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搞原子彈——這個擔子太重了
1957年夏日的一天,北京房山縣的坨裏,正在建設中的反應堆和加速器現場。宋任窮、劉傑、錢三強等人陪同聶榮臻來這裏參觀。一行人來到一塊掛著指揮部牌子的房間內,其餘人都出去了,關上了房門。聶榮臻欣慰地說:“一堆一器的建設已經有眉目了,今年建成運行起來我看沒問題,其他的工作應該動起來了。”
宋任窮說:“我們一直說原子彈有兩個牛鼻子,一是鈾,二是研究。現在鈾礦找到了,核工廠該建了。另一個是研究,這一塊,主要是三強同誌負責。”
錢三強說:“聶帥,現在該是把力量集中起來的時候了,核武器研究院的牌子該掛起來了!”
聶榮臻伸手指一下房門:“研究院要成立,但牌子可不能掛。”
幾個人都笑起來。
錢三強明白過來:“對,還得悄悄地幹!”
劉傑說:“核武器研究院放在北京不適合,還有未來的試驗基地,這兩個基地得找個遠地方大地方。”
錢三強說:“邊找邊幹,純理論,包括一些小的試驗可以在北京先動起來,以後待研究院選好了建起來再搬過去。”
聶榮臻讚同地點點頭道:“核工廠、還有核武器研究院你們自己選,由宋任窮同誌負責。核試驗基地你們不要管了,和導彈試驗基地一起由軍委這邊統一組織選場建設。”聶榮臻又說,宋任窮熟悉軍隊的幹部,研究院的院長你從部隊選一個,能力要強,要有一定的知識,特別要能和知識分子打交道的。選好了馬上報到,核武器研究院一日不可再耽誤了。
宋任窮答應下來。
此時,43歲的西藏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李覺少將做夢也想不到,曆史的重任會落到他肩上。李覺是山東沂蒙山區人,1936年之前,他是北平的進步學生,1936年,他離開北平投身革命,打了十幾年仗,左腿、左臂都負過傷,左耳也被炸藥包的爆炸給震聾了。1957年夏,由於勞累加上高原缺氧,他突發心髒病,從拉薩來到北京,住進協和醫院。身體剛剛有點好轉,陳賡大將突然來看望他,神秘而悄悄地對他說:“老李,好好休養,過幾天部隊準備歡送你。”
李覺一怔:“是不是我要改行到地方工作?”
陳賡大將笑而不答。李覺以為他開玩笑,就沒在意。
沒幾天,上麵通知他到二機部部長宋任窮辦公室去一趟。李覺忐忑不安地來了,坐在宋任窮對麵。宋任窮直來直去:“你跟我一樣,脫軍裝,搞國防工業……算了,跟你就不用打啞謎了,讓你來二機部,專門負責搞原子彈!”
李覺好一陣發愣,他一臉困惑,手搭在左耳朵上:“什麼?宋部長,你說什麼?我耳朵不好,聽不見。”
宋任窮輕笑一下:“李覺,你少跟我來這一套,裝什麼聾?”
李覺又說:“宋部長,您大聲點。”
宋任窮突然一拍桌子,李覺嚇了一跳。
宋任窮笑了,說這麼點動靜都聽到了嘛,聾什麼聾?聾子我見多了,過去哪一仗打下來沒有幾個耳朵被震聾的?凡聾子說話生怕別人聽不見,說話像吼,你倒好,聲音像蚊子,給我裝?
李覺也笑了:“宋部長,你知道我左耳朵被震過,真不好使……”
宋任窮就說:“那把右耳朵給我支好了,我再給你重複一遍。”
李覺輕歎一聲:“不必了……宋部長,手榴彈、炮彈我接觸過,還用手電筒的燈泡做過電雷管呢,可原子彈我哪會呀。西藏那麼缺幹部,我還是回西藏去吧。”
宋任窮堅決地說:“不行,你調動的事,中央已經定了。原子彈誰搞過?我也不會。不會可以學,現在是和平時期,過去我們熟悉的東西得放一放,要熟悉新的東西。讓你去不是讓你搞研究,當專家,你確實也幹不了。讓你去,是讓你組織大家一起搞。手榴彈你是熟,我問你,再有戰爭怎麼辦?還帶著戰士扔手榴彈?用電燈泡做雷管去炸鬼子?”
搞原子彈——這個擔子太重了。李覺想,天下最重的擔子,也莫過如此了。但李覺明顯地被打動了,他說,宋部長,您別說了,我服從安排。從此,李覺在領導研製原子彈、氫彈的秘密曆程中,奮鬥了後半生。
李覺出任二機部新成立的九局第一任局長,九局也就是核武器研究院的前身。二機部為李覺配了兩個副局長作為他的副手,一個是吳際霖,一個是郭英會。吳際霖畢業於華西大學化學專業,曾在閻錫山部隊當過軍官,後來入了黨,到了延安,主要從事軍工生產,成績卓著。解放後,對黨忠心耿耿的吳際霖在山東鋁廠當廠長,由於他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同時由於他個性鮮明,敢於起用國民黨留下來的工程技術人員,一直飽受非議,一些人甚至將他非法拘禁。負責重工業部的陳雲知道後,把他調到北京鋼鐵學院工作,二機部成立九局,他被任命為副局長。同時,曾給周恩來擔任過軍事秘書的郭英會,也來到了九局。
李覺和吳際霖、郭英會開始了他們的秘密工作,他們首先拿出了1958年的工作綱要及第一季度工作計劃。宋任窮以及聶榮臻、彭德懷感到滿意。
13 蘇聯給予了很重要的幫助
實事求是地說,在中國兩彈研製的前期,蘇聯給予了很重要的幫助,這是不能回避的。
在導彈方麵,蘇聯顯得更大方一些,中方的一些條件,比如提供教學用的導彈實物樣品,幫助培養導彈方麵的人才等等,基本上都滿足了;但在原子能領域,中方提出,希望蘇聯幫助中國研製核武器,蘇方除了“一堆一器”之外,中方想再進一步,對方不是托辭拒絕,就是明確表示反對。
在如此敏感的領域,援助總是有限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中方也並沒有因此而責怪蘇聯方麵。但從內心裏,一直遭到美國核威懾、核訛詐的中國,希望早一天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其迫切之情也是明擺著的。
轉機悄悄來臨了。
1956年,赫魯曉夫做秘密報告,全盤否定斯大林,在社會主義陣營引發軒然大波,世界上隨之掀起一股反蘇浪潮。中國政府無法接受,提出對斯大林應當“三七開”。赫魯曉夫集團在國際上麵臨與西方十分尖銳的矛盾,國內也有很大的反對力量,1957年蘇共政治局開會,11個常委投票,赫魯曉夫隻獲得四票支持,有七票要他下台。
為了換取中國政府的支持,在赫魯曉夫授意下,蘇聯方麵對中國國防尖端技術的援助方麵,出現了某種鬆動的跡象。1957年6月,赫魯曉夫玩弄政治手腕,把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趕下台,占據上風之後,亟需得到各國共產黨尤其是中國共產黨的認可和支持,明顯地對中國熱情起來。中共中央針對形勢的發展,決定支持蘇共中央的決定。
一直為兩彈研製進展緩慢而焦急的聶榮臻,敏銳地感覺到,機會來了。
夏初的一天,周恩來剛從外地回京,聶榮臻就把電話打到他家裏:“總理,蘇聯現在對我們表示友好,我們是不是再提一下國防新技術援助的事?”
周恩來說:“我同意。你可以先找阿爾希波夫談談,再作下一步打算。”
阿爾希波夫當時是蘇聯駐中國經濟技術總顧問,這個人對中國比較友好。6月18日傍晚,聶榮臻拉上對外貿易部副部長李強,來到東交民巷阿爾希波夫的住處。
李強俄文非常好,是個蘇聯通,又懂電子、機械,建國後中國對蘇聯的經濟、貿易、科技方麵的談判,差不多他都參加了。聶榮臻和李強此番來訪,事前並沒有說明來意。略事寒暄,聶榮臻就對阿爾希波夫說:“為了更好地編製我國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和遠景規劃,並考慮到在原子工業方麵將來濃縮鈾工廠生產鈾-235和原子堆生產鈈239後的下一步生產,以及較合理地建立和發展我國的原子工業、生產原子彈、導彈及與此相聯係的飛機型號的確定等一係列問題的安排,能取得蘇聯政府必需的援助,我國政府想與貴國政府進行談判。”
聶榮臻請阿爾希波夫盡快向莫斯科反映。阿爾希波夫很認真地聽完,顯得很熱心,他說:“您提出的問題我本人同意,但要請示我國政府後才能答複。”
7月22日下午,阿爾希波夫前來拜訪聶榮臻。兩人一見麵,聶榮臻就從阿爾希波夫笑容可掬的臉上預感到,今天會有一個不錯的結局。
果然,阿爾希波夫開門見山地說:“元帥閣下,您上次提出的國防新技術援助的問題,我國政府對中國政府的要求表示支持。我授權宣布:蘇聯政府同意在適當的時候,由中國派政府代表團去蘇聯談判。”
這讓聶榮臻欣喜不已,他向阿爾希波夫表示感謝。送走阿爾希波夫,聶榮臻馬上向周恩來並毛澤東、中共中央呈送書麵報告。報告中說——
前次我們向經濟總顧問阿爾希波夫同誌提出的有關原子能、導彈、航空在第二個五年計劃內如何安排的願望,請其向莫斯科反映。現已得到蘇方的答複。今日下午阿爾希波夫同誌來談稱:他受莫斯科委托,中國方麵談判原子能工業(包括為國防目的)的全權代表團,蘇聯政府可以隨時接待,並圓滿答複所提出的問題——如果中國政府提出正式請求的話。
毛澤東、周恩來很快同意組織代表團赴蘇談判,並指定聶榮臻和總參謀長黃克誠兩人負責籌組代表團。
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去蘇聯談判的各項事宜商定好了。人員也確定下來了,聶榮臻擔任團長,宋任窮、陳賡任副團長,成員有錢學森、李強、劉傑等31人,算是一個龐大的代表團了。由於國防新技術的保密性質,代表團稱為“中國政府工業代表團”。
行前,代表團在一起開會,聶榮臻對陳賡說:“你去過幾次蘇聯,哈軍工又有蘇聯教官,和蘇聯同誌打交道,你有什麼經驗,說出來供大家借鑒嘛。”
陳賡說:“就一條,別和蘇聯同誌拚酒量。”
眾人哄然大笑。
細心的聶榮臻交待說:“蘇聯同誌性格豪放,不太注重細節,我的經驗是,和蘇聯同誌談時,越詳細越好,不要籠統地講,你籠統地講,他就籠統的答複你,你什麼都拿不到。比如要蘋果就提蘋果,要梨就說梨,不要籠統地說我要水果,那樣的話他可能順手就給你一串葡萄了。”
眾人紛紛點頭。
9月7日,代表團全體人員分乘兩架蘇製伊爾—18專機,從北京南苑機場起飛了。
9月9日,雙方開始談判。9日下午,聶榮臻拜會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米高揚時,米高揚表示:中國必須掌握原子武器和導彈武器,否則就不能成為真正的大國。蘇聯將盡量給予中國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