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不要怕失敗,真金不怕火煉
東風二號導彈重新研製的過程,充滿了曲折和波瀾。
導彈研究院在錢學森的帶領下,組織落實幾項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如大型火箭發動機試車台、全彈振動試驗塔、全彈試車台、超聲速風洞等。
時任導彈研究院中尉技術員、後來擔任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總設計師的王永誌,接受采訪時說:“對於這麼多龐大而複雜的設備,我們很多人不要說見過,聽都沒聽說過。怎麼辦呢?隻好去找錢學森請教。錢院長來給我們講了一課。後來我們一幫年輕人就是根據錢院長的講課,根據他在黑板上畫的幾條曲線,解決了全彈試車台的設計,特別是導流槽的設計問題。”
施工是個大問題,為了搶時間,聶榮臻又親自找了北京市長彭真,請他派北京市最高水平的工程隊,搶建全箭地麵試車台、振動塔、風洞等大型地麵設備。
東風二號試射失敗後,不能再搞冒進,多數專家主張全麵審查設計,不是小修小改,而是從發動機到各個分係統,都重新設計。總體設計方案,由錢學森主持製定,總設計師由他擔任,任新民擔任副總設計師兼發動機總設計師,梁守槃、屠守鍔、黃緯祿、莊逢甘等專家,負責各個分係統。研製過程中,需要在地麵進行發動機試車等17項大型試驗,這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因為再也不能失敗了。
陳毅也惦記著導彈,百忙中要來導彈研究院看看,聶榮臻親自陪同他轉了一圈,他們又一起和專家們見麵座談。聶榮臻語重心長地說:“今天我想說,一發導彈幾十萬、幾百萬,乃至上千萬,凡參與的科學家、幹部、工人,每個人都要為國家,為人民負責任,心裏要裝著這個責任。科學探索允許失敗,但要盡量減少。”
陳毅帶頭鼓掌,然後他聲音洪亮地說:“那我也講幾句。我今天來,是表示我陳毅對導彈事業的關心。我當外交部長,成天和國際上的對手打交道,深感國防的重要。我希望早一天,你們把東風二號、三號、四號等等,成功地打上天,讓我們的朋友和敵人,都知道中國的導彈響當當的,中國人不好欺負啦!那時,我陳毅還來看你們,來謝你們!”
陳毅極富煽動性的講話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一年多之後,在北京遠郊,終於建成了發動機試車台,遠遠看去,像一座近20層高的樓房,下麵是裝著數千噸水的水池,氣勢宏偉。但是,新研製的發動機經過幾次試車,在預定的推力下,總是不過關。任新民很著急。
經過多次改進之後,一台發動機再次豎到了試車台上。任新民到現場指揮試車,隨著“開始”的口令,有人按下按鈕,隆隆的聲音由小變大,隨即震耳欲聾。任新民專注地盯著高速旋轉的發動機和一些相關儀器儀表……
突然,發動機傳出刺耳的聲音,接著鑽出濃煙和火苗。眾人大叫停車,人們手忙腳亂地滅火。一陣混亂之後,火終於熄滅了。但是,發動機發生燒蝕,這台凝聚了人們心血、凝聚著全院希望的發動機,顯然已經損壞了。
這不是小事情。錢學森和院裏幾個領導接到消息,馬上趕來處理。任新民作為發動機總設計師、這次試車的現場總指揮,他作了自我批評,表示願意接受組織上任何形式的處理。
隨後,錢學森等人趕到聶榮臻那裏進行彙報,錢學森率先作了自我批評,並表示願意承擔失敗的責任。近段時間,上上下下有很多反應,主要是針對專家們的,聶榮臻也陸續聽到了。反應主要是,自從東風二號首發失敗後,一年多過去了,需要的大型地麵設備也陸續建好了,條件都滿足了,可是還沒拿出成功的導彈,地麵試驗一次次地總是不過關,問題百出,人們開始懷疑,我們這些專家,到底行不行?甚至有人指名道姓說,錢學森到底行不行?
聶榮臻問錢學森,是不是聽到了這些議論。錢學森坦率地說,他聽到了一些,人們普遍懷疑自己的科學家,目前這種情況,諸事不順,人們懷疑也是有理由的。聶榮臻又問:“學森,你是怎麼想的?”
錢學森沉默片刻,說:“我也很苦惱。聶總,今天我說句實話,要是知道導彈這麼難搞,當初我給中央的那個意見書,是不會那麼輕快地遞上去的。”
聶榮臻目光炯炯望著他:“你想知難而退?”
錢學森一笑:“不會。開弓沒有回頭箭。聶總,我隻是覺得,壓力太大了,有時真是度日如年。”
聶榮臻動情地說:“學森,我們請你回來,就是相信你,國家已經把最機密的導彈交給你負責,這是最大的信任。你呢,一定相信國家,相信黨。我希望你記住,不要怕失敗,真金不怕火煉!”
聽罷聶榮臻這幾句話,錢學森的眼睛濕潤了。
這次推心置腹的談話,錢學森可以說銘心刻骨。1989年末,聶榮臻要過90歲生日的時候,已經快80歲的錢學森給聶榮臻寫了一封信,又提到聶榮臻對他說過的“真金不怕火煉”這句話,信中說:“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您的鼓舞,我永遠不會忘記。”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接受我們的采訪時,說他聽父親說過,最難的時候,可能就是東風二號發射失敗,重新設計的導彈,老是出問題,怎麼也不過關,上上下下都著急,他父親那時候的壓力,應該說是最大的。當然還有任新民,他搞發動機,壓力也很大。國家把這一大攤子交給你了,你老拿不出合格的導彈,怎麼交待呀?
曾任錢學森秘書的塗元季將軍也說,錢老晚年的時候說過,最難的時候,就是東風二號導彈發射失敗,然後再到成功之前那兩年。第一次發射失敗,對大家打擊很大,此後一直拿不出新的來,這就不好交待了。錢老後來說,要知道搞導彈這麼難,當初給國家的那個意見書,他可能不會那麼輕易遞上去。
但是,那個時候,包括錢學森的夫人蔣英、兒子錢永剛在內,錢家的人並不知道錢學森是搞導彈的。錢學森回國以後,他公開的職務是科學院力學所的所長,對外參加社會活動,一般也都冠以“著名力學家”或者“著名科學家”這樣的頭銜,錢家人直到1980年5月,中國向太平洋打的那一發洲際導彈成功之後,才確切知道他是負責搞導彈火箭的。錢永剛對父親說:“原來你是搞這個的呀?”父親反問他:“你真不知道?”錢永剛:“有過一些猜測,具體的,真不知道。”
90高齡的錢學森夫人蔣英先生接受我們采訪時說:“共產黨的保密工作那做得真是太好了。我們呢,也因為經常受教育,錢學森做什麼,我從來不問,他也從來不說。有時他在家辦公,看完了文件,順手這麼一扣,我幫他收拾桌子時,從來不去動那個文件。”
我們問:“他經常到大西北出差,您知道他是幹什麼去嗎?”
蔣英回答說:“一點不知道。一走就是幾個月,連個電話都不打,更不要說寫信了。我隻知道,他在為國家做大事情。不該問的不問,我從不問。”
錢學森最困難的時候,他的家人並不知道他在幹什麼,隻看到他在書房裏久久的沉思,在小院裏孤獨的散步,他房間的燈光,時常亮到深更半夜……
70 這麼好的科學家如果不信任,我們還能信任誰
發動機試車失敗,損壞了價值不菲的發動機,導彈研究院部分幹部群眾意見很大。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想象不到,那個時代的人革命熱情高漲,把公家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敢於提意見,你就是再大的領導,再大的專家,他也不客氣。有人強烈要求院裏開會,他們要提意見。有人甚至提出,要見聶榮臻,把意見講給他聽。
秘書把這個情況反映給聶榮臻,聶榮臻感到,不把群眾的懷疑情緒打消,很可能會帶來嚴重的負麵影響,他決定親自到導彈研究院參加提意見會。在一間大大會議室裏,院領導、部分專家,以及群眾代表,坐得滿滿的。任新民沒有來,因為他在寫檢查。
會議開始後,人們搶著發言,有的說,這次發動機試車發生重大事故,讓院裏很被動,東二導彈,什麼時候能成功?群眾望眼欲穿,很失望,意見很大!有的說,這次失敗,讓人對我們中國有沒有能力自行研製火箭發動機,產生懷疑。還有的上綱上線,提出:失敗的背後,有沒有政治原因?建議追查、深挖主要責任人的政治責任!
群情激昂,意見提了一大堆。雖然提意見的人都是中下層幹部和技術人員,但代表了某些院領導的想法。
當然,大家心裏有疙瘩,有意見,但大多數人的出發點還是好的,希望東二導彈早點成功。
聶榮臻最後發表了即席講話,他心平氣和地說,最近一段時間,新發動機老出問題,說實話,我也很著急,主席、總理、陳老總也著急。這畢竟是我們第一次自行研製新型導彈,如果不能成功,將對我國導彈事業產生很不利影響。這種情況下怎麼辦?是追查任新民他們的政治責任,把他掛起來,還是繼續放手讓他們幹?……同誌們,先不忙下結論,今天我給你們講一樁小事情。你們導彈研究院建院的時候,任新民、莊逢甘兩位科學家最早來報到,當時沒有建好宿舍,他們找來兩塊鋪板一搭,就住辦公室。沒有食堂,他們用煤油爐自己做飯,天天煮麵條。我叫秘書安排他們住旅館。任新民、莊逢甘表示:我們是調到這裏來工作的,怎麼能住旅館?住辦公室挺好,晚上安靜,便於搞科研。一再動員,他們也沒去住旅館。這件事我聽了極為感動,始終銘記。這麼好的科學家如果不信任,我們還能信任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