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回 雁門關之圍
話說涿郡盜賊盧明月雖然敗死,上穀賊王須拔又自稱漫天王,占地稱燕國,還有魏刀兒自稱曆山飛,彼此各擁眾十萬,北連突厥,南掠燕趙。煬帝聽聞盜賊蜂起,百姓逃亡,於是下詔讓百姓遷徙入城,就近給予田地。郡縣驛站村莊一律增建城壘,隨時防範。這時有個方士安伽陀上書說李氏當為天子,勸煬帝殺盡李姓人。煬帝本來對上次楊梅樹衰敗,玉李樹茂盛的事情疑惑不已,他又想起其父在位時,曾夢到洪水淹沒都城,因此遷都大興。這時朝中有個人名叫李渾,他是隋初期太師李穆的第十子,世代襲承封爵,宗族很是強盛。既然是李姓,渾字左邊旁又是個三點水,而且李渾的侄子將作監李敏,小名叫洪兒。因為這種種的巧合,令煬帝很不安,他覺得應該先發製人,因此召李敏入宮,說他小名不好,犯了天子的大忌。李敏表示願意立即改名,哪知煬帝是叫他自殺,隻是一時說不出口。李敏惶恐不安,一回到家中就將事情告訴叔叔李渾,彼此想方設法,尋求生路,免不了早晚商議良策。偏偏有人將此事宣揚了出去,竟然被李渾的冤家宇文述得知了。原來,以前李穆病死時,嫡孫李筠應該襲承爵位,李渾卻將李筠害死,並向宇文述求援,說願意將襲爵後采邑分一半給宇文述,作為酬勞。因此宇文述為他在煬帝麵前吹捧,使李渾得以襲承父封。
後來李渾竟背棄前約,絲毫沒有酬謝宇文述,宇文述憤恨不已,整天想著如何報複他。恰巧煬帝有懷疑李渾的意思,於是暗中囑咐郎將裴仁基等人彈劾李渾和李敏暗中圖謀不軌。於是煬帝將李渾叔侄收監入獄,命令問刑官嚴加審理,但始終得不到確切的證據。宇文述擔心案獄平反,又派人去誘騙李渾的妻子,讓她快速自首,免得連累家族。李渾的妻子隻求活命,竟聽了宇文述的話。宇文述代她寫好奏表,誣供李渾蓄謀已久,之前曾因聖駕征遼,就謀劃立李敏為天子,還逼迫李渾的妻子簽名上呈。煬帝看後,立即下詔誅殺李渾和李敏。李渾的妻子總以為自己活了下來,偏偏又被宇文述派人毒殺。就連李渾的宗族也一股腦兒坐罪遭刑,一班冤死鬼共入冥府,這真叫作死不瞑目呢。京都中人都為李渾、李敏喊冤,怨聲四起。偏偏親衛校尉高德儒奏稱鳳凰棲於朝堂,天降福瑞。煬帝召問百官,是否屬實,百官明知這是高德儒在搗鬼,也隻好說曾目睹,俯拜稱賀。煬帝高興不已,提拔高德儒為朝散大夫,賞賜百段布帛。等到退朝後,百官相互詢問真假,有幾個說看見兩隻孔雀從西苑飛往朝中,轉眼間就飛走了,大家才付諸一笑,各自回府第去了。
這時突厥的啟民可汗已死,其子咄吉世繼位,也被隋廷冊封,賜號始畢可汗。始畢可汗見義成公主尚在盛年,難免暗中生羨,就想要占為己妻,好在公主隨緣樂助,也肯降尊就卑,竟和始畢可汗成為夫婦。始畢可汗就按照胡地風俗上表請求恩準,煬帝想起自己與宣華夫人之事,並沒有駁斥,反倒說是入鄉隨俗,應該準奏。始畢可汗喜出望外,親自到東都朝拜,煬帝照章優待,慰勞有加,始畢可汗住了好幾天才告辭離去。始畢可汗有勇有謀,招兵養馬,部落日漸強盛,隋黃門侍郎裴矩見始畢可汗日益強大,擔心成為後患,便奏請封始畢可汗的弟弟咄吉設為南麵可汗,分減突厥的勢力。煬帝也同意了,便派遣使臣去冊封咄吉設,無奈咄吉設性情懦弱,不敢接受詔令,隋使徒勞跋涉,奉詔還朝。始畢可汗聽說後,知道是隋廷有意播弄,暗中生恨。裴矩因為最初的計策沒有成功,又打探到突厥達官史蜀胡是始畢可汗的軍師,於是用好言厚祿把他誘騙到中原,暗中設下埋伏,把史蜀胡殺死。始畢可汗失了謀臣,更加懷恨在心,從此與隋朝有了仇恨。
這時汾陽宮告成,煬帝便帶著多名妃嬪和趙王楊杲(即煬帝的第三子)前往汾陽,但怕途中遭遇盜賊,於是特地調派李淵為山西、河東撫慰大使,先行清掃道路。果然,李淵去後發現叛賊頭目母端兒和敬盤陀等人在龍門左右活動。李淵遣發河東兵去剿捕,擊破母端兒,收降敬盤陀,道路肅清。煬帝才得以平安抵達汾陽宮。汾陽宮剛剛建成,自然華麗異常,但是因地勢的局限,麵積不夠寬敞。百官和士卒不能入居宮內,隻能散布在山穀,結草為營,暫時棲居。當時是大業十一年初夏,天氣漸暖,煬帝想在宮中避暑,住了一百多天,等到秋高氣爽,本應該啟程南歸,偏偏他想順道北巡,又從汾陽出發,前往塞外。出了長城後,忽然突厥來了密使,是奉義成公主的差遣前來上書。煬帝取書看閱,隻瞧了幾行,就大驚失色地說道:“不好了!不好了!始畢要來襲擊朕!”說著,煬帝立即命人將來使留住,又下令隊伍掉轉回去,馳入雁門關。眾人聽說有急變,倉促回頭,才將聖駕擁護返回長城,把雁門關閉住。突然聽到胡哨聲、號炮聲、人馬聲交雜傳來,煬帝當下就登城北望,遠遠看到胡騎漫山遍野,一起衝來,前隊都是弓弩手,人沒到關下,就已彎弓搭箭,箭像雨點一般射來。隻聽“嗖”的一聲,一支箭把煬帝的禦蓋射穿。煬帝把頭一摸,僥幸腦袋沒被射著,那五尺長的一支硬箭從煬帝的袍袖下拂落。煬帝嚇得一身冷汗,急忙下城,和趙王楊杲相擁著哭泣,哭得兩眼都紅腫了,十分後悔北上出塞。將士等人前來請旨,報稱始畢可汗兵馬約有數十萬人,如果開關迎戰,恐怕寡不敵眾,不如留在關內抵擋。煬帝躊躇多時,勉強鎮定心神,傳諭眾人道:“可恨那始畢,無故前來襲擊,你等隻要努力拒賊,朕保證你們榮華富貴,有官職的人依次進階,無官職的人,官升六品。”將士一聽踴躍歡呼,高呼萬歲,就是尋常的民兵也想乘此邀功,全都摩拳擦掌,據關抗戰。始畢可汗麾眾猛撲,守卒也抵死不退,足足堅持了一二十天。
煬帝又詔令天下招募兵馬,鄰近守吏紛紛前來勤王。屯衛將軍雲定興也募集壯丁,令火速趕往,其中有一個少年豪傑前來應募,雲定興見他器宇非凡,便問其來曆,那少年答稱姓李,名叫世民,是現任撫慰大使李淵的次子。雲定興欣喜說道:“將門生將,古語不虛,但看你還是個少年,恐怕不能為國效力。”李世民朗聲說道:“我已經十六歲了,怎見得不能效勞?況且將在謀不在勇,難道必須臨陣殺敵才能是將才嗎?”雲定興不禁稱奇,就讓他坐下,向他詢問救駕的計策。李世民答道:“始畢驟然舉兵來圍攻天子,必是見我倉促間不能趕來救援,所以才敢如此猖獗。此處兵少,招募的人又多是烏合之眾,不堪抵禦胡虜,唯今之計隻能虛張聲勢作為疑兵,白天搖動旌旗,密布數十裏,夜間擊鼓相應,喧聲四達,胡虜必認為我方援軍已到,不敢再戰,自然望風逃去。”雲定興鼓掌稱妙,便依計施行。始畢可汗果然疑懼,不敢急攻雁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