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方麵軍的曆史上留下了沒有總政委的一頁。毛澤東以政府主席身份隨軍行動。
6月21日,紅一方麵軍首長依照臨時中央解決入贛粵敵的作戰意圖,決定以第一、第五軍團和獨三師由信豐南部攻取南雄,調動信豐、南康、大庾等地粵軍至南雄、信豐交界的坪田、烏經一帶給予有力打擊;爾後,傾全部的兵力,準備在南雄境內與粵軍決戰,給餘漢謀部以殲滅性打擊,以便轉兵北進。
陳濟棠、餘漢謀見紅軍回師贛南,也不示弱,於6月29日作出決定:“乘各股赤匪尚未完全會合以前,先行剿滅其一部後,集結兵力殲匪全部於康、庾、雄、信地區。”
一場惡仗已不可避免。
6月30日,粵軍第一師六個團先進入南康地區。7月1日下午,粵軍先頭部隊與紅三軍團打了幾十分鍾的遭遇戰後,紅軍撤退。次日拂曉,紅三軍團主力突然向池江之敵發起攻擊,經十小時激戰將敵四個團擊潰。3日下午,紅一軍團兩個團占領梅嶺關要隘。
餘漢謀知紅軍下一個目標定是大庾,又見紅軍兵力分散,遂下定決心率軍直屬隊和第一師固守大庾待援。
彭德懷自攻贛州失利後,心情十分沉重。四個月來,率部在蔣、粵強敵的夾縫中活動,深感壓力。毛澤東率東路軍入閩連戰皆捷,彭德懷也暗下決心,準備在西線打幾個漂亮仗。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三軍團在這段時間又組建了十幾個營,戰鬥力大大加強。
得知餘漢謀不準備撤退後,彭德懷親自趕到西華山偵察敵情,部署攻擊。為確保能聚殲餘漢謀部於大庾,彭德懷電請方麵軍總部將五軍團作為總預備隊運動至大庾側翼。如果能把大庾粵敵一個半師一萬三千餘人聚殲,對今後返北線作戰意義重大。
7月4日,紅三軍團按彭德懷部署開始圍攻大庚。攻城部隊向大庾推進一天,竟無遇到像樣的抵抗。於是,他們電報方麵軍總部:大庾之敵已經退卻。
毛澤東隨總部行動,朱德、王稼祥深知他在軍中能起什麼作用,遇事常去找他商量。但毛澤東沒有總政委的名分,便無簽署命令之權。麵對軍委主席朱德、軍委副主席王稼祥,又都是中央局成員,毛澤東思慮戰事、參與決策的不便之處是可想而知的。
5日下午,五軍團奉命改道直插南雄以南。
大庾之敵原本沒打算跑,隻是餘漢謀十分自信,才把紅軍放近了打。五軍團進至南雄近郊時,紅三軍團已和大庾守敵打得難解難分。
此時,紅五軍團已成深入敵陣的孤軍。粵軍見五軍團位置突出,急令第四師等向南雄集結。紅三軍團不能動,紅一軍團無法在短時間內趕到南雄,萬般無奈,朱德、王稼祥隻好改令五軍團北返至羅田、赤石一線待命。
7月8日,彭德懷率部與敵血戰四夜三天後仍未克城,加之敵援兵將至,隻好帶主力撤圍。彭德懷依依不舍似地看著近在咫尺的大庾城,仰天長嘯:“天不助我,竟出現這麼多陰差陽錯。”
因粵軍主力開至南雄,紅一方麵軍首長於7月8日決定在南雄與敵決戰,令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主力及十二軍在中站、中坑附近消滅正麵出擊之敵;紅三軍團留一部牽製大庾之敵,紅五軍團等部消滅烏經的粵軍第四師。
誰知戰局又起變化。粵軍第四師在紅五軍團動出的同時從烏經南移至水口,紅五軍團趕到烏經,已不見一個敵人。
紅一方麵軍首長判斷敵四師是逃跑,又令紅五軍團改向水口方向截擊。8日下午,紅五軍團三軍、十三軍與敵四師激戰兩小時後,返回湞水北岸集結。
敵四師見不敵紅五軍團,本擬逃生,退至水口時,後方援軍六個團已到達,遂改變主意在水口與紅軍決戰。此時,水口敵兵力猛增至十個團!紅五軍團對敵人兵力的變化竟一無所知,反向上報告說:“水口之敵已退去。”
根據這個報告,紅一方麵軍首長取消了增援紅五軍團的作戰計劃。
9日拂曉,紅五軍團向敵四師發起猛烈攻擊。戰到中午,敵十個團全部投入戰鬥,紅軍並沒察覺這一變化,隻是越發感到了壓力。
中午一過,粵敵以絕對優勢兵力向紅五軍團掩殺過來。紅五軍團漸不能支,又用大刀和敵人拚殺起來。正在萬分危急時刻,陳毅率獨立第三、第六師趕到,才算穩住了戰局。當日下午,朱德、王稼祥得知五軍團險境,急令紅三軍團、紅一軍團和紅十二軍全部轉向水口,擊潰戰和消耗戰的結局已不可避免。
10日晨,紅一軍團趕到戰場。粵敵見不能支撐,遂又向南雄撤退。
軍史載:這次戰役,紅軍不僅未獲重要繳獲,而且自身損傷兩千以上,其中紅五軍團第三軍傷亡團長七名、連排長半數、戰鬥員一千名以上;第十三軍有的團剩餘不過百人,軍長趙博生負傷。
聶榮臻後來回憶說:水口戰場屍橫遍野,河溝裏的水泛著紅色,雙方傷亡之大,戰場景象之慘烈,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所罕見。
在這方圓不足五裏的戰場,雙方戰死者逾四千。
此戰也讓餘漢謀心驚肉跳多日。事後,他因水口一戰損失慘重,撤了軍參謀長楊幼敏,並時常感歎:“我的本錢幾乎被這個楊幼敏給輸光了。”
南雄、水口之戰失利,周恩來、任弼時等憂慮萬分。為加強前方軍事工作,周恩來決定親到前方,把中央局書記一職留給任弼時代理。
此時尚沒有起用毛澤東當總政委之議。
4
周恩來見到毛澤東、朱德等人,紅一方麵軍主力已北撤至信豐。
7月24日前後,任弼時和項英提出了讓周恩來兼任紅一方麵軍總政委的建議。
周恩來此去前線,身份為中央局駐前線代表。名義並不是視察,若是做短期視察,中央局書記用不著讓任弼時代理。7月25日,周、毛、朱、王聯名致電中央局,建議毛澤東做總政委。電報稱:“我們認為為前方作戰指揮便利起見,以取消政府主席一級,改設總政治委員為妥,即以毛任總政委。作戰指揮權屬總司令總政委,作戰計劃與決定權屬中革軍委,關於行動方針中央局代表有決定權。”
當日晚,周、毛、朱、王再電中央局:“我們再次考慮,認為贛州上遊敵軍密集,在任何一點渡河出擊贛敵,都有被敵斷絕危險,如攻新城、南康,將引起寧、贛敵人分進合擊,或隔江對峙,造成更不利條件。”“因此,決經贛江下遊先取萬安,求得渡河,解決陳、羅四個師主力,以取吉安等城市。如敵人渡河東決戰更好。但此行動須極迅速秘密,我們決後方開始集中行動。望密電中央。”這個計劃表麵上隻對中央局電令作些修正,實際上已為紅軍今後行動的機動性留好了伏筆。在毛澤東看來,紅一軍久置貢水以南的信豐,實在危險。
任弼時、項英連接兩電,心裏有許多說不出的為難。臨時中央對毛澤東的態度已經很明白。毛澤東率的一軍團入閩作戰,中央剛就此事作了嚴厲的批評。如果讓他繼續當總政委,再出什麼差頭,中央局將如何麵對臨時中央,將如何麵對共產國際?
約在27日,任弼時以中央局代理書記名義電示前線:恩來兼方麵軍總政委之議不變!
電報往來似已不太合適。29日,周恩來用一封信來做任弼時和項英等的工作。《毛澤東年譜》載:針對中央局仍堅持由周恩來兼任紅一方麵軍總政委,周恩來在信中說:“這將弄得多頭指揮,而且使政府主席將無事可做。”“澤東的經驗與長處,還須盡量使他發展而督促他改正錯誤。”信中堅持由毛澤東任紅一方麵軍總政委,強調“有澤東負責,可能指揮適宜”,懇請中央局再三考慮前方意見。
8月初,紅一方麵軍主力北渡貢水,三軍團集結於於都,一、五軍團集結於興國。此時,蔣介石正在率兵“圍剿”鄂豫皖蘇區的紅軍。
紅一方麵軍如何行動?8月6日前後,蘇區中央局在興國舉行會議,討論行動方向。
史載:會議經過爭論,接受毛澤東的建議,決定紅一方麵軍主力在贛江以東北上作戰,先消滅樂安、宜黃之敵,再打由贛江以西或由南城、南豐等地來援之敵,進而威逼和奪取吉安、撫州,以配合鄂豫皖、湘鄂西根據地紅軍反“圍剿”鬥爭。
二十天前,中央局電示紅一方麵軍佯攻贛州,主力沿贛江西岸北進,以求與蔣軍主力決戰,被前方修改為渡水北上取萬安,爾後夾江北上取吉安。如今紅軍已抵興國,又不提攻萬安事,僅去攻樂安、宜黃。不僅如此,周恩來在會上還提出了另一個方案。“為了使我們在軍事行動中,堅決執行中央方針,我意前方成立最高軍事會議,成員由我、毛主席、朱總司令和王主任組成,我任主席。”
任弼時和項英都沒有反對。
周恩來當了軍事會議主席,肯定是無法再當紅一方麵軍總政委了。毛澤東複職已然勢之所致。
8月8日,中革軍委發出通令:“奉中央政府命令,特任毛澤東同誌為紅軍第一方麵軍總政治委員。現毛同誌已到軍工作,我第一方麵軍全體戰士,今後應堅決在朱總司令與毛總政委領導之下,一致為發展革命戰爭,爭取革命在江西及鄰近幾省的首先勝利而努力。仰我全體戰士一體知照。”
毛澤東此時正受“左”的路線排斥,能夠複出實屬不易。
曆史的選擇何其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