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棟說:“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衛星許多儀器被嵌上了毛主席像章。可這增加了衛星重量,使火箭運載餘量變小,影響衛星散熱,上天後也會對衛星姿態帶來不利影響。您看?……”
孫家棟緊張地望著周恩來。周恩來思索片刻,表情嚴肅地說:“我看就不用了吧?你看我們人民大會堂,並不是哪兒都有毛主席像。政治掛帥是要把工作做好,而不能庸俗化。搞衛星一定要講科學性,你們回去把這個道理給大家講清楚。”
錢學森、孫家棟如釋重負。總理發了話,下麵的工作就好做了。
長征一號火箭的研製,在任新民主持下,也取得了突破。它所使用的二級火箭發動機,是我國生產的第一台高空發動機,工作在60公裏以上高空。如何保證發動機高空順利點火成功,如何提高發動機的比衝,大家付出很大心血後,終於攻克下來。
周恩來稱讚說,科學家們在這麼困難條件下,按時拿出了長征一號,不簡單。新型火箭試射成功之後,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時間表,就可以排了。
其實,錢學森、任新民等親曆者都清楚,如果沒有周恩來,是不會這麼快成功的。七機部兩派鬧得最厲害時,是總理連續四次召開會議協調,1968年兩派武鬥的時候,是總理派粟裕大將乘坐直升飛機,到南苑一分院上空喊話,傳達他的命令,這才把局勢穩住。他還親自寫了一份“科學家保護名單”,交各個軍管會執行,要求名單上麵的人,絕對不能出問題。正是由於周恩來的煞費苦心,錢學森、任新民等科學家才幸免於難。
盡管如此,周恩來仍然感到內疚,他說,科學家們忍辱負重為黨工作,可他對他們保護得還不夠。像姚桐斌、趙九章的死,以及郭永懷的死,都令他殊為痛心。
長征一號火箭要拉到導彈試驗基地進行試驗,周恩來叮囑,這次發射不同尋常,以往我們搞導彈試驗,不論成功或失敗,都是在自己境內,而這一次射程很遠,必須控製住,一定不能讓火箭飛到國外去。
亂局之下,很快問題又來了。
裝載長征一號火箭的專列,因為兩派群眾組織堵住廠區大門,還有人躺在鐵軌上,致使專列無法出門。
七機部的領導有的被打倒,有的靠邊站,有的明哲保身,不願出麵。關鍵時候,錢學森站了出來,前去處理。他把兩派的頭頭,叫到一間會議室裏,口氣少有的嚴厲,拍著桌子說:“告訴你們,‘651工程’是毛主席親自批準的,這是他老人家對我們的最大鼓勵,也是最大鞭策,我們決不能辜負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殷切期望,你們兩派一定要認清形勢,化解矛盾,不能因任何理由、任何借口影響到長征一號出廠試驗。誰要是在這個問題上鬧派性,影響了火箭試驗,進而影響到衛星上天,那就是政治問題,那就是對毛主席不忠!”
一席話,令兩派頭頭們氣焰漸漸收斂了。
錢學森又說:“你們兩派今天要表態。怎麼辦?你們自己說。”
915的頭頭同意讓開道路,準許火箭出廠。916的頭頭見狀,也同意撤。
長長的專列在被堵了兩天之後,終於駛出了一分院廠區。
129 如果失去控製,飛到國外,後果不堪設想
1969年11月初,導彈試驗基地正式下達了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任務,各部門迅速行動起來,緊張地投入發射前的各項工作。
此時,中蘇珍寶島之戰的硝煙尚未散去,中蘇爆發大規模戰爭的預言此起彼伏,基地離邊境線並不遠,如果戰爭爆發,這兒肯定就是第一線。為此,基地儲存了大量炸藥,按照預先定好的計劃,一旦蘇修打進來,就要炸毀發射場。基地沒有試驗任務的人員、家屬,都要撤離、疏散。
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發射衛星的準備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讓秦小陽高興的是,這一次長征一號火箭試驗,可以用無線電測量設備對遠程火箭進行跟蹤測量,這比以前的光學儀器先進多了。方平卻認為,這套設備還在研製階段,沒有正式交付,估計這次用不上,頂多讓他們練練兵。他勸秦小陽帶兒子疏散,到內地去,反正基地正動員家屬孩子撤離。秦小陽不同意。方平剛被任命為發射團長,當然他更不能走。
方濤已經8歲了,上了一年級,因為戰備疏散,基地小學校也停課了,秦小陽隻好一邊工作,一邊在家教兒子寫字。
1969年11月16日傍晚,長征一號火箭矗立在55米高的發射塔上,等待升空。發射時間一到,隨著讀秒聲結束,火箭點火、起飛,發出巨大的轟鳴,噴射出耀眼的火光……
地下控製室裏的錢學森、李福澤、任新民、栗在山等人,紛紛湧出來,觀看火箭飛行的壯觀景象。揚聲器裏,不斷報出飛行時間:“……80秒……90秒……100秒……110秒……”
火箭發動機的火光越來越小,最後消失了。
離基地本部幾十公裏遠的無線電測量室裏,秦小陽、何榮成等十多個工作人員在緊張地工作,揚聲器裏傳來各測量站“發現目標”、“跟蹤正常”、“飛行正常”的報告聲。
秦小陽麵前的屏幕上,係統繪出的火箭運行實際曲線,緊緊靠近理論曲線,兩條曲線一直並行著,向前伸展。
秦小陽對著話筒報告:“無線電測量跟蹤正常。”
突然,在火箭一級發動機關機點附近,速度曲線不再上升,而落點預示板上的筆也隻是停留在原地抖動,不再畫出延長的曲線。
秦小陽驚愕地盯著落點預示板。人們都發現異常,氣氛一下子變得緊張了。秦小陽問科長潘培泰,要不要向基地指揮部報告?
潘培泰有些為難,因為他們不是這次試驗任務的正式參試單位,按規定不能通過調度報告。
秦小陽著急了:“這可怎麼辦啊?”
基地指揮所,錢學森、李福澤、栗在山、任新民等人也感覺不對勁。李福澤要通了落區電話,問道:“你們發現目標了嗎?”
對方報告,全站沒有一個人發現目標。李福澤臉色一下子陰沉下來。按說隻要彈頭一進入落區上空,落區觀測人員憑肉眼也能很快發現目標,隻要彈頭一著地,幾分鍾之內就能把落點位置交彙出來。可這一次,怪了。
錢學森看一下表說:“都四十多分鍾了,情況很不妙。”
任新民說:“肯定出了問題。有三個可能:一、中途掉下來,二、飛偏到另外的地方,三……”
他愣著不說了。
李福澤問:“三是什麼?”
任新民搖搖頭說:“飛出國境。”
氣氛頓時緊張起來,眾人都不說話了。這次發射,肯定是失敗了。要命的是,這枚火箭射程5000公裏,如果失去控製,飛到國外,後果不堪設想!雖然是冬天,李福澤的額頭上,沁出了汗珠。
深夜,紅色專線電話響了,聲音刺耳。李福澤猶豫一下,仿佛怕燙手一樣,拿起聽筒。
電話是周恩來打來的:“李福澤!火箭到底掉什麼地方了?”
李福澤說:“總理,我們正全力查找,一有情況馬上向您報告。”
電話裏,周恩來用安慰的語氣說:“你們抓緊時間把火箭落點找到。先別慌亂,不要太緊張。萬一真打到國外了,我也已經做好了去莫斯科說明情況的準備。請務必找到這枚火箭殘骸,查找原因,為發射衛星做好充分準備。”
李福澤放下電話,掏出手帕擦一下額頭的汗水,為難地說:“基地主要靠光學電影經緯儀搞彈道測量,但是,要把電影經緯儀的膠片衝洗出來,再判讀、計算,至少需要兩三天時間。”
錢學森搖頭說:“兩三天,太晚了。”
眾人一籌莫展。
當時有消息說,日本正積極進行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工作。長征一號第一次發射失敗,對錢學森、任新民的打擊是沉重的,因為這不僅給了日本人追趕的時間,也引起世界各國一片嘩然。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合眾社、塔斯社等世界上最大的幾家新聞機構,幾乎都在同一時間內向全世界發布了這條新聞,日本獲悉中國運載火箭失敗的消息,更是欣喜不已。美國出於政治目的,乘機向日本提供了衛星運載火箭的關鍵部件——陀螺儀。陀螺儀好比是火箭的眼睛,是火箭飛行中製導與穩定的裝置,可以自行瞄準,使火箭達到預期的發射精度。在美國幫助下,日本第一顆人造衛星搶在了中國前麵。
當天晚上,秦小陽、潘培泰、何榮成向基地領導彙報了無線電測量設備測出的結果,他們的結論是,這枚火箭是在一級發動機關機點出了故障,落在離發射陣地大約680公裏的地方。
李福澤一驚:“你們是說,沒有飛出國境?”
秦小陽說:“對!我們認為沒有飛出國境。”
錢學森和任新民仔細分析了曲線圖紙,麵帶喜色,肯定地點點頭。氣氛一下子變輕鬆了,李福澤說:“如果順利找到殘骸,你們無線電測量站就立了大功!”
秦小陽開心地笑了:“司令員,我們不要功,隻要求,發射東方紅一號時,讓我們無線電測量站正式參加任務。”
李福澤點點頭:“我同意!”
秦小陽和在場的同事何榮成、潘培泰高興地笑了。
任新民向錢學森、李福澤提出,他想帶秦小陽等三人,去把殘骸找回來。明天一早就出發。
錢學森、李福澤同意了。李福澤立即和空軍方麵聯係,安排好了飛機,預定明早六點出發。
任新民帶人乘坐一架伊爾14飛機,在火箭可能的落點上空,連續飛了三天,他們透過舷窗往下張望,脖子扭得又酸又疼,下麵是一望無際的戈壁,一叢叢的駱駝刺已經枯黃,幹涸的水坑泛出白堿……從三千多米高空,想分辨出火箭殘骸十分困難。越是找不到,秦小陽他們越是心急如焚,因為是他們預報的,如果最終找不到,耽誤了好幾天時間,他們是要承擔責任的。任新民安慰他們,責任是大家的,讓他們不要有顧慮。
但秦小陽急得快要哭了。任新民走到駕駛室門口,請機長再降低一點高度。機長答應盡量再降一點,為了安全,也不敢降太多。
正說著,秦小陽指著舷窗下麵,大聲尖叫起來:“我看到了!我看到殘骸了!”
眾人都往下看,好像什麼也沒看到,都一臉的迷茫。秦小陽異常激動地:“我看到了,在那邊,在那邊!”
順著秦小陽手指的方向,任新民等人也都模模糊糊看到了地麵上燃燒的痕跡,他也激動不已地喊道:“是殘骸!是火箭殘骸!”
記住了方位,他們第二天乘吉普車來到現場,經計算,殘骸掉落在離發射場662公裏的地方,這與秦小陽他們的判斷基本吻合。任新民看過殘骸,初步判斷,是第二級火箭裏的程序配電器中途發生了故障,導致二級火箭未能點火,掉了下來。但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