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醫學有一套西醫的係統,是建立在細胞學說、解剖學的基礎之上;又有一套傳統的中醫係統,是建立在陰陽、五行的整體有機理論之上,以辨別和調節人體的陰陽、虛買、表裏、寒熱為要務,以協調人體內部和人與環境的關係,這是中醫獨特之處。
地理學也有兩套係統,一套源自西方的係統;另一套是傳統的中國古代地理風水學係統,也是建立在陰陽、五行的理論基礎上,有天、地、生、人係統的有機、循環觀念,有“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研究“氣”、“勢”、“理”、“形”等等問題,宋代的蔡元定提出風水以辨明地形的陰陽、剛柔、高下、強弱為要務,把人類賴以生存的大地看作是一個活的有機體。
第四節 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博士論風水
20世紀的偉大學者、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李約瑟博士,是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科學技術史專家,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他的煌煌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對現代中西文化交流影響深遠,他關於中國科技停滯的李約瑟難題也引起了各界的關注和討論。
同樣,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李約瑟博士也關注到了源遠流長的中國風水。在書中他這樣寫道:
“中國人不僅根據天象來占卜,也通過風水風水來卜算選擇居住地。風水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已比星占更為近代學者所注意。風水與占卜不同,從羅盤的發明,可以認識風水的重要性。查理(Chatley)為風水下過定義:‘這是使生者與死者之所處與宇宙氣息中的地氣取得和合的藝術’。其基本思想是:如生者的居室與死者的墳墓不置於適當的地方,各種災禍將殃及居者與墓中死者的子孫;反之,吉地將帶來祿壽與福祉。
“每個地方都有其特定的地勢,局部新年感地製約著各種自然之氣,人們根據當地的地勢,調節和選擇的位置,獲得所想往的和諧。由於風水的影響而形成的山嶽形態、水流方向,是最重要的。建築的高度與形態,道路和橋梁的方向,也是有一定意義的因素。此外,不可見的氣的力量和性質,時時為天體的位置所左右,所以,從當地觀察的天體方位也必須考慮在內。位置是極其重要的,對於不吉的位置,人們可以通過挖穴、堆丘或其他措施來變化、改善風水。
“這套思想很古老,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紀。《管子-水地篇》認為,地氣有如人和動物的脈絡,是流通的。兩個世紀後,風水說已廣泛普及。王充時代已很發達。或在漢初已為人們認可。《史記》提到一類占卜者即堪輿家。《漢書-藝文誌》著錄了《堪輿金匱》與《宮宅地形》兩書,但都已失傳。與王充同時代的王景似曾研究風水,顯示出當時已和修河渠、治水等有相當的關聯。風水說真正自成體係,似始於三國時代,管輅有《管氏地理指蒙》。其後郭璞有《葬書》,王微有《黃帝宅經》,唐代楊筠鬆有《青囊奧旨》,明代劉基有《堪輿漫興》。清代編纂的《古今圖書集成》所載的風水專家,郭璞之前有三人(管輅除外),一為戰國時代的樗裏子,二為秦代的朱仙桃,三為漢代作《葬經》的青烏先生。
“存於大地上的陰陽二氣,與春天出現於東方的青龍,秋天出現與西方的白虎相一致,二者都以地勢來象征,青龍居居室或墳墓之左,白虎則居其右,猶如雙臂彎抱,籍之得以庇護。然而這僅是複雜的開端,人們還必須考慮到與之交織在一起的八卦、六十甲子與五行。由於所有這些因素的影響,一般都偏愛蜿蜒的道路,迂曲的牆壁與波多姿的建築物,蓋求其適合山水景色,而不是支配它們,他們避免了直線和幾何性布局,認為孤立的巨石也是不吉利的。
“在許多方麵,風水對中國人民是有益的,如它提出植樹木和竹林以防風,強調流水近於房屋的價值。雖在其他方麵有迷信之處,但它總是包含著美學成分,遍中國農田、居室、鄉村之美,不可勝收,都可籍此得以說明。”
第五節 國學大師南懷瑾談風水
國學大師、禪宗大師南懷瑾先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積極傳播者,他學識淵博,著述涵蓋儒、釋、道,融彙諸子百家,更及於醫卜、天文、詩詞歌賦,影響遍及海內外。
1918年,南懷瑾出生於浙江樂清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他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後來觸類旁通,融合了佛教的顯宗、密宗,中西醫學、宗教、哲學與科學等各方麵的知識,並且身體力行。談到傳統的風水文化,南懷瑾先生曾發表了如下看法:
“風水這東西有時候也真邪!你說不信吧,有時候還真靈,當然有時候呢也不盡然。我們中國傳統中相地看的一是德、二是命、三是風水、四是積陰功、五是讀書。你懂了這些以後,便不要看風水了,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才行。”
說到曆史上人們對風水的重視,南懷瑾先生說:“在我們曆史上出將入相的人很多,像宋朝的範仲淹、朱熹,也是一代大儒,他們的風水見識都很高明。孔子的學生們也很注意風水這個問題。孔子死後,他的墓地是他的學生子貢看的。當時三千弟子會議如何安葬夫子,大家選了塊地,子貢看了說:不好,這塊地不行,因為這塊地隻能葬皇帝,不能葬夫子;我們夫子比皇帝偉大!後來子貢選了山東的曲阜。但是子貢又講了:這塊地固然不錯,隻是這條水有問題。若幹年後,下一代女家差一點,再下一代又好一點,再下一代又差一點……由於過去重男輕女,女家好壞大家認為不算什麼。這麼一塊千秋萬世的好地,雖然有這一點缺陷,也總算是塊好地了,於是孔子便葬在這裏。”
南懷瑾先生總結說:“這些故事說明中國文化中,古代的讀書人必須要通三理——醫理、命理、地理。為什麼要通三理?因為中國文化講孝道,一個做兒女的的人要懂了這些,才能為父母盡孝。父母年紀大了,做孩子的一定要懂得命理。孔子在《論語》中就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父母的年齡不可不知道,為什麼呢?知道了父母是多大歲數了,自己出遠門能不能回來,自己心裏有數。算一算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關口,怕有麻煩,早點準備,要特別小心。第二點,萬一有病了,自己懂得醫理,知道治療。不幸死了呢?懂得地理,找個地方安葬父母。所以一個讀書人就要能懂得命理、懂得醫理、懂得地理。
“到底地理風水有沒有關係呢?有關係,我小的時候也看到很多。當時有一個老前輩,又會算命又會看地,我們老喜歡跟著他跑,一邊跑一邊聽他講些道理,講些學問。那時候不用筆記,完全靠腦子記憶,有時候一件事要他講好幾遍。記得有一次走到一個山上,看到一座墳墓,這一家是我們都認識的。他說:這家的後代一定很不好,我們要幫幫他。我說我們又沒有錢,又沒能力,怎麼幫法?老師帶我們站在山上說:你看他的祖墳下麵出了毛病啦!我們站在山上看墳墓,一片白白的,很多墳墓,都一樣呀!老師說某某家的墳墓裏有水,在我看來卻跟別家的墳沒有什麼兩樣。
過了半年,聽說這家要遷墳了。那時候還小,怕看棺材、怕見鬼,不敢去看。老師說不怕!我帶你去。年輕人多學些經驗,於是便去了。到那裏還沒有開始挖墳,老師說這個棺木有問題,裏邊都是白螞蟻。結果把墳挖開了一看,不但棺木變了方向,而且已經變成了黑色,外邊還是幹的。再打開一看,棺木內一半都是水,棺木上全是白螞蟻。想想老師的確有一套。
我們一般人講風水,風水是什麼?什麼叫做風水?風水就是要避開風、避開水。所以我就問老師,棺木怎麼會歪呢?裏邊怎麼會有水呢?他說這是風的關係,地下有風,風的力量就那麼大,把它吹動的。水呢?水是從附近集中來的,所以看風水就是要避開風、避開水。這意思就是,不忍心父母的屍骨在地下還受風與水的浸襲。老師還講了很多故事給我聽,好風水的地方的確不同。”
南懷瑾先生在一次談話中還以自己的經曆為例:“記得家父四十多歲的時候,自己把自己的棺材做好擺起來,墳墓也做好。這是中國的老規矩,免得子孫們麻煩。在開始為家父做墳時,老師來了。指定要挖下去二丈二尺深。一般而言,並不需要挖那麼深。因為這是塊金色蓮花地,挖到一丈二尺深的時候,中間有塊土是金黃色的,像蓮花一樣。當時我們也很稀奇,跟著去看,果然慢慢地挖出黃土。他說還要挖、還要挖,一挖下去果然有塊土跟蛋黃一樣,像不像蓮花,當時也顧不到了,隻感到很驚訝。這都是我親眼看到的事情。
“那個時候,既沒有大學地質係,也沒有儀器來測量,到底他是怎麼知道的?所以中國的許多學問,都是根據科學的原理來的,都是最高的理論科學……
“說到迷信,使我想到現代人動不動就講人家迷信,有些問題我常常問他們懂不懂,他說不懂,我說那你在迷信!自己不懂隻聽別人說,便跟著人家妄下斷語,那才真正是迷信。當然,不但科學不能迷信,哲學、宗教也同樣地不能迷信。要想不迷信,必須要自己去研究那門東西,等研究通了,你可以有資格批評,那才能分別迷信或者不迷信。”
第六節 風水申遺第一人徐韶杉談風水
今年42歲的徐韶杉,被稱為中國風水申遺第一人。他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由於他的父母都是大學中文係老師,徐韶杉對傳統文化的接觸較早,初中時就開始閱讀《周易》。讀著有味,便師從南京大學天文係主任盧央教授、重慶的霍斐然先生,二位中國天文學界泰鬥研習周易,前後總共十幾年時間。
徐韶杉認為,風水文化不僅關於風水,它還記錄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風水包含中國的哲學思想、倫理道德、古建築文化,體現天人合一的觀點,是中國千百年社會穩定的精神家園。
對於風水的現狀,徐韶杉指出,二十世紀以來,一部分人打著唯科學主義的旗幟,故意扭曲中國傳統文化,加之近百年來對傳統文化教育少之又少,中國人正在自己邊緣自己的民族文化,逐步全盤西化。以至於國人精神空虛,社會倫理道德日下。
風水在今天的發展狀況的確令人擔憂,風水學界魚龍混雜,一些人的所作所為損壞了風水文化的形象。徐教授認為,政府應該積極參與,促使其風水行業陽光發展。反觀國外的情形,韓國對“風水”進行了重新梳理,並以政府行為啟動了“整體風水地理”項目,準備將其列為韓國國家遺產名錄和申報世界遺產項目,引起中國社會的熱議,許多民眾建議中國應該也把風水申遺。
對於風水是否可以申遺的問題,業界爭論不休。徐韶杉就“周易文化”申遺發起宣言中的問題表達了他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風水申遺是使人們重新認識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申遺是要對風水文化中精華部分予以保留,不足的部分加以探討,讓其合理的發展。通過風水申遺,增加對民族文化的自信。
徐韶杉談到,風水的理論根據在《周易》,而周易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寶庫,有著強大的生命力。1988年,來自世界各地的七十五位諾貝爾大獎獲得者齊聚巴黎,幹什麼呢?他們發表了一個舉世震驚的宣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來,必須回過頭到二千五百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這個細節是有記載的,並不是專家學者的杜撰。
《周易》是東方智慧的標誌,與“孔子的智慧”直接關聯,有一脈相承的傳承關係。從最初的占卜、風水到周易,人們從各種經驗的總結中,尋找到了一種規律,並走向了理性;到了孔子,他吸取了前人的生活智慧,將規律提升到了哲學,成就了中國文化中的一個理論高點。
但是從“五四運動”後,到二十世紀80年代年前後,凡是有關周易的東西,都被認為是封建迷信,人們所認識的周易完全是被妖魔化的。實際上他們根本不懂周易,周易的現狀,是在被誤解、被遺棄、被冷落、被漠視的環境中一直存活下來的。中國在“五四運動”,以及“打倒孔家店”的思潮衝擊下,“周易文化”曾處於瀕危狀態,特別是周易的十五中種探索複雜性的方法論(數術)幾乎淪為絕學。
應該如何避免“周易文化”受到傷害?徐韶杉認為,首先,與其打壓,不如疏導,對風水、占卜等規範管理,杜絕那些傷害周易的行為出現。其次,媒體可以適當引導,作客觀公正的報道。第三,可以進行普及教育。從這點看來,狀況還比較樂觀,現在中國近100所高校裏,都有周易、風水學的選修課。知道周易是怎麼回事,就不會被那些大師、大仙忽悠。
很多人通過風水賺錢,免不了有人質疑徐韶杉他們做“周易文化”申遺的主要目的也是炒作賺錢。徐韶杉說,絕對不排除有這樣的質疑,因為在風水這個行業裏,確實也有很多招搖撞騙的。不過,對於這次“申遺”來說,如果真能成功,並讓周易文化、風水文化得到普及,那對中國文化源頭周易,必然是有好處的。
聽說韓國也要進行“周易申遺”,網絡上的討論非常激烈,徐韶杉認為,網友們忽略了一個問題,他們認為韓國人是覬覦中國的周易,其實這是錯誤的,韓國的周易和中國的周易是同一時期的,韓國文化與中國文化一脈相承,在這裏你很難說周易是中國的還是韓國的。
那麼如果韓國申遺成功而我們沒有成功,徐韶杉說:“那將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我常說,中國文化中的風水、周易和中醫是三個難兄難弟,他們曆來沒有一個非常客觀的評價和普及。在這點上,我們不能持有民族主義偏見,得感謝韓國朋友,是他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提醒了我們。”
第七節 推動風水申遺:南京師範大學張棟傑教授談風水
說道對風水學的一些認識和理解,就不能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張棟傑。他是南京師範大學分析測試中心的一位教授,現任中國風水文化申遺籌備委員會主任。
張棟傑教授對風水學很感興趣,二十幾年來一直辛苦鑽研風水學。他將風水學與現代的科學知識相結合,對風水學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思想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張棟傑教授認為,風水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陽宅風水,也就是建築風水,一是陰宅風水。現在一般所談的風水是建築風水。
那麼如何廓清風水和迷信的界限?張棟傑教授認為,風水迷信的成因有兩種,一種是在風水形成的過程中人文觀念的加入,覺得房子的風水不好了,求祈神靈,放置符咒,以這樣的方式進入風水傳統的迷信成分,直到現在還沒有科學的解釋。第二種是在風水長期的流傳影響過程中,有人為了騙人騙財自己加入了很多東西,還有一種普遍情況是,很多風水術士自己對風水的認識也不夠全麵,沒有真正理解風水,他們的活動就會摻雜更多的迷信成分。在這兩種迷信中,第一類具備一定的文化價值,其中對於民俗和很多傳統觀念保存十分完整。
除此以外,風水中還有些東西是現代科學也無法解釋的。現在我們認為人和動物都有第六感覺,比如地震來臨之前很多動物,甚至人,都會有預感。現在對於這類現象研究還不夠,風水中應該提供了很多可供研究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