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初秋,李淵親自督兵西行,留下四兒子李元吉鎮守晉陽,又傳檄文宣示四方,無非是說發兵入關,擁立代王。那時,代王楊侑卻派遣郎將宋老生駐軍在霍邑,大將軍屈突通駐軍在河東,兩路攔截李淵入關。李淵途中遇到大雨,不能急速行軍。這時接到李密的書信,他自恃兵力強盛,想要李淵推舉他為盟主。李淵暫且和他周旋,回信給李密,請他率兵攻打河洛,牽製隋朝的軍隊。過了好幾天才放晴,李淵命李建成、李元吉率領前鋒隊進攻霍邑,在陣前斬殺宋老生,乘勝攻下臨汾、絳郡,招降韓城。此時劉文靜出使突厥,也帶領五百名突厥兵、兩千匹馬前來相會。關中的叛軍孫華也望風投順,願為向導,便帶領李淵渡過黃河。李淵又在河東留下一支偏師,圍攻屈突通;命令李建成和劉文靜屯兵在永豐倉,守住潼關,控製河東;派李世民和劉弘基等人攻打渭北;自己則寓居在長春宮裏調度。這時來了一隊娘子軍,為首的女英雄正是李淵的女兒,也就是柴紹的妻子。她本來熟諳兵法,因此他和堂叔李神通招募壯丁,響應父兄,此時夫妻相聚,骨肉重逢,自有一番歡愉氣象。李世民進兵涇陽,收降關中的各路人馬,有九萬多人。柴紹夫婦也整頓好隊伍,跟隨李世民一同前進。代王楊侑急命將軍陰世師、郡丞骨儀保守關中,登城備戰。李世民從涇陽出發,一路上秋毫無犯,經過延安、上郡、雕陰等地,當地縣丞無不叩馬迎降。李世民便向長春宮報捷,請求李淵督兵前來,合兵攻打長安,李淵這才啟程西行。李世民已率先抵達長安城下,等到李淵率兵來會師,集合兵力二十餘萬。李淵先派使者傳話給城中的守吏,說願擁立代王。守將陰世師不肯服從,並叱回了來使。於是李淵下令攻城,並諭令將士們入城後,不得觸犯隋室宗廟以及代王宗室。將士們奉令猛攻,前仆後繼,連日攻打都不曾退卻。軍頭雷永吉首先登城,餘眾隨後跟上,殺散城頭的守卒,打開城門迎入在外攻城的軍隊。陰世師和骨儀戰敗被擒。那時,代王楊侑隻有十三歲,沒有什麼能力,隻能躲匿在東宮哭泣。李淵率軍搜尋,找到代王後立即將他帶出東宮,遷居到大興殿的後廳。李淵自己則住在長樂宮,與民約法十二條,廢除所有苛刻條例,斬殺陰世師、骨儀等十幾人,其餘人不再追究。第二天,李淵擁立代王楊侑為皇帝,尊煬帝為太上皇,改年號為義寧。李淵自封為大丞相,掌管內外軍事,晉封為唐王。李淵立李建成為世子,封李世民為秦公,李元吉為齊公。
隨後,李淵接到劉文靜的軍報,說已經擒住屈突通,正押往長安。那屈突通是怎麼被劉文靜抓獲的呢?原來河東各地的隋軍聽說長安失守,家眷被虜,都無人戀戰。屈突通留下部將桑顯和鎮守潼關,自己率眾趕往洛陽。桑顯和舉關投降了劉文靜,並和劉文靜的偏將竇琮合兵追擊屈突通。兩軍相見,桑顯和大聲呼喊道:“現在京城已經淪陷,你們都是關中人,這是要往哪裏走呢?”屈突通的部眾聽了這話,立即放下兵械投降,並且抓住屈突通,送到劉文靜的營中。於是劉文靜將屈突通押送到長安。李淵見到屈突通,急忙令人鬆綁,好言勸慰。屈突通無法反抗,隻得唯命是從。李淵任命屈突通為兵部尚書,兼封蔣公,派他到河東城下招降通守堯君素。沒想到堯君素卻是個硬頭子,隻知道為隋朝效死,不肯屈節,還正言指責屈突通,說得屈突通滿麵羞愧,隻能回來稟報李淵。李淵暫時將河東擱置,專心探聽東都的消息。
自從李密進逼東都後,越王楊侗一再遣使向江都告急,虞世基還說越王年紀小,遇事容易慌張,煬帝也這麼認為。等到警報頻頻傳來,才命將軍龐玉等人去援助東都。越王楊侗也派段達出兵,與龐玉一同夾攻李密。李密的部將柴孝和勸說李密火速攻打長安,但李密不肯聽,隻是在東都城下和隋軍搏戰。偏偏被龐玉和段達兩路軍隊襲擊,大敗而逃。李密身中流箭,逃回洛口。隨後又重新部署散兵,再次攻打東都,殺敗隋軍,又派徐世勣去襲取黎陽倉。這時,泰山道士徐洪客向李密上書道:“我們應該沿河東下,直奔江都,抓取昏君,號令天下。”李密也認為是妙計,寫信邀請徐洪客前來,可是他卻不知去向了。這時王世充奉煬帝的命令,帶領江淮的精兵銳將來攻打李密。李密不能東行,隻好和王世充對壘交戰。再加上軍中有變,李密正設法除患,結果讓徐洪客的一條好計,成了一句虛言。
先前翟讓推舉李密為主帥,的確是真心地擁戴他,可偏偏翟讓的兄長翟弘心中不服,曾對翟讓說道:“你不想當天子,盡管讓我做,何必給外人呢。”翟讓的部下司馬王儒信也勸說翟讓自立門戶,翟讓沒有答應。偏偏這事被李密得知,不免有些懷疑。有人勸說李密除掉翟讓,於是李密將翟讓誘來赴宴,把他殺死,並捕殺了翟弘、王儒信。部眾見李密殘忍殺害朋友,多半為翟讓抱不平,經李密再三安撫,才稍稍安定。王世充已經料到李密、翟讓二人互不相容,準備乘機發動進攻。等他得知翟讓已死,頓時感覺失望,又因為和李密多次交鋒,敗多勝少,他便徘徊在洛水一帶,沒有援救東都。這消息傳入長安,李淵特地命李建成為撫寧大將軍,李世民為副將,渡河南下,聲稱是援救東都,實際是牽製李密,與他逐鹿中原。
忽然從江都傳來急報,說煬帝被殺,宇文化及另立秦王楊浩為帝,李淵不禁痛哭道:“我在北麵征戰,不能救主,怎能不悲傷呢?”那麼,煬帝是怎麼死的呢?原來自從煬帝來到江都後,做的荒淫之事更甚從前。他在行宮中設置一百多間房舍,每房中安放著一位美人,輪流作東道主。煬帝自己作為上賓,東遊西宴,天天沉迷酒色當中。當時煬帝年近半百,怎能熬得住朝朝紅顏,夜夜新郎呢?再加上他平時屢次服食春藥,隻為了一逞歡欲。先前原是百戰不疲,一夜能臨幸數女,後來便精枯力盡,諸病纏身了。又因為天下危亂,他也覺得不安,經常頭戴幅巾,身穿短衣,拄著龍杖徒步遊走在宮院中。有時在夜裏,他和後妃來到高台中,一邊飲酒,一邊觀星,對著蕭後模仿吳地方言說道:“外間大有人圖儂,儂雖失天下,但不失為長城公,卿也不失為沈後,暫時隻管眼前行樂吧!”蕭後向來柔順,隻知道隨聲附和,將就過去。又過了幾日,煬帝早晨起床坐在鏡前,又對蕭後說道:“這麼好的頭顱誰會來斬我呢?”蕭後十分驚訝,連忙勸慰他,煬帝說道:“貴賤苦樂,循環相生,有什麼可驚慌的!”不久,江都的糧食吃盡,護駕的將士大多是關中人,他們久在江南當然思鄉心切。煬帝見中原已亂,便再無心思北還,就想遷都丹陽,士卒多半不情願。不久,郎將竇賢竟不辭而別,率領部下西去。煬帝急忙派衛士去追殺竇賢,可是大家都沒了心思,全都悄悄逃走。虎賁郎將司馬德戡和裴虔通等人也秘密商議西歸,被一宮女得知,報知蕭後說有人要造反。蕭後聽後,立即命她去稟報煬帝,煬帝一聽大怒道:“你曉得什麼國事,敢到這裏來妄言?”隨即命令左右把她推出宮處死,從此無人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