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蒙蒙的夜色中,寒光閃閃的刺刀已經逼了過來……
不能等死!決不能!
沒有刺刀,就用槍托。“跟他們拚了!”
趙崇德在槍林彈雨中指揮扔手榴彈,恨不得幾下就把所有的飛機全部炸毀,然後迅速撤出戰鬥……
然而,趙崇德倒下了。他中彈身負重傷。
通訊員立即跑過去,把他背在身上就往後撤。剛走出幾步,一排子彈掃射過來……
通訊員倒下了,趙崇德也倒下了,倒在那裏一動不動,再也沒有起來……
“以血洗血,為營長報仇!”怒火從胸腔噴出,他們都發瘋似地狂喊著報仇的罵聲,不顧頭上呼嘯而過的子彈,端起槍直向日軍警衛部隊勇猛地衝過去。
機場上,濃煙滾滾,火光衝天。
24架日軍轟炸機和戰鬥機正在接受一次午夜的葬禮……
10連戰士把手榴彈扔進一架飛機肚子,飛機的油箱著火爆炸了。油滴攜帶著火星火苗,射向兩旁的飛機。
一架接一架著火,一架接一架爆炸!
火光、爆炸聲,黑暗中的“隆重葬禮”,把太行山上的“空中飛盜”送上西天……飛機爆炸聲,手榴彈爆炸聲;機場上的槍聲,地洞掩體內的哀歎聲;機場西側高塔上的聚光燈射出的強光,機身機翼上翻滾著的濃煙火光……
“火、火、火!快點熄掉它,人的,不要管,死的不要管,活著跑了的,也不要追……飛機,第一,第一!……”一位戴著眼鏡的日軍指揮官站在裝甲車上指手劃腳地大聲喊著。
從裝甲車上跳下來的日軍,在警衛部隊殘存士兵的引導下直奔兩處停機坪之間的水塔,他們匆忙了接上水管,拖著向燃燒的飛機噴水。
折騰到下半夜,當日軍完全把機群大火撲滅後發現:他們停在陽明堡機場的24架飛機均因被炸被燒而全部報銷!
一夜之間損失24架飛機,並非駕駛美式飛機的國民黨的空軍,而是肩背破槍腰插手榴彈的夜襲隊。
“打機場的,哪一路支那部隊?”
“河南邊的第八路。”
“支那軍的,第八路,膽子大大的,不怕死的八路,比那些老牌革命軍,厲害大大的!”
他大聲喝道:“為天皇陛下殉難的,統統的帶回陽明堡。支那軍的,統統的燒掉,燒掉!”
很快,100多具日軍屍體被搜集起來,一字兒整齊地排列在停機坪的北側,然後澆上了汽油……
4、襲黎城
1938年3月初,129師參謀長獲得情報:日軍正在組織對八路軍129師的九路圍攻,而九路圍攻的前進兵站則設在黎城,那裏駐紮著敵108師團約800人。
1938年3月10日深夜,遼縣西河頭的一間小屋裏燭燈閃爍。這裏,129師的3位領導人正在製定一個新的作戰方案。
劉伯承師長雙手按著地圖;鄧小平政委右手拿著一枝兩色鉛筆;徐向前副師長手上揣著一個小本子。
幾種假設,反複權衡,終於篩選出了最為可行的方案:
以769團為左翼隊,派其一小部襲擊黎城,該團主力則伏擊涉縣來援之敵;以386旅的3個團(771團、772團、補充團)為右翼隊,在神頭村附近三麵埋伏,準備伏擊潞城方向可能來援之敵;派人與友軍曾萬鍾部聯係,爭取其積極配合。
3月16日,淩晨3時半,769團1營按預定計劃一舉突入黎城縣城內。
萬萬沒想到的是:城裏並不是他們原來所偵察到的隻有300敵人,而是1500多鬼子!這個意外情況發生在頭天的下午。活動於邯長公路上的日軍步兵、騎兵、炮兵和裝甲部隊1200多人於天黑前開進了黎城縣城內。於是,城內的300守軍變成了1500多重兵!
129師769團1營打進縣城後,遭到敵人的猛烈抗擊。
黑暗中,八路軍戰士與敵苦戰了3個多小時。天亮前,敵人一直沒摸清情況,許多鬼子兵躲在屋子裏不敢出來。
裝備精良的鬼子在深夜毫無準備,激戰中被突進城的1營戰士消滅了100多人。
天一亮,日軍開始組織隊伍和火力進行出擊反撲。
原在城裏的300日軍無不感激天皇陛下的恩典。如果不是幾小時前1000多混合兵種的入城,他們相信自己絕難活到天亮!
769團遭到強大敵人的反擊,開始時大為驚奇。他們不敢相信城裏會突然冒出那麼多凶惡的日軍。
難道我們交通站報告的情況有詐?難道我們那些自謂忠實的情報員已被敵人重金收買?!
1營戰士且戰且退。撤退時,日軍的100多騎兵直追過來。1營隻好再次依仗有利地形進行阻擊,跑在前麵的10多名騎兵連人帶馬被打倒在路上,再加上一陣手榴彈把馬隊炸得一團混亂,方才把敵人打回了城內。
激戰到上午9時,769團1營才撤到城外的喬家莊。
攻其一點,吸其來援。劉伯承果真如願。
從下半夜打到上午,黎城的激戰把城內的日軍攪得不知所措。他們確認此乃八路軍129師主力前來攻城,便匆匆向鄰近的涉縣、潞城守備日軍發出了求援電。
為救黎城之危,兩路日軍先後出援。
被129師打下了幾次伏擊,日軍已被打得聰明起來。
涉縣援敵剛一出城,其前衛部隊就發現東、西黃須一帶潛有八路軍的伏兵。他們怕被裝進劉伯承的口袋,在接火時慌亂地打了一下子,就撤回了涉縣城內。
埋伏在黃須的769團戰士們說:“鬼子摸不著我們的底細,硬是給嚇回去了。”
從潞城出援的日軍仗著人多勢眾,給自己壯膽。這路援軍包括日本華北方麵軍第16師團林清部隊和108師團世尾部隊,另加上自衛隊及騎兵共1500餘人,騾馬1000多匹。天還沒亮,這支大部隊便氣勢洶洶地開往黎城救援。
淩晨5時許,日軍沿邯長公路通過了趙店鎮。走了一大節路尚未發現途中伏兵,便放心大膽地繼續前行。
但他們萬萬沒想到,他們剛一過趙店鎮,埋伏於暗中的771團特務連便將他們剛走的木橋焚毀,切斷了他們的退路。
之後,386旅的3個團同時向村子裏的敵人發起了猛烈的衝擊。
毫無準備的日軍頓時被打得暈頭轉向。他們已經明白:1000多派遣軍鑽進了八路軍的口袋,而且是佯攻黎城把他們引上鉤的!
到這時才明白中計上當為時已晚。日軍的幾位指揮官非常沮喪。他們十分清楚自己的險惡處境——黎城守軍正在被包圍攻擊,他們是求援的,絕不會從城內騰出力量來回救神頭村;涉縣守軍剛來電說遭八路軍伏擊後已退回城內。他們的駐地潞城已經空虛,而且很難說八路軍是不是佯攻黎城調虎離山後實取潞城?……請求支援的希望渺茫,即便是有部隊來援也趕不及了。被困在神頭嶺的鬼子找不到答案,也想不出別的辦法。他們的出路隻有一條,那就是靠自己拚死抵抗!
八路軍129師3個主力團居高臨下,在人數上是3﹕1。
八路軍戰士越戰越勇,勢在全殲這股敵人。
當晚8時,陳賡、王新亭向129師師部發出了報捷的電文:
在黎、潞之間殲滅由潞城、長治增援的敵騎、步兵近千人,斃敵500餘,打死騾馬400餘匹,俘日軍10餘名,彈藥、軍用品甚多,現正清查中,我傷亡約200餘人。
這次戰鬥,左翼部隊769團消滅涉縣來援之敵500餘人。
5、挺進冀南
1938年4月21日,毛澤東、張聞天、劉少奇向八路軍下達了關於開展平原遊擊戰的指示。
根據電報指示,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立即開會研究決定:在河北南部開辟冀南軍區,發展平原遊擊戰爭。
他們最後決定:由副師長徐向前親率769團和689團(屬115師建製,已劃歸129師指揮)及曾國華支隊到冀南繼續發展根據地。
就這樣,作為385旅主力之一的769團,就從太行山上走了下來,他們要在太行山以東的冀南開展平原遊擊戰爭。
徐向前率領部隊晝夜兼程,經7天7夜行軍,神速穿過了平漢路日軍封鎖線,於1938年5月2日到達冀南地區的南宮縣境內,與129師東進縱隊勝利會師。
東進縱隊司令員陳再道、政委宋任窮向徐向前彙報了冀南的情況:
陳再道所率東進縱隊進抵冀南地區僅4個多月,原2個連已經數倍壯大,其中1個連擴編成了東進縱隊第1團,另1個連擴編成了津浦支隊,原別動大隊則改編為東進大隊獨立營。
宋任窮所率騎兵團於3月中旬到達南宮後向西挺進,解放了廣宗、曲周、平鄉、南和等縣城和附近一些地區。
到4月底,陳再道、宋任窮所部已建立5個軍區和冀南軍政委員會。
6、百團大戰中,陳錫聯率部 與日軍血戰五晝夜
1940年上半年,385旅在129師編成內,為打破日寇的“囚籠”政策,先後進行了一係列日寇的公路、鐵路大破擊作戰行動。8月,385旅參加了彭德懷親自策劃、指揮的百團大戰。
《129師百團大戰總結》中所記錄在案的參戰部隊中有:“385旅主力全部——3個團”。
在這次大戰中,攻占堅守獅堖山的是385旅旅長陳錫聯指揮的769團,這個團也被稱為老九團。該團的前身是紅四方麵軍的第10師,徐向前曾用“狠、硬、快、猛、活”這5個字來概括這支部隊的戰鬥作風。
早在發動總攻的8月20日淩晨4時,陳錫聯就率部以極其隱蔽的動作攀上了獅堖山,陳錫聯的385旅指揮所也搬到了獅堖山的山巔,與769團的指揮所合在一起。
當晚總攻開始後,陳錫聯指揮769團猛擊了陽泉守敵,並同時割斷了陽泉之敵與太原日軍第一軍司令部的聯係。
太原日軍司令官筱家義男中將在大仗開始後頓感情況不妙,他作出判斷後絕望地說:“我敢肯定,有線通訊和無線電設備都已被八路軍破壞,唯一了解情況的辦法就是空中偵察。”
直到21時中午,這位司令官才派出他的作戰參謀朝枝繁春乘飛機到正太路上空進行偵察,這才弄清了正太路正在被八路軍進行全麵大破壞的情況。
當日,駐陽泉的日軍第四混成旅團片山省太郎部隊失去與軍司令部的聯係後,守軍和日僑亂成一團。
片山省太郎認為:打也是死,不打也是死,還不如戰死在此以效天皇。他確認必須抓住八路軍一部與之進行決戰,否則,首先被動挨打的就是他片山自己!
於是,當日上午他派出了第一批官兵30餘人向獅堖山進行試探性進攻。
“好,他們終於來了!”陳錫聯站在獅堖山頂,對前來進攻的日軍看了個一清二楚。他命令各營連,“等他們到河灘徒步涉水時,大家一齊開火。”當時天正在下雨,原來接近幹涸的洮河中已經有一定深度的水在流動著。
日軍剛進到河中,獅堖山高地上的769團迫擊炮連一陣猛轟,打得鬼子還沒一個登上南岸,便丟下幾具屍體倉皇撤了回去。下午,日軍出動步、炮兵150餘人,迅速突過了洮河,逼近獅堖山下769團陣地之右側。
守衛在陣地上的1營指戰員英勇阻擊,戰鬥開始後,3營從旁邊的山頭迂回前來助戰,兩營配合,火力大增,各種火器一齊發射,沒多大功夫,即斃傷敵官兵近百人,日軍炮兵中隊長中島被當場擊斃。殘餘者見勢不妙,隻好匆匆涉水逃回了陽泉。
駐守陽泉的日軍第四混成旅團片山省太郎旅團長深感形勢不妙。如果再不奪回獅堖山陣地,任憑八路軍威脅陽泉,那麼,他的各處守備部隊將因為陽泉部隊不能出援而被分頭逐個殲滅。片山為挽救所部被全殲的命運,他糾集了能夠調動的所有兵力,還武裝了陽泉的日本僑民,從8月21日開始對獅堖山八路軍129師769團陣地發動了一次又一次反撲。
獅堖山高地,成了兩軍拚命爭奪的焦點。
日軍一旦發誓要奪回的陣地,他們便會不擇手段,甚至不惜代價!
陳錫聯,麵臨著一場嚴峻的考驗。在沒有得到撤退命令之前,即使他的部隊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也不能放棄獅堖山陣地。八路軍總部和129師劉鄧首長曾再三要求他:為了阻滯敵人增援正太路,保證部隊對鐵路的破擊,無論如何要堅守住獅堖山陣地。
日軍的反撲是猛烈的。從8月22日起,敵人用於進攻獅堖山的兵力由原來的二三百人增至六七百人,而且還有大批飛機和毒氣配合。22日,大雨下個不停。敵人第五次向堅守獅堖山右側陣地的一營發起了猛烈進攻。
769團1營的指戰員冒雨臥在泥水裏,用打排子槍和投擲集束手榴彈的方式打退了衝上山頭的日軍,當場打死日軍52名。
日軍為搶奪屍體,不要命地再次衝上山頭。385旅政治部主任盧仁燦一看情況緊急,立即躍出指揮所,帶著一排的機槍手衝上去鞏固陣地。
這時,一發流彈從走在前邊的通訊員身上穿過後又擊穿了盧仁燦的肩胛骨……盧仁燦被抬了下來,385旅旅長陳錫聯又領著機槍手衝了上去。作為獅堖山陣地的最高指揮官,陳錫聯不能不上去。獅堖山陣地能否守住,關係到整個正太路破擊戰役的成敗!
八路軍陣地上,啞了的機槍再次呼叫起來。已經接近陣地的日軍士兵一排排地被打倒在泥水之中。
“1營出擊,把鬼子趕下山去!”769團團長鄭國仲一聲令下,指戰員們一齊躍出掩體端著槍一邊呐喊一邊射擊,一下就把殘餘的敵人趕下了山。
兩天的數十個回合爭奪,日軍片山部隊不但未能奪回獅堖山陣地,而且還賠上了100多號人。
直到現在,片山省太郎才真正明白這不是一場與共產黨遊擊隊、民兵的一般戰鬥,而是與八路軍正規兵團所進行的大規模戰役。為了避免全軍覆滅,片山旅團長拚出了血本。他要找一條生路,就必須打開陽泉通往榆次、太原的道路。這條路,哪怕是用血去鋪!
8月23日天剛亮,陽泉守備日軍加上剛武裝起來的僑民共1千多人,在一陣陣猛烈炮火的掩護下,向獅堖山發起了新一輪全麵攻擊。這次攻擊是夠惡夠毒夠凶狠的。密集的炮火鋪天蓋地砸在769團的陣地上,整個獅堖山一片昏天黑地。陣地上許多八路軍戰士被埋在炮彈掀起的厚土之下,再加上連日下雨打仗的泥漿,幾乎多數成了看不清鼻子眼睛的泥巴人。
猛烈的炮火後麵,是大量毒氣彈開路!當陣地上的八路軍一個個中毒昏倒在地時,日軍則乘機涉過洮河衝上了山頭……毒氣彌漫在整個獅堖山高地上,更多的八路軍指戰員中毒昏倒了,當時正在緊張指揮戰鬥的385旅幾位主要指揮員也未能幸免——陳錫聯、謝富治、曾紹山先後中毒……
“一定要頂住,隻要陣地上還有人,就要跟鬼子拚……”陳錫聯從泥水中掙紮起來,繼續指揮部隊抗擊凶惡的敵人。
山頭的工事被轟平了,769團的戰士就利用彈坑作掩體;毒氣彈還在地上冒煙未了,戰士們就投出手榴彈去驅散毒氣煙霧;掩體彈坑因連日大雨灌滿了水,大夥就趴在泥水裏投彈射擊。
23日下午,一路狡猾的日軍攻上了1營堅守的山腰陣地。
“不好!2營必須趕快增援1營陣地!”鄭國仲團長一眼就看出了這夥敵人的陰謀。他們是想要一舉切斷1營與團部的聯係,同時切斷團部增援1營的道路,從而聚殲10營,占領山頭。這樣,就可以打開陽泉日軍增援正太鐵路的通道。
鄭國仲派出了2營第6連增援1營。3個排分成3路向山腰移動。1排很快便巧妙地繞到敵人後麵,而2排、3排卻被數百日軍團團圍住。
這股日軍進攻1營山頭陣地誌在必得。
在這當兒,隻有把彈匣裏的子彈以最快速度射向對方,否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情況緊急,八路軍戰士陷入重圍,置之死地而後生!
各種火器一齊發射,要支援1營保住陣地,才能保住獅堖山,才能保住整個正太路破擊戰的決定性勝利。
一批戰士在日軍槍彈中倒下了。連長何文奎也在其中……指導員唐興順振臂高喊道:“同誌們,為連長報仇,為戰友們報仇啊!”唐興順兩臂和麵頰多處受傷,仍指揮6連2、3排40多名戰士奮勇衝殺。
這時,繞到敵人後邊的1排和1營的機槍手會合了,他們立即組織火力從敵人背後射擊,與唐興順指揮的6連夾擊日軍,最後來了一次猛衝,終於將敵人打得失魂落魄地撤了下去……
獅堖山陣地,385旅769團的頑強堅守戰,一直打了整5天,769團雖然能攻善守,但這次碰到陽泉這夥狗急跳牆的日軍連續幾十次的猛烈攻擊,也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
正是因為這樣的代價,才徹底阻止了陽泉敵人的增援,從而換來了正太路大破擊作戰的順利進行。
八路軍的戰報中這樣記下了獅堖山陣地的戰鬥情況:
25日,敵機23架向我陳××旅獅堖山之西南陣地轟炸,我死傷軍民200餘,獅堖山麓各村落房屋多被炸坍,獅堖山峰巒綿亙,敵人屢犯屢敗,我軍愈戰愈強。26日晨,陽泉敵又以一個大隊兵力在飛機20架掩護轟炸下向我大舉反攻,正與我陳旅激戰中。
129師參謀長李達根據當時的記錄回憶道:
……我軍據險扼守,一直堅持到25日,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擊退敵人之後,我控製獅堖山的總預備隊大部分轉而執行破路任務,隻留下少數部隊守備。
26日拂曉,敵人集中了300多人,又向獅堖山反攻。我守軍迎戰,堅持了7個小時後,為避免同敵人決戰,遂即轉移陣地。我軍撤退3個小時後,敵人占領了獅堖山陣地。
陽泉之敵1000餘人,在攻陷獅堖山陣地後,複於29日時晨,在數架飛機掩護下,繼續西犯,同我軍在桑掌、坡頭附近展開血戰。敵人以全力發動數度猛攻,均為我軍擊退。我軍堅持到黃昏時,陳錫聯同誌率援兵趕到,猛烈側擊日寇,將敵截成數段。敵見勢不妙,就施放毒氣作掩護,突圍逃跑。這幾次戰鬥,我軍除斃敵200餘人外,還繳獲了許多武器和軍用品。陳錫聯、曾紹山和謝富治中了毒氣,盧仁燦臂部負傷。
769團堅守獅堖山的戰鬥雖然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但有效地扼住了陽泉之敵與正太路之間的咽喉,阻止了敵人增援,保證了正太鐵路線上數萬軍民對鐵路及其附屬物的破毀。
8月25日晚至26日下午,當陽泉至榆次間的鐵路被徹底摧毀時,769團才分兩次撤出了獅堖山陣地。
7、保衛八路軍總部
1942年5月22日夜晚,日軍駐太原華北方麵軍第一軍司令官岩鬆義雄中將下達了命令,25000餘人分成數路,瞄準剛剛偵知的八路軍總部和129師師部作向心大合擊。
這就是日軍幾年來規模最大,兵力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慘絕人寰的1942年夏季大“掃蕩”——“C號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