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南北史演義(下冊)》(50)(2 / 3)

話說宇文化及占住後妃,他又答應了蕭後的請求,托稱奉皇後命令,立秦王楊浩為帝,草草把煬帝收殮入棺,安置在西院流珠堂。此外被殺各人都埋在荒郊野外。秦王楊浩坐在正殿,朝見百官,隨後又遷居到尚書省,有十幾個衛兵監守著,差不多和罪犯一樣。國家大事全都由宇文化及兄弟專斷,所有的文件隻是派人送到尚書省,逼迫楊浩蓋上大印了事,百官也見不到楊浩。宇文化及如同煬帝生前一般,縱情逞欲一個多月後,才和眾人商議,打算返回長安,宇文化及任命左武衛將軍陳棱為江都太守,留下處理後事。

出發時,後宮六院按照舊式設立營帳,宇文化及在隊伍中坐鎮。登程時,文武百官沒有船坐,他們就搶奪江都百姓的船隻,然後走水路,取道彭城,向西行進。到了顯福宮,虎賁郎將麥孟才、虎牙郎錢傑以及折衝郎將沈光打算乘夜偷襲,暗殺宇文化及,為煬帝報仇,不料事情泄露,被司馬德戡率兵圍住,一律殺死。宇文化及等人到達彭城時,水路不通,便派官軍奪取百姓的牛車兩千輛,用來裝載宮人和珍寶,所有兵器、甲仗則讓兵士們背著。因為路途遙遠,行走疲憊,兵士們大多有了怨言,就連司馬德戡、趙行樞等人也心生悔意,想殺死宇文化及。這事偏偏又被宇文化及得知,他派宇文士及誘騙司馬德戡、趙行樞等人到帳中,一並殺死。隨後,他又帶領部眾向鞏洛進發,途中被李密率軍阻截,不能西進。於是他們暫時向東郡進發,等兵馬稍作休整後,再來和李密交戰。

唐王李淵本想襲取東都後再稱帝,恰好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從東都回來,勸說李淵稱帝,號召天下,李淵才自封相國,掌管百官。過了幾天,群僚再三勸進,因此李淵便逼迫隋帝楊侑禪位,自己公然登位稱帝。李淵改義寧二年為武德元年,封廢帝楊侑為酅國公,追諡太上皇為煬帝,仍然選用部分楊氏宗族,量才封官。李淵此舉總算和前朝篡國的主子稍有些不同,如果要正名立論,最終也難免一個“篡”字。

那東都留守的各官聽到煬帝被殺的凶耗後,又接到關中警信,於是推舉越王楊侗繼承皇位,改年號為皇泰,進封段達、王世充為納言,元文都為內史令,共同掌管朝政。這時,聽到宇文化及率眾西來,東都的百姓都驚訝不已。有一個叫蓋琮的人上書,奏請招諭李密,合力抗擊宇文化及,元文都等人都認為此計甚好,立即授封蓋琮為通直散騎常侍,送詔書給李密。李密攻打東都很多天了,正擔心王世充和宇文化及左右夾攻,便樂得將計就計,寫信乞求歸降,願意討伐宇文化及來贖罪。皇泰主冊封李密為太尉,兼魏國公,命他先去平定宇文化及,然後再入朝輔政。李密便和王世充停兵息戰,專門對付宇文化及。

王世充領眾進入東都,正好看到元文都等人在東門上飲酒作樂。王世充憤然說道:“你們都以為李密可以相信嗎?李密正擔心被圍攻,假意投降,怎麼會真心相待呢?況且朝廷的官爵輕易授給賊人,你們不以為恥,反倒在此飲酒作樂,自以為很得意嗎?諸位到底是怎麼想的!”元文都雖然沒有與他爭辯,但心中很是不滿,從此和王世充有了嫌隙。後來李密接連傳來捷報,說已將宇文化及殺退,東都官僚都互相稱賀道喜,隻有王世充對部下說道:“元文都等人都是執筆的文人,不知道叛賊情況,將來必定會被李密所擒。況且我軍多次和李密交戰,殺傷不可勝數,李密如果入都輔政,必定會報複,我等將無處容身了。”王世充這一席話,明明是挑動部下來反抗朝廷。元文都非常著急,急忙和段達密議,想趁王世充入朝時,埋伏衛兵除掉他。偏偏段達將這事轉告王世充,於是王世充率兵夜襲含嘉門。元文都聽到消息,護著皇泰主駕臨乾陽殿,派兵去抗擊王世充。王世充奮勇殺入,無人敢擋,直接殺到紫微宮門。皇泰主派人登樓觀望,問王世充為何要興兵叛變?王世充下馬拜謝,並說道:“元文都私通外寇,請先殺死元文都,然後再殺掉臣。”皇泰主聽人回報,猶豫未決。恰巧段達進來,對著將軍黃桃樹使眼色,把元文都拿下。元文都對皇泰主說道:“臣今朝一死,恐怕陛下也不能自保了。”皇泰主無法調停,隻能垂淚相送。元文都一出宮門,就被王世充的部下亂刀砍死。王世充進入殿中,拜見皇泰主,皇泰主悵然說道:“你沒有聽到奏報就擅自誅殺,這是做臣子的行為嗎?將軍仗著勇猛強健,難道是想殺死我嗎?”王世充跪伏在地哭著說道:“元文都包藏禍心,想勾結李密一同危害社稷,臣不得已才殺死他。臣受先帝隆恩,絕不敢辜負陛下,如果有異心,天地為證,將夷滅臣全族。”皇泰主信以為真,便封王世充為左仆射,掌督內外軍事。王世充又殺死元文都的黨羽,令他的兄弟獨攬大權,皇泰主隻是拱手聽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