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經》reference_book_ids":[697245252043828736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至於令人敬畏,全在自立自強,
不在裝模作樣。
臨難有不屈撓之節,
臨財有不沾染之廉,
此威信也。
《挺經》原典
逆夷據地求和,深堪發指。臥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時事如此,憂患方深。至於令人敬畏,全在自立自強,不在裝模作樣。臨難有不屈撓之節,臨財有不沾染之廉,此威信也。《周易》立家之道,尚以有孚之威歸反諸身,況立威於外域,求孚於異族,而可不反諸己哉!斯二者似迂遠而不切合事情,實則質直而消患於無形。
凡恃己之所有誇人所無者,世之常情也;忽於所習見、震於所罕見者,亦世之常情也。輪船之速,洋炮之遠,在英、法則誇其所獨有,在中華則震於所罕見。若能陸續購買,據為己物,在中華則見慣而不驚,在英、法,亦漸失其所恃。購成之後,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逆,可以勤遠略。
師夷之智,意在明靖內奸,暗禦外侮也。列強乃數千年未有之強敵。師其智,購其輪船機器,不重在剿辦發逆,而重在陸續購買,據為己有。粵中猖獗,良可憤歎。夷情有損於國體,有得輪船機器,仍可馴服,則此方生靈,免遭塗炭耳。有成此物,則顯以宣中國之人心,即隱以折彼族之異謀。各處仿而行之,漸推漸廣,以為中國自強之本。
原典精譯
外國人占領了我國地盤,卻要求停戰議和,這令人極為憤慨。古人雲,臥榻之側,豈能容忍他人自在鼾睡?最近國家不幸艱難到這種地步,令人非常憂心。要想改變這種局麵,被外國人敬畏臣服,國家就必須自立自強,裝模做樣、虛張聲勢於事無補。麵對危難有不屈不撓的頑強氣節,麵對財物有不貪不愛的清廉操守,是樹立威信的根本。《周易》中議論一個家庭自立於社會,尚且需要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具備令人信服的威望。更何況現在是我們國家要樹立威望於外國,要求被他國人信服呢?怎麼能夠不從自己做起?這威望和信服兩點,初聽起來讓人覺得迂闊遙遠而不切合實際,往往簡單、明確,可以在無形中消除許多禍患。
學習外國的經驗智慧,表麵上是為了剿滅國內的亂黨,實際上也是為了防禦外國侵略者。列強的力量很強大,我們向他們學習,購買他們的機器不僅僅是為了剿滅國內的亂黨,更重要的是把這些槍炮輪船據為己。廣東那邊,盜匪活動猖狂,實在是可恨。如果有了槍炮輪船就可以征服外夷,使得人們免受戰爭的苦難。有了槍炮輪船,就可以阻止外國侵略中國的野心。這樣才是強國之路。
拿自己有的東西向沒有這種東西的人炫耀,是世之常情;忽視司空見慣的,但對極 少見的東西感到震驚,也是世之常情。輪船之快、洋炮射程之遠,被英、法兩國誇耀為獨有的東西,在國內因少見而為之震驚。如能陸續購買這些輪船大炮,據為已有,那麼 在我們中國就會司空見慣而不致於驚奇,英、法也會逐漸失去它所倚仗的東西。買回來之後訪求那些精思聰慧的人士,機智靈巧的工匠,開始時操練演習,然後嚐試製造,不 出一二年,火輪船—佬會成為全社會通行之物,可以用來剿滅太平軍,也可以為國家的 長遠戰略服務。
智慧解析
一、和戰之爭
在晚清麵對外國侵略者,所有的士大夫都麵臨對外“戰”與“和”的問題。曾國藩也繞不過去。隻是曾國藩對“戰 ”“和”問題有自己一套看法和主張。他給李鴻章的信中說:“承示馭夷之法,以羈縻為上。誠為至理名言。自宋以來,君子好痛詆和局,而輕言戰爭,至今清議未改此態。”羈者,束縛也,縻者,籠絡也。其要點在於主和而不在於投降,稍加控製而不得引發戰爭,實際是一種謹慎的平衡的手段。
曾國藩和當時洋務派的主和外交,必須和他們的自強主張聯係起來看。如果盲目地主和,就等於是投降,這和盲目地主戰一樣短視和危險。洋務派的主和,實際上是為自強的政策謀求長期的和平環境,“隱忍徐圖”的自強之道,是中國在麵臨強敵時最為理性的選擇。何況,曾國藩還主張對不同的情勢予以區分呢。他認為對外關係應該著眼於大局,不應該在小事上糾纏。其子曾紀澤隨侍身邊多年,深得曾國藩精神的精髓,所以在伊犁交涉上據理力爭,表現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