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選擇,學會放棄
【1631年,英國劍橋商人霍布森從事馬匹生意,他說,你們買我的馬、租我的馬,隨你的便,價格都便宜。霍布森的馬圈大大的、馬匹多多的,然而馬圈隻有一個小門,高頭大馬出不去,能出來的都是瘦馬、賴馬、小馬,來買馬的左挑右選,不是瘦的,就是賴的。霍布森隻允許人們在馬圈的出口處選。大家挑來挑去,自以為完成了滿意的選擇,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隻是一個低級的決策結果,其實質是小選擇、假選擇、形式主義的選擇。人們自以為作了選擇,而實際上思維和選擇的空間是很小的。有了這種思維的自我僵化,當然不會有創新,所以它是一個陷阱。後來,管理學家西蒙把這種沒有選擇餘地的所謂“選擇”譏諷為“霍布森選擇法則”。】人生處處是選擇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你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道路,決定了你享有什麼樣的人生。有的人可以永遠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有的卻永遠地成了自己生活的奴隸。
希望、絕望,可愛、可恨,積極、消極,自信、自卑……這所有的一切都統統歸結於你自己的選擇。
成功也是可以選擇的,關鍵在於你是否有一個明確而切實的目標。
尤爾加在底特律生活了一段時間以後搬到了新奧爾良。他在底特律時隻是一個鉛管匠,努力了好多年,也沒有發展起自己的事業,原因是缺乏資金。剛搬到
新奧爾良的時候,他帶著老婆、三個孩子和120 元錢,那是他全部的家當和資產。
搬來後的第一天,他找了八家鉛管公司,可是沒有人願意雇傭他,那些人隻是告訴他人手已經夠了。
無奈,第二天他跳上了一輛公共汽車,走過了一條長長的、繁忙的大街。那條街上有幾家快餐店,他記下了窗口上張貼征聘店員廣告的店名。走到路盡頭時,他跳上了另一輛返回家的車,一路上去了四家快餐店,可是都沒有找到工作。最後,總算第五家的經理對他有點興趣。他向那個經理保證,他工作勤奮,而且做人誠實。
那個經理告訴他,薪水相當低。但他告訴經理待遇不成問題,他會為顧客提供一流的服務。
他的工作一直做得都很努力,結果在六個星期之內他成了那家快餐店的營業部經理。在那期間,他結識了不少顧客,根據他們的要求,他改善了服務質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九個月後,這家快餐店的老板把他叫到了辦公室。原來這個老板除了經營餐飲業之外,還有別的投資項目,尤其是在房地產方麵也搞得不錯。
這個老板看他的能力很強,也很敬業,就想派他去一座有90 戶的大廈當助理經理。
他當時就愣住了,然後告訴這個老板,他隻當過鉛管匠,對管理大廈一無所知。
但老板笑著對他說:“我查過你在快餐店的記錄,利潤增加了83 ﹪。管理大廈與管理快餐店的道理是一樣的——樂於助人、推行計劃和委派。我想你一定能讓大廈保持客滿,準時收到房租,而且保養良好。”
結果他接受了那個工作——工資是他在快餐店時的三倍,還有一間漂亮的公寓。兩年後,他已經升為了高級經理,不久以後,他就有足夠的錢來開創他自己的事業——創辦一家大規模的鉛管企業。
尤爾加選擇了一份很少人願意去做的工作,但他最終卻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所以,人的一生從哪裏開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是要到哪裏去。
即使你選擇了最不起眼的工作,如果你能讓自己的目標明確起來,那你就能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不平凡的事業做出充分的準備,就能為自己的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另辟蹊徑,柳暗花明
在印度的熱帶叢林裏,流傳著一種奇特的捕猴法。這裏的人們在捉猴子時,會先拿出一個小木盒,在木盒裏裝上猴子愛吃的堅果,然後把盒子固定起來。再在盒子上開一個剛好夠猴子的前爪伸進去的小口,這樣猴子一旦抓住堅果,爪子
就抽不出來了。用這種方法,常常能捉到猴子。這全因為猴子的一種習性:不肯放下已到手的東西。在這時,人們總是嘲笑猴子的愚蠢——為什麼不鬆開爪子放下堅果逃命呢?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像這些猴子一樣的人在犯著同樣的錯誤。
懂得放棄,是放棄錯誤,收獲光明。不要像這猴子一樣,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丟了性命。也不要不撞南牆不回頭,發現此路不通,就趕快另取他路。人生有很多個選擇,競爭場也有很多個機會,不要以為放掉了一個就失去了所有,有時候隻有放棄了才能獲得。
瑞士軍事理論家菲米尼有句名言:“一次良好的撤退,應與一次偉大的勝利一樣受到獎賞。”該放棄的時候,要勇於放棄。放棄需要有更多的勇氣與智慧。
在生活中,當我們努力爭取的東西與目標無關,或者目前擁有的東西已成為負累,或者劣勢大於優勢,那麼還不如放棄。當你放棄了不該在你身上的東西,你可能會突然發現,你已經擁有了你曾爭取過而又未得到的東西。就像電影《臥
虎藏龍》裏那句經典台詞說的一樣:“當你緊握雙手,裏麵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你越是死命想抓住的東西,就越是得不到;相反,如果你學會了放棄,你會發現幸福就在身邊。
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把你想要的東西都得到,你隻能挑最想要的來奮鬥。想要擁有一切的人,往往最終什麼也得不到。在未學會放棄之前,你將很難懂得什麼是爭取。如果不懂得放棄,就無法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