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調查團拿出了一份調查報告。報告稱:朝鮮及中國東北,確已成為細菌武器的攻擊目標,美國軍隊以許多不同方法使用了這些細菌武器,其中有一些方法,看起來是把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進行細菌戰所使用的方法加以發展而成的。
1953年,艾森豪威爾接替杜魯門入主白宮,這位軍人出身的總統向選民承諾,他將盡快、體麵的結束朝鮮戰爭,而且不需要發動傳統的攻勢,也就是說,不需要美國軍人在戰場上去廝殺。能夠實現這個承諾的隻有一樣東西——原子彈。
艾森豪威爾後來在其回憶錄《白宮歲月:受命變革1953—1956年》中寫道:“為使我們的代價不至過於高昂,我們將不得不使用原子武器。”
在後來解密的白宮文件中還記錄了另一件事:艾森豪威爾明確告訴來訪的印度總理尼赫魯,他打算對中國使用原子彈。
有確切證據表明,艾森豪威爾在他第一屆總統任期內,有三次準備使用核武器,其中有兩次是針對中國的。第一次是板門店談判前,雙方交換俘虜問題是個直接原因,美國的條件是一對一交換,中國希望雙方都交出所有戰俘。美國手裏有11萬中國戰俘,而中國手中隻有一萬多美國人,艾森豪威爾不可能答應。杜魯門在任期結束前撤回了衝繩的原子彈,艾森豪威爾又把它們運到了衝繩,以便美國的轟炸機能隨時對中國和北韓進行核打擊。艾森豪威爾本身就是一名軍事專家,他不止一次說過,核武器比常規炸彈便宜,美國軍人的傷亡會更少,他甚至具體參與一些計劃,在他看來,選擇開城地區作為原子彈攻擊的目標最適合。後來中國在戰俘問題上做出了讓步,這才有了談判,自然也就不存在使用原子彈的問題了。美國後來把大量的中國戰俘送到了台灣。
1953年7月27日,中、朝、美三國代表在朝鮮的板門店,簽署了《停戰協定》。雖然最終美國沒有投下原子彈,但在其後的歲月裏,針對中國的核訛詐、核威脅,從來沒有停止過。
對朝鮮戰場的慘狀最有切膚之痛的,當數彭德懷了。卸任誌願軍司令員回國之前,彭德懷特意來到一個尚沒有名字的誌願軍墓地,麵對成片沒有墓碑的誌願軍官兵墳墓,肅然而立,身後的部下遠遠地看著他。
“你們不能跟我回去了,我彭德懷對不起你們。”他抬起右手,敬了一個長長的軍禮,手沒及放下,淚水便奪眶而出。
在回國的列車上,彭德懷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其中有這麼幾句:“主席,朝鮮戰爭結束了,我們取得了勝利,但我們吃了大虧,虧就虧在我們的武器不如人。我們的代價太大了……”
在中南海的一個放映廳裏,毛澤東曾經看過一部關於朝鮮戰場的紀錄片。片中,一批批美軍戰機從陸地、從海上騰空而起,排山倒海的炸彈傾瀉在我軍陣地上,誌願軍官兵在燃燒的火球中翻滾……放映結束,燈亮了。坐滿了中央領導人的放映廳裏寂靜無聲,人們仍坐在那裏,一動不動。毛澤東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白色的銀幕上,眼裏含著淚水……
不久,總參舉辦炮兵武器展覽,展覽大廳裏,有日本炮、德國炮、捷克炮,還有剛剛從朝鮮戰場上繳獲的各式美國炮。一天晚上,毛澤東突然來了,一一在那些大炮前駐足觀看。他對陪同的周恩來說:“過去我說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現在看來,光有槍杆子還不行,還要有炮杆子,要有強大的海軍、空軍,沒有,我們用槍杆子打下的政權就不穩,中國人就還要受帝國主義的欺負。彭老總說的對,抗美援朝的勝利,是用我國戰士的血肉堆起來的。”
周恩來感歎道:“是啊,一個國家沒有自己的軍事工業,就像一個軟體動物,身子直不起來,隻能永遠爬著走。”
朝鮮戰爭雖然結束,美國對中國的仇恨並沒有消除。美國這次打的是“台灣牌”。1954年8月3日,美國宣布向台灣提供軍事援助,並準備簽訂軍事同盟條約。在此背景下,國民黨部隊瘋狂襲擾大陸東南沿海地區。9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炮兵,奉命用重炮轟擊金門。
台灣海峽的炮聲一響,美國首先想到的又是原子彈。艾森豪威爾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美國不會為保衛金門、馬祖這兩個小島派出軍隊,但決不會無動於衷。後麵的話國務卿杜勒斯替艾森豪威爾說了出來,是他在訪問台灣時說的:“我們必須使用原子武器。”
杜勒斯在公開場合多次說過,一旦在遠東發生戰爭,我們將使用一些小型戰術原子武器。在後來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有人請艾森豪威爾對杜勒斯的話發表看法,於是他說出了那句讓人難忘的名言:“我找不出任何理由不使用核武器,就像你在打仗時找不到任何理由不使用子彈一樣。”
“廈門將是第二個廣島”——美國軍隊中,當時就有這樣的說法。
艾森豪威爾後來在他的回憶錄中是這樣解釋的:“我希望這一回答能幫助中國人了解美國保衛台灣的堅定決心。”
台灣是中國的領土,這次核威脅,更深地刺疼了中國。
3 毛澤東說:“這是決定命運的!”
對於中國來說,如果說美國的核威懾、核訛詐是一個夢魘,那麼,來自蘇聯的幫助,卻使中國感到了絲絲暖意。
1954年9月9日,彭德懷和劉伯承應邀率中國軍事代表團,赴蘇聯參觀核軍事演習,同行的高級將領有粟裕、陳賡、許光達、劉亞樓、宋時輪、鄧華等。就在赴蘇聯之前的8月20日,彭德懷特意請物理學家錢三強來中南海永福堂他的辦公室,給部分即將赴蘇的高級將領講解原子彈的有關知識。錢三強乘坐的小車剛在永福堂院子裏停下,一下車,就看到等在那裏的彭德懷大步朝自己迎過來。
彭德懷上前緊握著錢三強的手,說:“我今天拜師求學,老師請進。”
錢三強後來被認為是中國原子能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係,後赴法國巴黎居裏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獲博士學位。1946年冬,錢三強和夫人何澤慧在巴黎居裏實驗室發現鈾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原子核在中子打擊下,不僅可以分裂為二,還可以分裂為三乃至四,這個發現引起國際物理學界的轟動,他們夫婦二人也被西方譽為“中國的居裏夫婦”。錢三強夫婦在法國取得了重要的學術成果,前途無量,他們卻在1948年5月,懷抱剛滿半歲的女兒祖玄,回到了隨時可能遭戰火覆蓋的北平。新中國成立後,錢三強積極為原子能事業奔走,異常困難的條件下拉起一支原子能科研隊伍,在中央上層眼裏,他是可倚重的人才。
那天,錢三強把自己所掌握的原子彈知識,盡量通俗易懂地講給元帥和將軍們聽。他尤其說到,要生產原子彈的原料,應先建一個試驗性的原子反應堆。
到最後,彭德懷急切地問:“三強同誌,依你看我們中國要造出自己的原子彈,最快需要多長時間?”
錢三強沉思一陣,道:“至少十年。”
彭德懷騰地一下站起來,不悅地道:“十年太長,抗日戰爭也不過八年,搞一顆彈就花十年工夫,太慢!”
也許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彭德懷歉意地朝錢三強擺擺手,放緩語氣,繼續道:“三強同誌,你去過朝鮮專門搞過調查,比我清楚美國都用過什麼武器,你說一旦再有戰爭,別人再把原子彈舉在我們頭頂上,我們怎麼辦?”
錢三強猶豫著,終於道:“彭老總,我說十年是指技術上,如果沒有核材料……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鈾礦……”
錢三強搖了搖頭,沒再說下去。
彭德懷說:“沒有?那就想辦法找,我就不信這麼大個中國就沒有這種礦!”
錢三強站起來,看著彭德懷,期待地說:“彭老總,聽您的口氣,中央決定搞原子彈了?”
彭德懷看著錢三強,沒有回答。
軍事代表團赴蘇之前,毛澤東和周恩來也有過一次長談。周恩來認為,既然是邀請我們參觀原子彈爆炸,我看其他問題幹脆一個不談,就談核的問題。他說:“竺可楨同誌對我講,以我們目前的經濟、技術力量,搞原子能很困難,最好是請蘇聯幫助。”
毛澤東說,這是內行話,實在話,一下子我們還搞不起。我讚成你的意見,彭老總他們這次去不要談別的,向人家張口,貪多了嚼不爛。隻談核,隻摸底,就看願不願幫,摸個態度就行。核這個東西太敏感,不宜多談。
周恩來點點頭說:“主席,您判斷蘇聯會是什麼態度。”
毛澤東反問:“從你掌握的情況看,我們發展原子能,最難過的關口在哪裏?”
周恩來說,首先是經濟關,原子能太費錢,但我們可以勒緊腰帶,大不了過幾年苦日子,這一關難不倒;二是人才,這一關看似我們薄弱的地方,其實不然,目前錢三強同誌的原子能研究所雖然隻有幾十人,但個個出類拔萃,也個個都是老母雞,一人帶一群,幾年下來,現在的幾百人就是幾千、幾萬!三是技術和設備關,原子能技術複雜,涉及設備多,大到反應堆、加速器,小到精密儀器、儀表、電子元器件,沒有這些設備,就談不上技術上的突破,反過來,沒有技術就造不出這些設備,蘇聯能給我們幫助的也就是這一塊。
毛澤東沉思著搖搖頭:“這和人的問題是一個問題,美國、蘇聯起頭搞原子能、原子彈時有技術、有設備嗎?也沒有!隻要有人,我看技術和設備都不在話下,大不了多用它幾年。”
周恩來點頭道:“最後一關是核材料,目前我國還沒有發現可用以開采的鈾礦。”
毛澤東說:“這才是關鍵,沒有它等於零。”
周恩來緩緩點著頭沉默了。
毛澤東又說,至於蘇聯什麼態度,不能簡單從中蘇兩國關係看,要從國際和蘇聯國內形勢去分析。從國際形勢看,英國、法國這兩個美國的盟友,原子能都有一定的基礎,發展也很快,英國已經有了原子彈,法國搞核武器我看是早晚的事,這對蘇聯是個壓力,從國內情況看,蘇聯要和美國分庭抗禮,甚至要壓過一頭,當然朋友越多越好,中蘇兩國社會製度相同、兩黨兩國和人民的友誼是經過考驗的,幫一幫我們似乎理所當然。但目前世界上真正掌握核技術、尤其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隻有美蘇英三家,從自身利益出發,誰都不希望看到第四個有核國的出現。因此,幫不幫我們,蘇聯要看,看美國在核問題上對待盟國的態度。最重要的還得看自身的利益。因此我估計,蘇聯很可能是一個模棱兩可的態度,既不會答應幫,也不會說不幫。
周恩來說:“隻要不把口封死,我們就還有爭取的空間。”
毛澤東重重地點了點頭。
9月13日,中國軍事代表團來到蘇聯核演習的地區托斯克,觀看代號為“雪球”的4萬噸級核爆炸軍事演習。爆炸形成的衝擊波迅即擴展到幾十公裏外的觀看台前,竟然掀掉了彭德懷的帽子。彭德懷一動不動,麵無表情,目光仿佛被巨大的蘑菇雲凝固了。蘑菇雲漸漸消散。參加核演習的蘇聯坦克部隊、空軍飛行隊和穿著防護服的騎兵部隊衝進核爆炸區。彭德懷用望遠鏡久久地觀看著……
演習結束,蘇聯國防部長布爾加寧將一把原子彈啟爆的鑰匙模型贈送給彭德懷,但是,當彭德懷提出參觀核潛艇等其他核設施時,遭到了婉言謝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