鄒縣有個平民叫王薄,占據長白山,自稱為知世郎;平原人劉霸道占據豆子航,號為阿舅賊;蓨人高士達聚眾在清河;鄃人張金稱聚眾在河曲;還有漳南人竇建德也和同縣人孫安祖殺死地方官吏,聚眾起事,攻占高雞泊,做起了草頭大王。此外,還有濟陰的孟海公、齊郡的孟讓、北海的郭方預、平原的郝孝德、河間的格謙、渤海的孫宣雅等相繼起義。隨後這些盜賊越聚越多,多的有十幾萬人,少的也有幾萬人,所掠奪的地方都成了廢墟。當時太平日子過久了,官兵都很久沒有練兵習武,地方官吏和賊寇交戰,往往慘敗。隻有齊郡丞張須陁驍勇果斷,接連擊敗王薄、郭方預等人。張須陁的部下羅士信,年方十四歲,持槊當先,賊寇不敢前進,每次交鋒,羅士信必同張須陁衝鋒在前,戰無不克。隻是盜賊多如牛毛,山東地區的叛亂單靠張須陁一支軍隊,也隻能保護一方,不能四麵兼顧。煬帝雖然有所聽聞,還說是什麼蠅蟲小賊,不足為慮,所以義無反顧地東征。偏偏有一個勳臣的後裔也乘勢揭竿起義,在黎陽起兵,這才引起煬帝的重視,不得不將征討高麗的外事擱下,回到國內消除內患。

那黎陽起事之人不是別人,原來就是楚國公楊素的兒子楊玄感。楊玄感體貌雄偉,臂力強勁,擅長騎射,豪爽好客。蒲山郡公李密世代都是北周將領,他的父親李寬是隋朝初期的柱國,李密得以繼襲父親爵位,封為左親侍,他和楊玄感是生死之交。李密很有智術謀略,他曾對楊玄感說道:“上陣殺敵,李密不如您,但在帳中運籌帷幄,您不如我李密。”楊玄感深信李密的話,所以與他往來頻繁,二人成為莫逆之交。後來楊玄感調任禮部尚書,奉煬帝的詔令,到黎陽督促東征的軍資運輸。他聽說山東盜賊橫行,亂事多發,料知隋朝已處於多事之秋。而且楊玄感想起父親死時聽煬帝說過一句話,煬帝曾說父親如果不死,就要滅他九族,因此楊玄感非常擔憂。虎賁郎將王仲伯、汲郡讚治趙懷義都是楊玄感的心腹。楊玄感和他們秘密商議,想趁東征各軍缺乏糧食之時起兵叛變,所以他特地讓糧船逗留不前,想找尋機會起兵。楊玄感的弟弟武賁郎將楊玄縱以及鷹揚郎將萬碩都跟隨煬帝出征遼東,同時被楊玄感的密書招回。楊玄感又派人到京城召出李密,讓他和三弟楊玄挺一同前往黎陽。恰巧將軍來護兒調集舟師從東萊入海,將趕往平壤參戰。楊玄感覺得時機成熟,便暗中派遣家奴偽裝成驛使進入東方城內,假稱來護兒要謀反,煽惑人心,也借此進入黎陽城內征集男子服役。楊玄感還寫信給周圍的郡縣,以討伐來護兒為名,要求各郡縣發兵討伐,在倉所集合。楊玄感又任命趙懷義為衛州刺史,東光縣尉元務本為黎州刺史,河內主簿唐禕為懷州刺史。可唐禕不肯受命,暗地裏逃走了。

禦史遊元和楊玄感負責共同監督軍資運輸,他不願和楊玄感一同謀反。楊玄感對他說道:“皇帝殘暴無道,我們現在已身陷絕境,這正是天賜的大好機會。現在我們可以大舉義師去誅殺那無道昏君,您意下如何?”遊元正色說道:“你父親楊素是受人尊敬的國公,榮耀恩寵無人能及,你家族都擁有高官厚祿,此時更應該竭盡全力報效皇恩。如今你父親墳上的土還沒幹,你就想著造反嗎?我隻知道以死報君,不敢聽從你的指令。”楊玄感非常憤怒,把他綁住,但遊元始終不肯屈服,最終被楊玄感所殺。於是楊玄感就在運夫中挑選壯丁,得到五千多人,水手中挑出三千多人,宰殺牲畜,歃血誓眾。楊玄感當麵宣諭道:“天子昏庸無道,不顧民生,天下大亂,跟隨東征的兵民死難無數。今天我和諸位起兵,替天行道,解救百姓於水火,難道不是善事嗎?”眾人踴躍聽命。楊玄感非常高興,當下就分編軍隊。正巧李密和楊玄挺趕來,楊玄感急忙起身迎接,征詢李密的建議。李密說道:“天子遠在遼東征戰,您可以出其不意,長驅直入,攻下薊州,扼住他的咽喉。高麗聽說中原內部叛變,一定會從後方追擊。不出十日,征東的各路軍隊糧食吃盡,就算是不降,也必然潰不成軍,這就是如今的上策。”楊玄感說道:“那中策又是什麼呢?”李密又說道:“關中是都城所在,現在如果率軍西行,沿途經過的城池不去攻打,直接殺往長安,天子就算回來,最根本的地方已經失去。您占據險地禦敵,進可戰,退可守,這不失為一個中策。”楊玄感又說道:“此外就都是下策嗎?”李密又說道:“您如果想圖取近處,直接攻打東都,一鼓作氣殺入洛陽,也足以號令四方。隻怕那唐禕早已把消息透露出去,東都早有防範,如果我們領兵前去攻打,勢必會拖延時間。如果三個月沒能攻下,天下兵馬就會從四麵圍聚,那時我們大勢就去了。”楊玄感笑道:“現在文武百官的家屬都在東都,我如果攻下東都就是先聲奪人。東征的官吏聽說東都被圍,必定不寒而栗。您的下策在我看來反倒是上策呢。如果我冒險攻打薊州,恐怕是孤注一擲,改圖關中,路途又太過遙遠。而且我經城過縣卻不攻打,如何能顯示我的威風?我不願意走這兩條路。”於是楊玄感沒有聽從李密的建議,竟然率眾奔向洛陽,派遣弟弟楊玄挺帶領一千精兵作為前鋒,先攻取河內。那時,唐禕已經入城拒守,又飛報東都留守越王楊侗。楊侗立即和樊子蓋等人派兵嚴防死守,修武縣的兵民也相繼死守臨清關。楊玄感攻打不下,就到汲郡南麵渡河,沿途中的饑民和亡命之徒都爭相參軍入伍,不到幾天,就達到幾萬人。楊玄感又派弟弟楊積善率領三千士兵從偃師以南沿著洛水向西進發,楊玄挺領兵從白司馬坡翻過邙山向南進發,楊玄感自己領著三千多人在後方接應。

東都留守越王楊侗派遣河南令達奚善意統領五千兵馬出城抗擊楊積善,河南讚治裴弘策統領八千兵士出城抗擊楊玄挺。達奚善意到達洛南,在漢王寺立營紮寨,等到楊積善的兵一到,還沒交戰就已潰退,鎧甲兵仗都被楊積善擄去。裴弘策到達白司馬坡後,隻交戰了一次就敗逃而走,後退三四裏,又收集散兵列陣等著。楊玄挺徐徐而來,雙方又接連交戰四五次,裴弘策沒有一次得勝,逃回東都。楊玄挺直逼大陽門下,楊玄感也隨後趕來,屯兵上春門。楊玄感對眾將士宣誓道:“我身為上柱國,家財萬貫,還要求什麼富貴?如今起兵來此,不怕滅族,無非是想解救百姓於水火,不得已而為之,請大家諒解!”眾人聽後非常高興,鄉親父老爭著獻上牛酒,他們的子弟也到軍前報名入伍,每天都會增加幾千人。內史舍人韋福嗣出城迎戰楊玄感,兵敗被擒。楊玄感優禮相待,讓他掌管軍內文書。後來又讓他寫信給樊子蓋,直數煬帝的罪行,說應該廢掉昏君、另立明君,請勿拘於小禮。樊子蓋不答應,又派裴弘策出城迎戰,裴弘策又失利而回。樊子蓋重新部署敗軍,再次讓裴弘策出擊,裴弘策不肯聽從,被樊子蓋怒叱而出,斬首示眾。從此,隋軍不敢再怠戰,軍紀嚴肅。楊玄感傾盡精銳攻打城池,樊子蓋也全力防守,雙方一守一攻,死傷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