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兄弟皺了皺眉頭,聽不懂他的“寒仍綠”是什麼意思。
二人隻想早點脫身,極不耐煩地催促眾人,快快揚鞭啟程。
見蔡氏兄弟滿臉漠然,老丐更加語無倫次。他不停地喝著酒,囉囉嗦嗦地說著酒話。含混不清的劍閣腔調,聽起來很費勁。
大意是多年沒回劍閣老家了,很想回去看看。又說道上不安全,願意跟著蔡大俠一起走,好有個伴彼此關照。
蔡氏兄弟走在後麵,似乎聽懂了老叫化子的話。
心裏不免疑惑,他也要到劍閣去?
真是巧了!
兄弟倆停下腳步,把老叫化子看了又看,無法確定他是否說的酒話。
蔡大拍了拍馬車,大聲告訴老丐,自己隻到潼川城辦點事,不到劍閣那邊去。
老丐舉著酒葫蘆,不停地在空中搖晃著。
當聽說蔡氏不去劍閣時,那雙原本渾濁的眼睛,突然亮得嚇人。盯著二人看了好一會,又慢慢變得渾濁起來。
他不再糾纏蔡氏昆仲,自個兒一口一口喝著酒,癲癲狂狂走出寒陽驛站,步伐踉蹌地向南而去。
蔡氏兄弟二人,突然心亂如麻。
看著老丐一歪一拐離去的背影,一種說不出來的感受盤鬱心頭。
護院們雖然隻吃了個半飽,卻沒有二人那麼多的煩惱。
一路上,把馬車駕駛得飛快。
正午的陽光,將涪江兩岸的青山照得格外翠綠。
也把人照得暖洋洋的舒服。
駕車的護院來了興致,歡快地唱起山野俚調兒來。
正月裏來正月正,麻子麵上牽藤藤,高高低低不平順,不平順呀不平順,婆娘哭男人苦就是不吭聲!
一個人吼唱,三個人幫腔。
四個護院樂翻了天。
俚調兒裏有幾分艱辛和無助,但更多的是對貧困生活的不屈和對未來生活的樂觀向往。
蔡氏兄弟眯著眼睛,坐在馬背上,任胯下的馬顛來顛去。
護院們的歌唱得不好聽。
幹號的歌聲,也沒有丁點蜀地民歌的韻味。
但他們駕車的技術絕對一流。
馬蹄輕快,“嘚嘚”有聲。
江岸長林茂密。
時而有一兩隻白鷺被馬蹄聲驚飛,優雅地盤旋在江麵上。
大約行走了十裏路程,四周的山勢漸漸陡峭起來。
順著江峽的空隙處向前方望去,遠遠望見一山。
青峰如黛,林木蔥蔥蘢蘢,山間亭台樓閣隱約可見。
蔡氏兄弟以前當鏢師時,長年奔走梓遂二州間,當然知道此山了。
蜀中金華山,大名鼎鼎。
當年陳伯玉未顯達時,一直在此山中勤奮苦讀。直到23歲進京應試前,從未離開過金華山。
射洪人為紀念這位鄉賢,就在半山腰臨江的懸崖上,修建了一座伯玉讀書台。
至今遺跡猶存。
千裏涪江奔騰至此,遇金華山阻擋後,突向北折又往東流。
繞了四十多裏一個大灣,洶湧澎湃的江水,直衝射洪縣城太和鎮而去。
蜀地民間有諺,管小兒夜間尿床,戲謔為“水打太和鎮”。
外地人初蒞此間,大多不解何意。
土著人會笑著告訴你,為啥叫“水打太和鎮”?哈哈哈,小雀雀飆得遠噻。
蓋因涪江十年九澇,夏日裏時常洪水暴漲,大水如離弦之箭直射太和鎮,往往將一座縣城衝洗得幹幹淨淨。
蜀人善詼諧,小兒夜間尿床,不是水打太和鎮是啥子嘛。
射洪因此而得名。
二
金華山北去縣城十裏,孤峰獨立,號稱千裏涪江第一屏障。
曆代文人墨客題詠甚眾,有“人間無雙景,天下第一山”的美譽。
山中的玉京觀,位居蜀中四大名觀之列。
全蜀一境,名觀有四。灌縣青城山,射洪玉京觀,大邑鶴鳴山,梓州雲台觀。
玉京觀雖居青城之後,卻位列鶴鳴、雲台之前。
能在道家祖庭蜀地占此顯赫地位,玉京觀可謂極盛之至矣。
玉京觀臨江而建。
觀前懸崖萬丈,遠望山山高水闊,氣勢雄奇。
觀中道長“潔塵仙子”,乃青城山“無量子”首徒。三年前奉師傅之命,主持金華玉京觀,隱然已成一方名流。
昨日傍晚,“潔塵仙子”接師傅飛鴿傳書,言涪江雙雄重入江湖,今日必過金華山。
“無量子”嚴令,務必予以攔截,以責蔡氏二人失言“永不涉足江湖”之諾。
未時三刻,蔡氏兄弟押車過觀下。
眾人一路勞頓,早已口幹舌燥。
四下張望間,遠遠瞧見山埡口上,矗立一棵碩大的黃葛樹。
濃蔭似蓋。
一行人歡天喜地,徑直來到樹下,欲停下歇息。
突然一聲喊,道旁叢林深處竄出十幾個打扮怪異的人。
似道非道,似俗非俗。
為首一人,青衣紅襖,儼然一妙齡女郎。
蔡氏兄弟早年行走江湖,吃的刀頭舔血的鏢師飯。見了這般陣仗,隻道是道上打劫的朋友,故而並不慌張。
指揮四位護院,將鏢車靠岩崖處停下,四麵團團護住。
待護院們布置完畢後,二人才相視一笑,不慌不忙地翻身下馬。衝著一群人,拱手羅拜道:“眾位朋友辛苦,蔡某這廂有禮了!”
見蔡氏兄弟自報了家門,紅襖女郎輕蔑地撇嘴一笑。心想憑你二人的名頭,也就配嚇唬嚇唬山中的毛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