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關係、婆媳關係、姑嫂關係、父子/母女關係……各種關係都將在家這個小舞台上展開。處理得好,大家的勁會往一起使,共同建造一個溫馨幸福的小家;處理得不好,家中就會人心渙散,矛盾重重,嚴重者甚至讓本來血濃於水的親人們對簿公堂。如何營造溫暖和諧的家庭氣氛?處理各種雜事?精明的主婦會告訴你最佳答案。
用心經營我們的家庭
要想有一個幸福、溫馨的家,需要你去嗬護,去很好地經營。
家是要你去經營的,年輕男女剛成立了一個家,接觸多了,兩人就開始鬧矛盾,說我怎麼嫁了你這樣一個人,結婚前怎麼沒有發現你是這樣的人;我怎麼找了你這樣一個老婆,懶的要命,家裏髒成這樣,你都不會去打掃。
家是要雙方共同來經營的。
家的經營需要細心,家的經營需要雙方的努力,家的經營需要雙方的理解。
遊戲有遊戲的規則,生活也有生活的規則,幸福的家庭都有它們幸福的共同理由。結婚時,愛情是最重要的;而在離婚時,生活的瑣事更大程度上影響了家庭的幸福,許多原本幸福的家庭都是因為瑣事而分裂。要想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不用心經營是不會實現的。
1.奉獻,永遠為了家人的幸福而努力在一次同學聚會上,曹森的幸福家庭總結一直令人回味。他是畢業後同學中最先放棄穩定的職業下海的,也是如今同學中最為出色的一個。另外,他的家庭也是令人羨慕的,他和妻子如今都生活在北京,一家人其樂融融。他說:“我很滿足我現在的生活,不過這並沒有什麼秘訣可言,隻要你真心地為家奉獻,你也一樣可以得到。”
當初曹森和妻子來北京的時候,放棄了很多東西,甚至是自己唾手可得的幸福。妻子放棄了已經擁有的穩定工作來陪他北漂,而他放棄了已擁有的一切待遇和愛好。後來家人也放棄了安逸的生活,來北京為他打理生意。生活的瑣碎就更不用說了,隻要家人覺得幸福的事情,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去做,而且他們都能夠從中感受到更大的幸福。沒有奉獻就不會有幸福,沒有奉獻就不會有大家庭的和諧。
2.相互妥協和相互尊重
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經常在一起相處的人也不例外。他們也曾試圖改變對方以適應自己,但在這一個很長的過程中,被證明這條路是錯的。於是,他們相互容忍、適應一直到如今的默契,這一切都源於他們相互的妥協和尊重。幸福的家庭需要保持自己獨立的個性,同時還要尊重對方的個性。有了個性才有了差異,有了差異才有了相互的欣賞,而這欣賞正是幸福的高妙之處。
3.相互理解,共同進步
他們的家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圈子,而且也相互走進對方的生活。
無論他們做什麼事下什麼決定,都一定要讓家人充分地了解和參與。於是,在高度的認知一致性上,他們始終堅持著相互的理解和支持。
有人說,經營家庭要像經營企業一樣,要權衡利弊,取得最大的利益。家庭的成員也要像企業各個部門的成員一樣,按部就班做好自己的工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也是經營方略之一。
“做妻子的要愛自己的丈夫……做丈夫的也要愛妻子……做兒女的要孝敬父母……做父母的要愛護兒女……”這句有點俗氣的話,正是維係家庭關係的重要原則。當然,在這個原則之下,還應該講究一些技巧。更重要的是,大家應有“角色互補”的概念。比如,丈夫應該體諒妻子,這裏不存在什麼麵子的問題;而妻子也應學會對丈夫放手,這是聰明女人的做法。須知,當一個人因深深地愛著對方而不作無謂的計較時,對方也就會更樂意精心扮演好自己的家庭角色。
4.用心“經營”家庭也是重要的一條幸福的家庭不是憑空而來的,這需要家庭中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因此,應當安排出彼此溝通的時間,使家人都能敞開心扉,談談自己的想法或者家庭計劃,讓每個人都能感覺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並願意為家庭幸福奉獻自己的力量。為達到此目的,家庭需要讓家人有在一起的時間,如全家人盡可能在一起吃晚餐;家庭成員中如有人過生日應盡量到齊;每天有固定的“圓桌”時間,全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或聊天等。這些由家庭成員共同參與的活動,可以使家庭氛圍更加濃厚,並從中體驗到家庭的溫馨。
小貼士:
婚後女性快樂的秘訣
一是經濟能獨立,在工作中建立自信;二是少過問老公的事,避免影響自己的情緒;三是熱心地對待雙方的親朋,樹立自己親善的形象。
知足常樂是家庭幸福的法寶
不同的人對幸福有不同的體驗。有的人認為富裕的家庭才幸福,有的人認為家庭和睦才算幸福。其實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相同的特征,就是知足常樂。不和別人家比。和別人家比的結果隻能是影響你的心情,影響家庭的和諧。
1.知足的家庭才有更多樂趣
如果你僅僅有一個普通的工作,卻想與比爾·蓋茨比富,那麼你這一輩子就別想有一天快樂的日子了。這樣作比較的恐怕不是很多,但是你不能否認,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比較,比如,自己家的孩子沒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好;自己的妻子沒別人的賢惠;自己的丈夫沒別人的會賺錢等。比完了家人,還要比物質,自己的穿戴不如別人的好;自己的住房沒別人的寬敞;自己在騎車而別人開著車等,他們不會與不好的比,而專門與比自己優越的比。結果越比越覺不滿足,指責和牢騷不絕,這種心態在家中十分有害。如果反過來與比自己差的比,或同以前家庭條件差的時候比,懂得知足,你就會感到幸福。
2.知足者能擁有一份恬淡的心情
知足常樂,是一種與世無爭而又安於平凡的心境,也是一種不經意間的幸福。知足可以解釋為:別人的錢比自己多,但我不嫉妒,錢少可以儉樸點,量入為出;別人有花園洋房、名牌時裝,我也不羨慕,房小可以安排得緊湊點,照樣收拾得窗明幾淨,衣服穿不起名牌,青衣布衫也舒適;別人吃山珍海味,我也不會有更多羨慕,粗茶淡飯也照樣吃得健康結實,並且同樣感覺香甜。幸福的家庭並不在金碧輝煌、穿金戴銀,它是在一點一滴中獲得滿足感受的過程。
3.知足的家庭有一種別樣的自信
如果不加以節製的話,那麼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人的大多數煩惱都來源於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在不知足的思想指導下,總會產生許多滿足不了的個人需求。知足的家庭總有一種“我們家很好”的思想,對生活充滿著信心。這種知足不是簡單的滿足,而是對自己的肯定,他們也會有追求,也會有理想,但是,他們的需求與理想很貼近,他們看得到自己的目標,並在一步步地實現,並能在其中擁有一份自信:能讓家庭生活更美好。
4.知足的家庭少有是非
知足的家庭總以為他人給予自己的很多,其實,他的奉獻已超出了他的需求,他對別人給予的一點點關懷都會心懷感激,所以他才不會為一些小事惹是生非。有一份糊口的工作,雖然薪水不高,但能維持日常的生活,想想也欣慰;有一位愛自己的配偶,他(她)也許是一個最普通的人,沒有權錢與容貌,但他(她)過去能夠給自己關心和安慰;孩子雖然天賦不是很高,但他(她)身體健康,活潑可愛,學習也很努力……能從這裏看到滿足,你當然不會苛求家人,所以在這份滿足裏,家庭就不會有什麼大矛盾,是非自然就少。
5.知足常樂不是不思進取,而是對平淡生活的一種肯定知足常樂是說要以正確平和的心態對待寵辱得失。知足常樂也並不是夜郎自大、裹足不前,知足是一種對家庭生活現狀的肯定,而不是針對未來的態度。它是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現在的家庭生活,而用進取心去開創未來。因為知足,便沒有了患得患失,沒有了負擔,輕裝上陣自然如魚得水。所以知今日之足不是放棄追求,相反,是對自己過去努力的肯定,為下一次的努力提供一個良好的心理基礎。
細細想來,其實家庭的許多煩惱都是自找的。閑著無聊苦惱,忙來辛苦煩惱,窮了發愁,富了擔心,好像無時無刻不在煩惱著。
其實,芸芸眾生,雖然誰也躲不開一些瑣瑣碎碎的失意之事,但倘若能隨遇而安,不憤世嫉俗,就能從中體味出一種極其富有的知足常樂的生活。
小貼士:
給生活一個目標
知足常樂並不是要我們不思進取,我們也需要給生活一個目標。這樣才能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比如,要設定自己長期的經濟目標。比如,五年後家中有多少存款,如果貸款買房還要想想什麼時候能把貸款還完,為孩子以後的教育需要存多少錢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考慮。
了解家人的願望,隻要在合理的範圍內就要盡量去滿足。
給家人一個笑臉,把快樂傳遞給大家辛苦地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中,給大家一個笑臉,氣氛會立刻變得活躍。給大家一個笑臉,給自己一個笑臉,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才能有幸福開心的家庭生活。
怎樣才能控製好自己的情緒,把自己的快樂傳遞給大家呢?
1.把你的笑臉帶進門。不管在外邊受了多大的委屈,進門給家人一個笑臉。把煩惱和不快樂在進門前清除掉。
2.不要苛求完美。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對自己要求近乎吹毛求疵,往往因為小小的瑕疵而自責,結果受害者還是自己。為了避免挫折感,應該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懂得欣賞自己已有的成就,這樣自然會心情舒暢。
3.對他人期望不要過高。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若對方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便會大感失望。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的思想、優點和缺點,何必要求別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4.疏導自己的憤怒情緒。當我們勃然大怒時,會做出很多錯事或失態的事。與其事後後悔不如事前加以自製。把憤怒轉移至另一方麵,如打球和唱歌之上,練就一種阿Q精神。
5.往大處看。一個做大事的人處事是從大處看,隻有一些無見識的人才會向小處鑽的,因此隻要大前提不受影響,在小處有時亦無需過分堅持,以減少自己的煩惱。
6.暫時逃避。在生活受到挫折時,便應該暫時將煩惱放下,去做你喜歡做的事,如運動、睡眠和看書等,等到心境平和時,再重新麵對自己的難題。
7.找人傾訴煩惱。把所有的抑鬱埋藏在心底隻會令自己鬱鬱寡歡。如果把內心的煩惱告訴給你的知心好友或師長,心情會頓感舒暢。
8.為別人做點事。助人為快樂之本,幫助別人不單使自己忘卻煩惱,而且可以確定自己的存在價值,更可以獲得珍貴的友誼,何樂而不為呢?
9.在一時間段內隻做一件事。依據美國心理輔導專家喬奇博士發現,構成憂思、精神崩潰等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麵對很多急需處理的事情,精神壓力太大而引起精神上的疾病,要減少自己的精神負擔,不應同時進行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心力俱疲。
10.不要處處與人競爭。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為他們太愛競爭,使自己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其實與人相處,應該以和為貴。
11.對人表示善意。我們經常被人排斥是因為人家對我們有戒心。如果在適當的時候表現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樹敵人,心境自然會變得平靜。
12.娛樂。這是消除心理壓力的最好方法。娛樂方式不太重要,最重要的是要令心情舒暢。
家庭的幸福是建立在所有家庭成員生活愉快的基礎之上的,在一個家庭中,也許一個人的快樂並不能影響所有人,但是一個人的愁苦一定會影響到所有的人。保持快樂的心情,才會為幸福生活增添砝碼。
小貼士:
美國人快樂的六個原因
1.相信“磨難中也有快樂”
在美國,不少人靠領救濟金生活,甚至在街頭要錢度日,卻整天樂樂嗬嗬,這並不是自欺欺人的快樂之道,而是他們相信,即使處於不幸的情況下,也能找到快樂。
2.將家庭和婚戀視作快樂的最大源泉美國夫妻之間往往彼此稱呼“蜜糖”(原詞“honey”,也有出類拔萃、討人喜歡的意思),也就是說,在觀念裏,他們已將家庭的其他成員看做是讓自己感覺甜蜜的來源。他們樂於玩“情調”,買一把花送給愛人,開一個化妝舞會,來一次燭光晚餐……甚至可能出現輕微的透支。
3.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快樂地成為合格公民美國人沒有望子成龍的觀念,他們對孩子最大的心願便是快樂和健康。在教育孩子時,他們通常會讓孩子擁有和大人一樣平等的選擇權利。如果是父母錯了,會向孩子道歉;如果孩子不願意做的事情,不去強求;如果有需要討論的事情,父母會尊重孩子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