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別人就是愛自己
【一位心理學教授做過一個實驗。他在一群素不相識的人中隨機抽樣,給挑選出來的人每人寄去了一張聖誕卡。沒有想到的是,大部分收到卡片的人,都給他回了一張。而其實他們都不認識他啊!給他回贈卡片的人,根本就沒有想到過打聽一下這個陌生的教授到底是誰。他們收到卡片後,自動就
回贈了一張。這個實驗證明了互惠定律的作用:當從別人那裏得到好處後,我們總覺得應該回報對方。
給予就會被給予,剝奪就會被剝奪。信任就會被信任,懷疑就會被懷疑。
愛就會被愛,恨就會被恨。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互惠關係定律。互惠定律,既指在人際交往中要懂得知恩圖報,盡量以相同的方式報答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也指雙方的互惠共贏。】
深諳互惠,利益共贏
一個小男孩跟別的小朋友打架,他就跑到山邊,對山穀喊道:“我恨你,我
恨你。”接著由山穀傳來回聲:“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這個小孩有點吃驚,他跑回屋裏對他母親說,山穀有一個小孩說他恨我。他母親把他帶回山邊,並要
他喊:“我愛你,我愛你。”這位小孩照他母親說的做了,而這次他聽到山穀的
回聲說:“我愛你,我愛你。”
生命就像是一種回聲。你送出什麼就收回什麼;你播種什麼就收獲什麼;你給予什麼就得到什麼。
如果一個人幫了我們一次忙,我們也會幫他一次,或者給他送禮品,或請他吃飯。如果別人記住了我們的生日,並送我們禮品,我們對他也會這麼做。這就是互惠定律的表現。
一個人向朋友請教一件事,兩人聚會吃飯,那麼賬單就理所當然應由請教的這個人付,因為他是有求於人的一方。如果他不懂這個道理,反而讓對方付,就很不得體。
在不是很熟悉的朋友之間,你求別人辦事,如果沒有及時地回報,下一次又求人家,就顯得不太自然。因為人家會懷疑你是否有回報的意識,是否感激他對你的付出。及時地回報,可以表明自己是知恩圖報的人,有利於相互之間的繼續交往。
而如果不及時回報,會給你帶來一些麻煩。你一直欠著這個情,如果對方突
然有一件事反過來求你,而你又覺得不太好辦的話,就很難拒絕了。俗話說:“受人一飯,聽人使喚。”可以說,為了保持一定的自由,你最好不要欠人情債。
當然,在關係很親密的朋友之間,就不一定要馬上回報,那樣可能反而顯得生疏。但也不等於不回報,隻是時間可能拖得長一些,或到有機會時再回報。
朋友間維護友誼遵循著互惠定律,愛情之間也是如此。其實世上沒有絕對無私奉獻的愛情,不像歌裏和詩裏表現的那樣。愛情也是講求互惠互利的,雙方需要保持一個利益的平衡。如果平衡被嚴重打破,就可能導致關係破裂。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愛默生說過: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後,同時也幫助了自己。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你自己。你送出什麼就收回什麼,你播種什麼就收獲什麼。你幫助的愈多,你得到的也就愈多;而你愈吝嗇,也就愈可能一無所得。“愛別人就是愛自己”,這句很經典的話,其實已說出了人際關係的“核心秘密”——你付出別人所需要的,他們會相對給予你所需要的。
古語有雲:“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對於別人的恩惠,我們不能無動於衷,而要以另一種好處來報答他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了刺探敵情,各國專門設置了一種特種兵,其任務是深入敵後去抓俘虜回來審訊。
當時的戰爭是塹壕戰,大隊人馬要想穿過兩軍對壘前沿的無人區是十分困難的,如果一個士兵悄悄爬過去,溜進敵人的戰壕,相對來說就比較容易了。參戰雙方都有這方麵的特種兵,經常派去抓敵軍的士兵,帶回來審訊。
有一個德軍特種兵以前曾多次成功地完成這樣的任務,這次他又接到任務出發了。他很熟練地穿過兩軍之間的地帶,悄無聲息地出現在敵軍戰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