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聰明的宰相聽說了這件事後,就進宮去麵見國王。當宰相來到王宮,正好
聽到一個奴仆在給國王出主意:“我親愛的陛下,您是這麼高貴,像天上的太陽一樣偉大,卻願意親自照顧這些卑微的鳥兒,而它們卻不知感恩,一隻一隻地棄您而去。它們實在是太可恨了,您應該下令把王宮裏所有的金絲雀都處死,而且全國的國民隻要見到金絲雀就要把它射殺。您不應該為這些叛徒的離開而傷心,而應該把它們當作敵人來消滅。”
國王聽了奴仆的話,覺得有道理,越想越生氣,“這些該死的鳥兒就應該被
殺光。”宰相聽到這些,覺得不妙,趕緊來到國王麵前。他問國王:“我親愛的陛下,請問您愛這些鳥兒嗎?”
國王聽後點點頭,說:“當然愛了,不愛怎麼會對它們那麼好。”接著國王又搖搖頭說,“那些可惡的鳥兒,我現在隻恨它們背叛我。”
宰相看著國王,語重心長地說:“我親愛的陛下,鳥兒沒有背叛您,它隻是向往自由,鳥兒天生就是要飛翔的。您把它們關在籠子裏,它們失去了自由和飛翔的權力,無論您給它們再多的美食,再多悉心的照料,它們也不會快樂。最後,隻有抑鬱而死了。別說鳥兒,就是人,把他整天關在籠子,對他再好,他也是不會快樂的。不信,您可以把這個忠心的奴仆關進籠子裏試試,看他會不會背叛您。”
說著,宰相指著剛才給國王出主意的奴仆。
奴仆聽了宰相的話,嚇得渾身發抖,跪在地上不停地磕頭求饒,“陛下,求您不要把我關在籠子裏,不要把我關在籠子裏。”
宰相看看那奴仆的滑稽樣,笑著對國王說:“陛下,您看,沒人願意被關在籠子裏。您如果真的喜歡金絲雀,就應該讓它們快樂地飛翔在我們國家廣闊的天地間,讓全國百姓都不能傷害它、捕捉它。這才是真的愛。”
國王聽了,覺得宰相的話更有道理,於是便下令放了王宮裏所有的金絲雀,還下令全國百姓不得任意射殺、捕捉金絲雀。
久而久之,這個王國的金絲雀越來越多,國王在國家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金絲雀,非常高興,於是便將國家也改名為“金絲雀王國”。
有選擇就要有放棄
《藝文類聚》中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齊國有個女兒,有兩家男子同時來求婚。東家的男子長得醜但是很有錢,西家的男子長得俊美但是很窮。
父母猶豫不決,便征詢女兒的意見,要她自己決定願意嫁給誰:“要是難以啟齒,不便明說,就袒露一隻胳膊,讓我們知道你的意思。”
女兒便袒露出兩隻胳膊。父母感到奇怪就問其原因。女兒說:“想在東家吃飯,在西家住宿。”
這個故事中的選擇在現實中是不可能成立的。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時,選擇吃魚,那麼就不能吃熊掌,這就是選擇的機會成本。
與之類似,在陽光明媚的午後,你好容易處理完公司的財務報告,喝杯下午茶休息一下時,來點甜點怎麼樣,豆沙糕還是巧克力薄餅?
“豆沙糕還是巧克力薄餅”類似於“魚與熊掌”,這種選擇實際上也是一種機會成本的考慮。如果你喜歡吃豆沙糕,但你也喜歡吃巧克力薄餅,在兩者之間選擇,接受豆沙糕的機會成本是放棄巧克力薄餅。吃豆沙糕的收益是5,那麼吃巧克力薄餅的收益是10。這樣,吃豆沙糕的經濟利潤是負的,所以選擇吃巧克力薄餅,而放棄豆沙糕。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機會成本是可以用貨幣進行衡量的。比如,要在某塊土地上發展養殖業,在建立養兔場還是養雞場之間進行選擇,由於二者隻能選擇其一,如果選擇養兔就不能養雞,那麼養兔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的收益。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可以根據對市場的預期大體計算出機會成本的數額,從而做出選擇。有些機會成本是無法用貨幣來衡量的,它們涉及人們的情感、觀念等。
機會成本廣泛存在於生活當中。一個有著多種興趣的人在上大學時,會麵臨選擇專業的難題;辛苦了五天,到了雙休日,是出去郊遊還是在家看電視劇;麵對同一時間的麵試機會,選擇了一家單位就不能去另一家單位……對於個人而言,機會成本往往是我們做出一項決策時所放棄的東西,而且常常比我們預想中的還多。
人生麵臨的選擇何其多,人們無時無刻不在進行選擇。比如是繼續工作還是先去吃飯;是在這家商店買衣服還是在那家商店買衣服;是買紅色的衣服還是黃色的衣服;心中有個秘密是告訴朋友還是不告訴朋友,如果告訴又告訴哪些朋友……這些選擇在生活中很常見,不過似乎並不重大,所以大家輕鬆地做出了選擇,也不會慎重考慮。
機會成本越高,選擇越困難,因為在心底,我們不願放棄任何有益的選擇。
但是,我們有時必須“二選一”,甚至是“三選一”,在這時機會成本的考量將顯得尤為重要了。
霍布森法則告訴你:注重選擇的有效性
霍布森選擇效應對我們的啟示在於:1. 對於個人來說,如果陷入“霍布森選擇效應”的困境,就不可能發揮自己的創造性。
2. 任何好與壞、優與劣,都是在對比選擇中產生的,隻有擬定出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方案對比選擇、判斷才有可能做到合理。
3. 一個人選擇了什麼樣的環境,就選擇了什麼樣的生活,想要改變就必須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4. 管理者用這個別無選擇的標準來約束和衡量別人,必將扼殺多樣化的思維,從而也扼殺了別人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