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使人們非常好奇,是什麼好東西需要衛隊這樣煞有介事地看守?一定是好東西,才怕別人偷啊。人們這樣一想,就猜測土豆一定是非常美味或很有好處的食品,就禁不住想要知道個究竟。於是,他們商量好,到晚上就到那塊土地上偷挖土豆,然後種到自己的菜園裏去。
結果,土豆得到了很好的推廣,人們發現這是一種風味獨特的食品,它沒有任何可怕的地方。
正是巧妙運用了禁果效應,激發人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帕爾曼切推廣土豆的目的才得以實現。
除了像帕爾曼切那樣利用禁果效應得到積極效果外,生活中還有不少因“禁果效應”適得其反的例子。
比如,曆代統治者經常把他們認為是“誨淫誨盜”的書列入“禁書”之列,如我國的《金瓶梅》和西方的薩德、王爾德、勞倫斯等人的作品。但是,被禁不但沒有使這些書銷聲匿跡,反而使它們名聲大噪,使更多的人挖空心思要讀到它們,反而擴大了它們的影響。再有,一些家長總是喜歡禁止孩子做這做那,如禁止讀不健康的書,不讓早戀,不允許玩遊戲、網絡聊天等,但一味嚴厲禁止,反而增加孩子的好奇心、逆反心理,使他們在兩種心態的驅使下甘冒風險去嚐試那些也許並不甜的“禁果”,最終使教育走向了反麵。
透過禁果效應,我們不難發現,對於某種事物,我們越是禁止越會增加其誘惑力。相反,如果我們真想禁止某些事物,倒是應該學會適當地放縱一下。更確切地講,我們一方麵可以把某些人們不喜歡而又有價值的事物人為地變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另一方麵不要輕易把某些不喜歡或不讚成的事物當成禁果,以免人為地增加其吸引力,適得其反。
限量版促銷,製造緊張氣氛
禁果效應反映在營銷中最普遍的現象就是,商家會利用激發消費者的好奇心來誘導消費。
短缺因素對產品的價值會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利用這一原理,銷售人員可以給顧客施加壓力,使之順從。銷售人員會使用“數量有限”的策略,告訴顧客某商品供應緊張,不能保證一直有貨的時候,顧客就會及早地采取購買行動。
當銷售人員發現顧客對某個商品感興趣時,對其進行巧妙引導,在說明商品
的優點、價格實惠的同時,不妨加上這樣的提醒:“此款商品剛剛賣出一個,這是最後一個了,如果錯過,就得等一個星期以後再來買了。”顧客在聽了這樣的話之後,往往會迅速做決定,先買了再說。
在意大利有一個專售首批新產品的市場即萊爾市場。同樣一件產品,價錢都相同,產品在這裏卻賣得出奇的好。原因是什麼?原來這家市場的任何一種新產品都隻銷售一次,售完為止,不再第二次進貨。即使一些商品客戶很喜歡,搶上手的喜上眉梢,沒搶到手的懊悔不迭,要求市場再一次進貨,可得到的卻總是讓
人遺憾的回答:“很抱歉,本市場隻售首批,賣完便不再進貨,即使是搶手貨也是如此。”麵對這樣的回答和做法,許多客戶難以理解,在閑談中,他們已經把
這種奇怪的現象,不斷地向別人訴說,於是在人們心目中逐漸形成了這樣的觀念:萊爾市場都是最新的產品,要想購買新產品,必須當機立斷。所以每當一件新產品上市,就會出現客戶蜂擁搶購的場麵。
我國內地也有一些商店,成功地運用了萊爾市場的銷售模式,比如專門經銷一式一款的衣服或皮包以及其他隻有一款的物品。事實上這些東西,質量、款式不見得比其他商場的同類物品好,但因其具有“唯一”性,所以價格要高出同類商品幾成甚至幾倍。
山西太原有一家“百元”褲業公司,所有的褲子都賣100 元。公司人不多,沒有自己的加工廠,將設計好的褲樣送到廣東深圳一帶采購布料並在當地加工,同時定位在城鄉接合部,嚴格按照一定的標準,包括店麵設計、經營方式、服務
標準等都有要求,在全國發展了400 多家連鎖專賣店。
利用“隻有一次機會”誘惑客戶,這種心理效應帶給顧客的反映就是:“我不會再錯過這次機會了,就買它了。”“機不可失”的氛圍會給顧客帶來一種強烈的緊迫感,減少猶豫的時間,促使顧客果斷購買。當客戶極易受到誘惑的時候,是不會輕易放棄機會的。銷售人員若能抓住這個心理,讓客戶難舍自己喜歡的商品,就會促使成交。
比如,“時間有限”、“獨家放映”、“隻限三天”等策略,都可以引起顧客的關注,讓顧客趕在時間到達之前果斷地做出行動。
“物以稀為貴”,反映了人們的一種深層心理,就是害怕失去或者怕得不到。
在消費方麵,這種心理也非常明顯。顧客對越是買不到的東西越是想要得到它,而商家正是利用了顧客的這種害怕買不到的心理,采取“名額有限”等方式來吸引顧客。
培養孩子好習慣,宜疏不宜堵
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有的家長時常感到困惑,在方式上難以抉擇,往往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有的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對孩子采取近於放任的態度,然而完全放任一個孩子,他會怎麼樣呢?很少有人敢做這樣的試驗,因為人生沒有重新來過的可能。古時候斯巴達人的做法正好相反,幾乎是嚴酷地對待自己的後代,倘若不能長成一個強健的人,甚至不惜置其於死地。現在中國人普遍驕縱孩子,而驕縱與任其發展的差別是家長自己也不易區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