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奧卡姆剃刀定律:(1 / 3)

用簡單的方法解決複雜的問題

【14 世紀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被人稱為“駁不倒

的博士”。他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原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其含義是,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凡無用的累贅和廢話,應當一律取消。由於威廉出生在英格蘭薩裏郡的奧卡姆鎮,這一似乎偏激獨斷的思維方式,後來被人們稱為奧卡姆剃刀定律。

奧卡姆剃刀定律的出發點就是不做任何多餘的事。在人們做過的事情中,可能大部分都是無意義的,而常隱藏在繁雜事物中的一小部分才是有意義的。

所以,複雜的事情往往可通過最簡單的途徑來解決,做事要找到關鍵。簡言之,把煩瑣累贅一刀砍掉,讓事情保持簡單!】化繁為簡是一種大智慧

近幾年,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精兵簡政”、“精簡機構”、“刪繁就簡”等一係列追求簡單化的觀念在整個社會不斷深入和普及。根據奧卡姆剃刀定律,這正是一種大智慧的體現。

如今,科技日新月異,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管理組織越來越完善化、體係化和製度化,隨之而來的,還有不容忽視的機械化和官僚化。於是,文山會海和繁文縟節便不斷滋生。可是,國內外的競爭都在日趨激烈,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快與慢已經決定其生死。如同在競技場上賽跑,穿著水泥做的靴子卻想跑贏比賽,肯定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別無選擇,隻有脫掉水泥靴子,比別人更快、更有效率,領先一步,才能生存。換而言之,就是凡事要簡單化。

很多人會問:“簡單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呢?”看了下麵的例子,我們自然就會明白。

博恩·崔西是美國著名的激勵和營銷大師,他曾與一家大型公司合作過。該

公司設定了一個目標:在推出新產品的第一年裏實現100 萬件的銷售量。該公司

最優秀的營銷精英們開了8個小時的群策會後,得出了幾十種實現100 萬件銷售量的不同方案。每一種方案的複雜程度都不同。這時,博恩·崔西建議他們在這個問題上應用奧卡姆剃刀原理。

他說:“為什麼你們隻想著通過這麼多不同的渠道,向這麼多不同的客戶銷

售數目不等的新產品,卻不選擇通過一次交易向一家大公司或買主銷售100 萬件新產品呢?”

當時整個房間內鴉雀無聲,有些人看著博恩·崔西的表情就像在看一個瘋子。

然後有一名管理人員開口說話了:“我知道一家公司,這種產品可以成為他們送給客戶的非常好的禮物或獎勵,而他們有幾百萬客戶。”

最後,根據這一想法,他們得到了一筆100 萬件產品的訂單。他們的目標實現了。

可見,不論你正麵臨什麼問題或困難,都應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是解決這個問題或實現這個目標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你可能會發現一個簡

便的方法,為你實現同一目標節約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記住蘇格拉底的話:“任何問題最可能的解決辦法是步驟最少的辦法。”正如奧卡姆剃刀定律所闡釋的,我們不需要人為地把事情複雜化,要保持事情的簡單性,這樣我們才能更快更有效率地將事情處理好。

與此相關的,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日本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收到客戶抱怨,買來的肥皂盒裏麵是空的。於是他們為了預防生產線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工程師想盡辦法發明了一台X 光監視器去透視每一台出貨的肥皂盒。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另一家小公司,他們的解決方法是買一台強力工業用電扇去吹每個肥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沒放肥皂的空盒。

麵對同樣的問題,兩家公司采用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辦法。無論從經濟成本方麵,還是資源消耗角度,相信第二種方案的優勢都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當遇到問題時,我們要勇敢地拿起“奧卡姆剃刀”,把複雜事情簡單化,以選擇最智慧的解決方案。

簡單就是高效

一次,愛迪生讓助手幫助自己測量一下一個梨形燈泡的容積。事情看上去很簡單,但由於燈泡不是規範的圓形,而是梨形,因此計算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

助手接過後,立即開始了工作,他一會兒拿標尺測量,一會兒計算,又運用一些複雜的數學公式。可幾個小時過去了,他忙得滿頭大汗,還是沒有計算出來。

就在助手又搬出大學裏學過的幾何知識,準備再一次計算燈泡的容積時,愛迪生進來了。他看到助手麵前的一遝稿紙和工具書,立即明白了是怎麼回事。於是,

愛迪生拿起燈泡,朝裏麵倒滿水,遞給助手說:“你去把燈泡裏的水倒入量杯,就會得出我們所需要的答案。”

助手這才恍然大悟:簡單就是高效!

這個故事給人們一個重要啟示:學會把問題簡單化,才是一種大智慧。

有人曾經請教馬克·吐溫:“演說詞是長篇大論好呢?還是短小精悍好?”

他沒有正麵回答,隻講了一件親身感受的事:“有個禮拜天,我到教堂去,適逢

一位傳教士在那裏用令人動容的語言講述非洲傳教士的苦難生活。當他講了5 分

鍾後,我馬上決定對這件有意義的事捐助50 元;他接著講了10 分鍾,此時我就

決定將捐款減到25 元;最後,當他講了一個小時後,拿起缽子向聽眾請求捐款時,我已經厭煩之極,一分錢也沒有捐。”

在上麵馬克·吐溫的例子中,我們發現,他通過自身的經曆,向求教者說明:短小精悍的語言,其效果事半功倍,而冗長空泛的語言,不僅於事無益,反而有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