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管好你家的錢——做自己的家庭理財師(1 / 3)

管理錢並不是要你把所有的錢都存入銀行。把錢放在最合適的地方,讓錢幫你掙錢才是最明智的選擇。管好錢的第一步就是給自己的財產一個準確的評估,知道自己的錢財總數以後,開始管理你家的錢吧!

把錢花在刀刃上

“能掙會花”究其本意,是“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能掙”是“用自己所能去爭取”,靠自己的勤勞獲取應得的利益;“會花”就是“花有所值”,而不是做毫無意義甚至是有損美德的消費。

把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其他的問題就能輕鬆解決了。生活中到處都需要我們花錢,而口袋裏的錢是一定的,隻有把錢花到最合適的地方,才能達到物盡其責。

要想做到把錢花在刀刃上,那麼對家中需添置的物品做到心中有數,經常留意報紙的廣告信息。比如,哪些商場開業酬賓,哪些商場歇業清倉,哪裏在舉辦商品特賣會,哪些商家在搞讓利、打折或促銷等活動。掌握了這些商品信息,再有的放矢,會比平時購買實惠得多。

一個人能否拿得出10到15塊錢參加一次宴會,這本身並不是什麼問題。他可能為此花掉了15塊錢,但他也許通過與成就卓著的客人結交,獲得了相當於100塊錢的鼓舞和靈感。那樣的場合常常對一個追求財富的人有巨大的刺激作用,因為他可以結交到各種博學多聞、經驗豐富的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對任何有助於增進知識、開闊視野的事情進行投資都是明智的消費。如果一個人要追求最大的成功、最完美的氣質和最圓滿的人生,那麼他就會把這種消費當作一種最恰當的投資,他就不會為錯誤的節約觀所困惑,也不會為錯誤的“奢侈觀念”所束縛。

英國著名文學家羅斯金說:“通常人們認為,節儉這兩個字的含義應該是‘省錢的方法’;其實不對,節儉應該解釋為‘用錢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怎樣去購置必要的家具,怎樣把錢花在最恰當的用途上,怎樣安排在衣、食、住、行,以及教育和娛樂等方麵的花費。總而言之,我們應該把錢用得最為恰當、最為有效,這才是真正的節儉。”

真正會花錢的人都喜歡過簡單生活。

一些人認為擁有更多的物品和雇用更多的人來服務自己,會讓生活更加舒適,而且這已形成一種社會時尚。一旦你開始實行簡化生活,你一定會覺得不需要清潔工而自己整理房子是一件很輕鬆的事;你不必再為廚師做的晚餐總不對胃口而大傷腦筋;也不會為了找個稱職的司機而東奔西跑;當你的應酬減少了以後,你的衣櫃也可以縮減到最小的狀態;當你的對外聯係減少的時候,你也不需要額外的答錄轉話服務了;當你的草坪麵積減少了以後,你也不再需要專門雇用的園丁了;你的人際關係單純化之後,你也不需要去看心理醫生了。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做出決定:你是選擇讓物品和應酬的增加成為一種負擔,還是停止增加這些東西來使生活簡單、單純,這都看你自己的選擇。其實,太多的物品和服務反而會造成我們的壓迫。舍棄那些不必要的雜物,你會全身輕鬆,過得單純而自在。

簡單生活,可以讓節儉不再是負擔,讓欲望不再時時膨脹。當你搭上簡單生活的便車時,你會發現,原來生活可以更自在。

小貼士:

節約家庭八大秘訣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的伊科諾米季斯一家被稱為該國“最節約家庭”,這個收入平平的七口之家有一套卓有成效的“省錢戰略”,堅信“省下的就是賺的”。

這個七口之家的家庭年收入約為3.3萬美元,低於美國家庭的年平均收入(大約為4.3萬美元),但是,伊科諾米季斯一家在日常生活中卻能“花最少的錢,辦盡可能多的事”。

1.窮追不舍買便宜貨:主婦安妮特透露,每次到超市購物,他們都會在購物架前來回逡巡,尋找要購買物品的最便宜價格,直到找到最低價才買東西。

2.每個月隻購物一次:伊科諾米季斯家建議美國民眾,最好每個月隻購物一次。

3.購物一定要有計劃:伊科諾米季斯家將這一條視為節約的經典策略。他們認為購物無計劃等於給存款判死刑。

4.提前購買節日物品:每逢重大節日前,伊科諾米季斯家都會提前購買一些節日所需物品,並儲備起來,以防節日時漲價。

5.巧妙利用購物優惠:許多商場、超市都會推出買二贈一、低價大型裝等購物優惠活動,伊科諾米季斯家一定會經過反複比較,以最優惠的辦法買下所需要的物品。

6.提前預算不立危牆:伊科諾米季斯先生說:“如果你不提前做預算,你就很可能從一個財政危機走入另一個財政危機。”

7.永不花費超過信封內總金額80%的錢:從結婚初期,伊科諾米季斯夫婦就開始采用“信封體係”理財,即每個月把家中的錢放入一個個信封,分別用於買食物、衣服、汽油,付房租,等等,而且永遠不花費超過信封內總金額80%的錢。

8.會省也會賺:除了上述七大省錢招數外,伊科諾米季斯家還有第八招——抓住機會,想辦法多賺錢!

給自己的薪水把把脈

我們每日勞苦,為生活而奔波,我們掙多少錢才夠用呢?

假設你將一切生活所必需的東西都作為奢侈品舍棄掉,隻有一日三餐、一間小屋、幾件換季衣物,你認為每月花400元人民幣夠不夠?

在人的一生中,從出生到成年這18年中,我們有長輩關照;之後,如果我們能一直工作到60歲,那麼這42年是為將來做準備的;60歲至80歲這20年裏,如果以每月400元的生活水準計算的話,我們需要有9.6萬元的養老金,這還沒算上80歲之後的用錢期。這樣一來,我們就知道了自己掙多少錢才夠用,在貨幣價值穩定,沒有通貨膨脹的前提下,我們僅為生存,每月掙1000元就夠了。其中400元用於現在的支出,400元留做養老,另外200元用於年老時的醫療,因為那時疾病會頻繁地光顧你。

如果你對400元的生活水準充滿恐懼,如果你現在每月掙2000元還覺得不夠花,那麼你將來的生活水準就要設定在這個基礎之上,現在你就得掙4000元、5000元。如果你打算出國深造、投資、旅遊,那麼這個數目就遠遠不夠了。

計算一下你的生活指標,然後給你的薪水把把脈,然後再確定你究竟怎樣去使用你的薪水。

許多人都屬於“月光”一族。他們總是留不住自己的薪水,每月發薪水的日子就是他們的節日,他們會為此歡呼。而月底則是他們最沮喪的時候,有些人月底隻能靠方便麵打發自己的肚子。這都是沒有好好規劃自己薪水的下場。

這些人一般都有以下特征:

1.有份到點拿薪的正常職業,不知綠色彙票何時來的SOHO族和打零工者,免談吧。

2.有少量零星收入,不管是做家教、寫稿、做業餘設計,有零星收入可防“青黃不接”,遂可“零儲蓄”下去。切忌把零點也列入正餐預算中,即時花了,那就要列入“超支一族”啦。

3.家人收入良好,特別是父母收入不錯。

4.沒有近期結婚的計劃。

5.健康。經常在年底能拿到單位的“醫療節支獎”。

6.樂觀主義者。神仙也不能保證零儲蓄族不會被額外冒出來的開支絆倒,絆倒就絆倒吧,爬起來,看看自己還有沒有心情笑。別苦笑,要有樂觀主義的想像力,要相信未來,這才是有款有型捱下去的本錢。

如果做不到以上六點中的五點,還是去銀行及證券公司開個戶頭吧。

小貼士:

理財的五大誤區

誤區1:不教授孩子管理錢財的方法財商越早開發,效果越好,向孩子們解釋每月一小筆儲蓄如何能發揮巨大的作用,並為他們尋找一些適合瀏覽的優秀理財網站。

誤區2:忽視簽定婚前協議

很多婚姻會以離婚告終,這讓人難過,卻是事實。婚姻協議會首先解決“什麼是你的和什麼是我的”的爭論,這會使離婚過程容易些。如果你覺得跟親密愛人無法啟齒,建議你在訂婚時(甚至在訂婚之前)就及早解決它。

誤區3:沒有一個超越你們兩人的更高目標更高的目標才會讓人更有動力。建議你和伴侶在未來的12個月裏,共同選擇一個更高目標,花點時間持之以恒地追求下去。

誤區4:分不清各自的責任

每一對伴侶都應該擁有“我們的”賬戶,去支付所有的家庭賬單。每一個人也應該保留自己的支票賬戶和信用卡賬戶,它能給我們一種必要的個人空間感。

誤區5:不聽取職業理財建議

理財是一個長達一生的旅行,最好給自己雇一個向導。理財顧問就像職業的教練或向導,會與你們夫妻攜手走完生活之路並發財致富。

生活需要精打細算

要生活,就離不開消費。小到油、鹽、醬、醋、茶,大到教育、買房、買車、休閑、旅遊,生活的方方麵麵都和消費有關。如果每次消費你都以節儉為前提,那麼你一定會省下不少錢。現在消費陷阱隨處可見,如果你不會精打細算,會怎樣呢?

許許多多的人花了一生的積蓄買了一套房子,也許買下的不是一個安樂窩,而是一個用鋼筋水泥鑄造的陷阱。

旅遊成為休閑和時尚的時候,旅遊消費的陷阱也在山山水水間遊蕩。許山水之秀麗,願旅遊之歡樂。每當推開旅行社的大門之時,提醒消費者開門的究竟是可愛的美少女,還是吃人的狼外婆。旅遊中也要有“慧眼識珠”的本領。

互聯網給人們展現了它高科技的奇跡後,也展開了一張張空中交織的網絡,編織著美夢,也編織著謊言與陷阱。不知不覺中就“把你困在網中央”了,讓“虛擬空間的黑色幽靈”吞噬著你的金錢與時間。當掉進這些陷阱裏後,“網絡裏的浪漫旅程”最終隻是一條不歸之路。

“學海無涯,教育消費無止境”。為了未來的成功,教育已經成為一項投資。從早期教育到出國留學,“路漫漫其修遠兮”,成才的道路漫長而艱辛。早期教育是孩子成為天才的真理還是謊言?

當購車不再是構想的時候,在購車消費中,許多購車陷阱隨著車輪的旋轉而啟動,購車成了讓你欲罷不能的圈套。

當換掉手機已經像換掉情人一樣容易的時候,“手機消費的迷宮”也越來越撲朔迷離。“手機維修黑幕重重”,小小手機名堂多,就算是腦袋上再長出一隻眼來,也難以識別手機維修過程中的陷阱。

生活中處處都有陷阱,這就要求我們時時刻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精打細算,理智消費。如果你不會精打細算,而掉入這個陷阱裏,想想你的錢包,你還能保得住嗎?

要精打細算地過日子,要注意養成下麵的習慣:一是定時存款。每月領到工資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據這個月的開支做一個大概的估計,然後將本月該開支的數目從工資中扣出,剩下的部分存入銀行。

二是計劃采購。每月都要對自己該采購的東西做一次認真仔細的清點,如服裝、日用品等,並用一個專用本子記上,然後到已經了解過行情的市場,按計劃進行采購。

三是注意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這是減少日常開支的一個重要環節,比如,使用一些節能、節水設施等。其實,日常生活中很多費用是不必要浪費的,這些金額看似不起眼,但長年累月堅持下來,可是一大筆錢。

四是壓縮人情消費的開支。現在的社會,人情消費的花樣很多,但要掌握適當、適量、適度的原則。如果自己家有事,規模應越小越好。

五是延緩損耗性開支。任何物品,隻要勤於護理,總可以延長壽命,提高其使用率,這無形之中就等於減少了因過早更新換舊而增大的開支。所以,對音響、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大件家電以及自行車、摩托車等交通工具加強護理,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

六是掌握小型維修技術。要養成一個勤動腦、勤動手的良好習慣,對家用電器和機械物品的原理及維修知識,要爭取多懂一些,同時,再配備一套簡易的維修工具,如扳手、鉗子、螺絲刀、斧子、鋸子、刨子、釘子等。電器、機械、裝飾品、木器等發生一些小故障和小毛病,就可以自己動手修理。

小貼士:

旅遊中的省錢竅門

選擇新線可省錢。假日期間,外出旅遊的人較多,而且大都喜歡到熱線景區去,從而使得這些景區的旅遊資源和各類服務因供不應求而價格上漲,如果此時到這些景區去,無疑要增加很多費用。因此,不妨有意識地避開熱點景區,選擇一些旅遊新線去旅遊。

事先準備要充分。出外旅遊,事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如查尋資料、分析路線、分析出行的方式等。由於在許多景點,學生證、記者證、導遊證甚至預備役軍官證都有半價甚至免票的優惠。因此,如果你有此類證件,要記得帶在身邊。

跟團出遊較劃算。在城市裏,單槍匹馬自助旅行比較適合。但若到邊遠地區旅行絕對不是最省錢的方式,跟團旅遊反倒更劃算。

篩選景點少花錢。出門旅遊,應該對自己旅遊的景區有一定的了解,從中篩選出這個景區最具特色的地方,這樣在旅遊時可以有的放矢,玩得更盡興。值得提醒的是,盡管近年來,不少旅遊區為了遊客和自身的方便都出售通票,但是,大多數旅遊者往往不可能將一個旅遊區的所有景點都玩個遍。

短途旅遊也不錯。對於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來說,短途旅遊可以作為首選。到周邊城市遊玩,花費少、行程短,攜帶東西簡單,也是避開高昂花費的好辦法。短途旅遊除了熱門線路之外,一日遊一般為百元上下,兩日遊多為三四百元。而且黃金周期間各旅行社還專門推出了一係列合家歡團、親子團等線路,價格相對便宜些。

捂緊錢袋少購物。目前旅遊購物市場還不規範,不管是旅遊局的定點商店,還是零散的攤點,多多少少存在著欺詐遊客的現象。要想花錢少還玩得好就得管住自己的口袋。因此,在外地旅遊,除了非常有紀念意義的東西外,要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紀念品是否物有所值。

越貴的東西不一定越好

賣的人精,買的人也不是傻瓜,貴東西必然有它貴的道理。但對這貴東西的“好”則要具體分析,傳統認為所謂的好,多表現在材料、製造、設計、工藝等方麵。在現代社會,“好”的方麵要廣泛得多——兩件材料、製作、工藝等完全相同的西服,名牌的比非名牌的就可能貴上好幾倍,那些多出來的錢不是花在商品上,而是花在牌子上了。有的時候兩件質量、款式一樣的商品,豪華店、精品店賣的就比在普通商場裏貴得多。因為前者地處繁華區、裝修考究、服務周到,這些錢都要讓消費者掏腰包,所以它貴也不是沒有道理。多元化是現代社會消費的一個重要特征,所謂好與壞的標準常常不能用一根固定的尺子來衡量。可見,東西越貴越好是沒錯的,隻看這“好”是否能為你所接受。如果超出我們的承受範圍,就會給我們帶來很繁重的負擔。

事實上在正常情況下,商品絕不會既是最好的又是最便宜的,這是我們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而要想真正做到令自己滿意,首先要對於所謂的“好”有一個切實的標準。比如,裝修居室:商店裏的木地板價格便宜的每平方米三十元,但貴的也有一百至兩百元的;論質地更是令人眼花繚亂。這時就不要管價格,而是先就自己房屋裝修的檔次、規格、顏色等,選擇較為滿意的木地板。這裏的“滿意”與裝修的好壞程度及個人的審美標準有關,而不是單指東西好壞,然後在滿意的基礎上再選取價廉的。如果在這些木地板中,覺得中等檔次的與自己的裝修水平相適應就叫“滿意”,那麼可以在這一類裏進行選擇。當然,你會發現同樣符合條件的木地板,每平方米四十五元的比六十元的合算。

買東西還要分清購買時機。

什麼是最佳購買階段?花的錢最省,買的東西又不落後,那就是最佳購買階段。社會商品特別是耐用消費品的出現總要經曆開發、研製、小批量生產、大量投產、萎縮等階段,然後是又一輪的開發、研製……在最初的開發、研製階段,產品的性能還不穩定,但十分新潮,產品的成本高、售價貴,市場銷量逐步上升,但升幅不大,這個階段的商品不宜購買。應等到進入批量生產階段,此時商品的性能、質量逐漸趨於穩定,生產批量大了,價格有所下降。假如不是特別急需使用,最好再等一等,因為其價格還未降到低穀。

下一步是“維持量階段”,市場已接近飽和,形成買方市場,價格大幅下降,這時才是最佳購買階段。這個階段不但價格合算,而且產品質量進一步完善,廠家競爭也趨於白熱化,消費者正可坐收“漁翁之利”。這說起來好懂,但真的做到“恰到好處”也難。

欣欣特別喜愛手機,剛參加工作就花上萬元買了一個“最新款”,誰知還沒過一年,市場上這款手機的價格已降到不足五千,不能不說損失慘重。可見,找準了最佳購買階段是把錢花到實處的重要一環。

許多人都崇尚名牌,名牌的優良的品質是許多人選擇的原因,你能花較少的錢購買名牌嗎?名牌消費的科學能幫你省下不少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