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尚絅(3 / 3)

【解讀】

作者大量引用《詩經》中的詩句,集中闡述了一個觀點:具有高深學問和高尚品德的人,謙恭謹慎,簡約溫和,舉重若輕,不事張揚,是隱而不顯,深藏不露的。這樣的人,靠的不是自我宣揚和厲聲厲色地訓斥人,而是靠人格和學問力量去默默地感染人、影響人。他們的文章道德,所以為人敬重、流傳久遠,原因就在這裏。這段話是很有哲理、很有分量的。有的人,說話張狂,做事張揚,喜歡自吹自擂,這實際上是修養不深、學問淺薄的表現。“狂妄無知”,說的就是無知的人才會狂妄。無知者以狂妄為自得;有知者認為,狂妄等於無知。我們應當牢記古人的教誨,以此為訓,把力量下在修身和求知上,虛懷若穀,謙遜為人,使自己不做狂妄無知之事,成為一個有修養、有學問的人。

【處世活用】

和顏悅色方能吸引人

人生在世,應當和顏悅色地待人接物,隻要與人的矛盾不是很尖銳,還沒有達到劍拔弩張的地步,就要有話好好說,以溫和態度化解對方的敵意。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一句話說得讓人跳,一句話說得讓人笑”這句話吧?這句話警戒我們,為了達致同樣的目標,因為表達方式不一樣,所以造成了截然相反的後果。在為人處世上,我們應該養成和顏悅色地說得體話的習慣,按不同場合的要求采取相應的說話方式。易言之,一個受歡迎的人,說話應當看場合分對象,即所謂“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這樣做其實是給你的交流對象留下足夠的“麵子”——任何人都有其淩然不可侵犯的尊嚴!我們在與人交際時,不能隻圖自己嘴巴一時之快,陷入於難堪境地。

和顏悅色地說得體話,切忌把與人交流當成辯論比賽。如果有時候和別人的意見不能夠達成一致,對於那些並非原則性的問題,就沒有必要非得爭個你死我活,不妨暫時保留個人意見,等彼此冷靜下來再說。否則一味逞強好辯,隻能使你的朋友越來越遠離你。

和顏悅色地說得體話,不僅說話的態度要平和、友善,還得注意學會說好話。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所謂“好話好聽”,不管是與別人談心還是交流經驗,都應該盡量揀“好話”說,盡量把”好話”說得“好聽”。即使是自己覺得十拿九穩的事情,也不能用下結論的口氣與別人說,聲調要盡量舒緩。雖然我們也有“忠言逆耳”的古訓,但如果能讓“忠言”不“逆耳”豈不更能贏得人心!

當然,不論何時何地,語態不卑不亢,談鋒活潑俏皮,舉止優雅穩重,都是必要的可貴品質。在日常交際中,我們大可不必為了取悅於人而曲意逢迎。我們提倡要和顏悅色地說得體話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要有真心實意。換句話說,與人言談時,你的態度是真誠的,表達的意思是真實無妄的,這樣的言談才會對彼此的交際產生正麵作用,大家心態平和了,心情舒暢了,生活愉悅了,人際關係也就和諧了。如果我們虛情假意地應付人,話兒說得越好聽,對人的害處越大。一旦被人識破,非但不能增進彼此的友誼,還有可能破壞初步建立起來的好感,使自己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

【職場活用】

做主管,不必大聲以色

張帆和呂薇分別任職於某外資企業,公司的福利待遇和發展前景都很好,可惜,她們不約而同地遇上了脾氣難纏,動輒大聲以色,以嗬斥人為能事的主管。

張帆的主管身居要職,擅長於對公司老板和同級主管施展脅肩諂笑的功夫,但對自己的部屬,可就沒什麼好臉嘴了。他吝於授權,事無巨細都要求員工必須向他彙報。他喜歡威權式管理,對部屬吆五喝六更是家常便飯,乖巧一點的部屬隻會惟惟諾諾地應承他,有個性的部屬若稍有疑問和反駁,他必定“龍顏不悅”,將這樣的部屬列入黑名單。他的脾氣陰晴不定,若是哪天心情糟糕,就會莫名其妙地發火,動輒疾言厲色地對待部屬,以泄心頭不快。在這之前,張帆不是沒有遇到過脾氣難纏的主管,但與從前公司的主管兩相比較,她覺得以前的主管個性直率,與其有商榷的空間,如果你的話有道理,他會更加激賞你;而現在這個主管,你無法跟他講道理,因為他的情緒太大了,任何事情都得由他拍板,不容討論、不容質疑。

呂薇也有與張帆相類似的遭遇。她的主管對她和她的同事很刻薄,小處動輒被挑剔,大處又不見他予以悉心指導,但稍有差池便是一頓痛罵,令呂薇和別的同事常常吃不消。此外,主管又喜歡把權力,社會地位,自己的成就,所交往的名流掛在嘴邊,狐假虎威,壓製他人,完全忘了部屬是需要鼓勵、提攜的。他每每訓斥完呂薇之後,總會添上一句:“我這可是為你好!”呂薇不懂,如果真是為她好,為什麼不讓她有學習及改進的餘地?難道當一個令人懼怕的主管,會比當一位令人敬重的主管,更讓部屬信服嗎?

這種權威性人格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使得部屬難以拿捏其情緒,理性的溝通亦沒有開展的可能,隻會挫傷部屬的自尊和自信。如今,呂薇已離開原來的那家公司了,張帆也正在秘密謀職當中。她們暗自要求自己:以後若是晉升為主管,可千萬別當這種動輒大聲以色的凶神惡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