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經》reference_book_ids":[6879874245699046408,726783569007791620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0,"start_container_index":5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86},"quote_content":"《史記》reference_book_ids":[6959122730671164446,6833642850618444808,7071200596837010446,7267090239162682427,7085661452316445733]}],"5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1,"start_container_index":5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07},"quote_content":"《論語》reference_book_ids":[7255253493282245671]}],"4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1,"start_container_index":4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87},"quote_content":"《易經》reference_book_ids":[720839228653358595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風水文化大家談
第一節 國際一流建築大師貝聿銘談風水
中國傳統建築自古以來就極具特色。先人們將特有的民族文化融合進建築設計中,在幾千年裏成就了很多建築傳奇。這些建築經典在整個世界領域內都首屈一指,成為世界建築寶庫中的瑰寶。
到了現代時期,多種學派的思想衝擊著建築界。中國的建築風格和思想跟著洪流一變再變,很多流傳已久的東西逐漸丟失,導致後來真正能在世界立足的中國建築已經所剩無幾。不過,雖然屬於中國人的標記性建築難以大批被搬上世界的舞台,但中國的建築設計師中,確實也不乏佼佼者。其中,比較出色的一位就是貝聿銘。
貝聿銘,1917年出生於廣州,17歲赴美國,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師從建築大師格羅皮烏斯和布魯爾,畢業後成立自己的建築研究所。從事建築設計數十年,美國國家藝術館、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銀大廈、北京香山飯店……由他設計的建築物遍布世界各地,是世界公認的第一流建築師。
在世人眼裏,貝聿銘有常人難以超越的才華。他以一位華人的身份,多次將建築設計推向世界藝術潮流的頂峰。他曾經在法國的盧浮宮裏架起一座玻璃金字塔,也曾經在日本美秀美術館裏打造一個清新自然的人間天堂。他的建築作品幾乎件件造價驚人,引起多個國家元首的關注和重視。那麼,他是如何看待建築風水的呢?
貝聿銘先生認為建築師都相信建築風水,但並不是迷信的建築風水。他舉例子說,建築風水有好幾種,比如說我們建築要擺房子,要背山傍水,這也是建築風水。但是建築風水如果弄得太過分,變成迷信了,他也表示反對。
貝聿銘在香港設計的中銀大廈,被很多香港人認為是不吉利的建築風水,他們說這座大廈像個三棱的刀。旁邊的居民都裝反光鏡,說要把這個刀光擋回去。旁邊的彙豐銀行也像架了個水泥的機關槍。因為有一個鋒麵對著港督府,港督府一開始時種柳樹來擋煞,後來柳樹死了一次,然後再種上柳樹。
對於以上的種種說法,貝聿銘先生說,香港中銀大廈的設計源於要省錢省地,因為運用大量尖的棱角,令他省卻了近百分之三十的鋼材。據《貝聿銘傳》一書的描述,在技術圖紙的設計過程中,銀行方麵曾給貝聿銘發來電報,對建築正麵展現的眾多加了框的巨型“X”深表關注。因為在中國,“X”意味著遭殃,雖然銀行的高層官員並不見得相信風水,但他們擔心一旦大樓風水不好,就會影響儲戶和房客的積極性。
結果,貝聿銘把分隔樓層的橫向桁架隱藏起來,並把暴露在外麵的部分,描述成一係列互相交叉的寶石。同時,他把塔樓比作雨後春筍,代表著茁壯成長的力量。
貝聿銘承認,在香港中銀的建設過程中,他吸收了建築風水先生的一些說法,比如一開始設計中銀大廈的時候,曾經設想過有一股泉水,是從後門進去前門出來,後來有風水先生說水就是財,這樣做就會破財。
貝聿銘先生說:“建築風水先生說得很對,我用水,這個高樓兩旁都有水下來,這水是源,是財源,所以水到了下麵變成一個池子。池子養魚,中國人認為就把財給蓄住了,最後我也順應照做。”
貝聿銘認為他並不迷信,但他也懂得要在適當的時候吸取一些風水觀念,就比如中銀大廈的封頂典禮,他就挑選了一個被香港人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吉利的日子:1988年8月8日。
貝聿銘大師也曾談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的風水問題,他談到,奧運會主會場地處東方,暗合紫氣東來,很吉利。太陽古稱“金烏”,主會場叫“鳥巢”,有相協雙飛之意,意象深刻。中國位於四方祥瑞之中,東方是青龍,這是中國被外國稱為“中國龍”的原因之一,而奧運會的重要配套工程北京摩根中心就是一條東方巨龍的形象。這個建築是貝聿銘先生的朋友李祖原先生設計的,以中華民族的圖騰“龍”作為建築外型,是北京奧運會圓滿成功的吉兆。
第二節 北京大學於希賢教授談風水
於希賢是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文史館館員。他出生於1940年,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第一風水大師,然而在1985年的時候,於希賢才第一次從韓國人嘴裏聽到“風水”二字,那時這位鑽研中國古代曆史地理多年的北大教授,對風水的認識幾乎還是一片空白。
從門外漢到今天的風水權威,於希賢已經執著地走過了二十五個春秋,麵對種種爭議,他早已習以為常。
“是學者,不是風水大師。”
1940年,於希賢出生於雲南的一個中醫世家,37歲時,於希賢任教於昆明師範大學地理係,癡心於對徐霞客的研究。1977年,他趁著到北京出差的機會,經過幾番周折得以拜訪北京大學地質地理係教授侯仁之先生,兩人初次見麵便相談甚歡。1978年,於希賢考上了侯仁之先生的研究生,兼任侯先生的助手。1981年畢業留校任教後,於希賢開始教授中國古代地理學史,後擔任教研室主任。
1985年,一封來自新西蘭的信擾亂了於希賢平靜的教書生活。寫信的人叫尹弘基是第一個從美國伯克利大學獲得風水學博士學位的韓國人,當時任教於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尹弘基在信中表達了這樣的願望,他認為風水文化起源於中國黃土高原上的窯洞選址,希望能夠得到於希賢教授的邀請,以便前來中國實地考察。
看了尹弘基的信,於希賢心裏一片茫然,自己竟然對老祖宗遺留下來的風水文化一無所知。這封信帶給於希賢的不隻是震撼,還有難言的羞愧。通過閱讀大量的古籍,於希賢發現,中國許多古老的文化藝術、哲學思想都蘊含著“風水”這個概念。
於希賢開始走上了關於風水的研究之路,隨著視野的開闊,對風水認識的深入,他產生了推廣風水文化的想法。不久,於希賢在北大開設了風水課程,這是1949年之後中國大陸首次將風水引入大學課堂。
20多年走來,今天麵對“風水大師”的頭銜,於希賢教授反複稱“過譽了”,他強調自己隻是一個探索人與環境關係的學者。他認為真正的風水大師應該像司馬遷所說的那樣“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他說:“上等風水師看星象,中等風水師看氣口,下等風水師拿著羅盤到處走。”
“不該排斥風水”
關於風水研究一直存在著,而民眾對其真正的關注則開始於2004年首屆中國建築文化風水論壇,2005年南京大學開辦“風水班”一事更在全國掀起一場爭論,前去授課的於希賢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
“風水是封建迷信,怎麼可以進大學課堂?”氣勢洶洶的媒體記者將於希賢重重包圍,輪番質疑。處在風口浪尖的於希賢向記者提了兩個問題:是否知道自己在1985年已經在北京大學開設風水課程?是否看過美國風水學博士尹弘基的博士論文?回想起來,於希賢平靜地說:“很多人都是對風水一無所知,或者是抱著成見、誤解來判斷它是科學還是迷信,這樣的做法很不嚴肅。”
他說:“風水不是建立在鬼神的觀念上,而是建立在氣場觀念上,根本談不上迷信。用科學解釋一切的唯科學主義早已在西方遭受強烈質疑和批判。風水和科學是兩種不同的理論體係和思維方式。風水對世界的認識有一整套完備的天幹地支、周而複始、吉凶輪回的時空觀念體係。”
牆裏開花牆外香,與國內的遭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風水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很受歡迎。早在1973年美國伯克利大學就開始招收風水學博士,到現在,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國的大學裏麵都有風水學專業。日本的兩千多所高校中,有一百多所開設了這門課程。
令於希賢費解的是,風水在它的故鄉卻遭受著最強烈的質疑。“其實中國人本不該如此排斥風水,畢竟風水是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一把鑰匙。”
假風水壞了真風水的“風水”
於希賢說,目前風水界的惡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假風水的盛行。雖然說不可否認民間不乏有見識的風水先生,但是更多的人則是假借風水之名招搖撞騙,動輒開價十幾萬、幾十萬。他舉例說道,有一次,一位河北老板請於希賢和一位民間風水師同去看祖墳,這位民間風水師拿著羅盤,在明知葬著骨灰的份墳上裝模作樣的念了幾句,就開口要價十五萬。
在這種情況下,“一提到風水,大家自然而然就會想到招搖撞騙的假風水先生,要讓人們不把風水當成迷信,那倒真是難了。”於希賢發出倡議,希望風水界能夠有行業自律,也期待行業規範能夠早日出台。
近年來民間將風水申報世界遺產的呼聲越來越高,於希賢也主張大力推動風水申遺。他認為風水在中國民間廣泛盛行,在棋藝、書法、繪畫、詩歌、曲藝等多方麵都有風水的影子。然而,從2003年開始,韓國啟動了“整體風水地理”項目,將其列為韓國國家遺產名錄並申報世界遺產。有消息說,日本的風水申遺工作也已經悄然展開。相比而言,目前中國風水申遺等多的隻是民間的呼聲。
“我希望中國能夠盡早申遺,畢竟中國才是風水的故鄉。”於希賢感慨地說。
第三節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地理學教授尹弘基博士談風水
尹弘基是一位世界聞名的人文地理學者,他出生於韓國,1976年在美國獲得伯克利大學風水學博士學位,多年來一直任教於新西蘭奧克蘭大學。
他是世界著名的人文地理大師CO.Sauer教授的最後一位博士生,也曾師從伯克力大學地理係的Clacken教授和民俗社會學係的WolframEberbard教授。尹弘基在他們的指導下,從事風水研究20多年,完成了《韓國堪輿的研究》博士論文等多部專著,並在國際知名的地理雜誌上發表風水論文多篇。
1985年,尹弘基教授給北京大學於希賢教授寫了一封信,希望於教授能夠推薦他申請基金,並邀請他到中國考察中國古代建築景觀的生態文化。
他之所以醉心要到中國來,是因為他提出了一個學術設想,即風水起源於中國黃土高原窯洞的選址、布局。為了證實這個理論,就必須到中國考察。於希賢教授接二連三地收到他許多來信,深深地被外國人研究中國文化的精神所打動,慨然推薦他申請基金,並通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楊文衡研究員共同邀請他到中國來考察。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尹弘基終於如願以償來到中國。
早在1971年,尹弘基第一次走進伯克力大學地理係辦公室,就被牆上的風水圖所吸引。可見中國古代的風水地理在國際最為著名的人文地理學家的心目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1976年,獲得博士學位的尹弘基出版了英文版《韓國堪輿研究--風水的文化與自然的關係》一書。書中介紹了陰陽理論與風水;風水思想的哲學基礎;有關風水的地形原則;風的風水原則;水的風水原則;風水對住房與市場的影響;風水對城市和聚落的影響;風水對植物的影響;風水與佛教、儒教、道教的關係等。
尹弘基教授還在《自然科學史研究》雜誌上撰文說,風水是為了尋找建築吉祥地點的景觀評價係統,是中國古代地理選址與布局的藝術。中國傳統學術對世界文明進程的貢獻,尹弘基給予了高度評價。在他的博士學位論文《韓國堪輿研究》中說:“風水不是迷信,也不同於科學。西方沒有風水的概念,不能按照西方標準將其歸類。風水是一門使自然環境概念化的獨特的綜合理論體係,其宗旨是通過指導人們如何選擇吉祥環境以及怎樣營建與環境相協調的建築實體以達到調控人居環境的目的。”
另外,1980年他在國際著名的《地學雜誌》(Geojumal)上發表的論文《風水地理透視》(Thelmageo Nature in Geomany)論述了風水地理的基本原則及其在東亞的實踐。1982年他在上述《地學雜誌》上,又發表了《環境決定論和風水——兩種文化,兩種概念》的論文。1985年在《地學雜誌》上尹弘基又發表了《環境循環論--中國早期的風水思想》。
事實上,外國學者研究中國風水,已經形成一種熱門學問,出版過許多著作。1968年瑪琪教授(Andrew.Mach)在《亞洲研究》雜誌上發表《中國風水的應用》一文,係統地介紹了中國風水的宅、乘生、局、行龍、形勢、理氣、地脈等概念,介紹了各種風水應用情勢。1983年,杜登教授(E.P.Dutton)在紐約出版了《風水——地理位置選擇與布局的藝術》一書,全麵介紹了有關風水地理位置選擇中的吉祥地物與不吉祥地物。日本的渡邊欣雄寫了《東亞的風水思想》一書,崛達憲二的《風水思想和中國城市》。還有,國際上的各種大的報刊,如英國的泰晤士報等都常有關於中國古代建築景觀與生態文化的文章發表。
西方建築景觀的思想理論體係傳入中國,在大學裏設立地理學係還是20世紀20年代的事。在此之前,長達4000餘年的時間裏,中國自有一套建築景觀的生態文化的理論體係,其指導思想就是《易經》。中國古代的許多地理學偉大成就,中國古代眾多的城市、寺廟、村落、民宅的選址、布局、規劃、建設,使西方的地理學家歎為觀止!其間是否隻是技術水平的問題?其中有沒有思想體係的學問?這些學問又應當到哪裏去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