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肉餡行動”,“馬丁少校”拯救3萬盟軍(3 / 3)

在德國方麵,德國情報局為了辨別這些情報的真偽,專門指令由西線德軍情報分析科科長馮·羅恩納上校負責鑒定工作。也許是英國人設計的圈套太逼真了,頗為精明的羅恩納竟然找不到一絲破綻,對文件的真實性深信不疑。羅恩納的結論是:情報完全屬實,盟軍的登陸地點將是意大利的撒丁島或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半島,而對意大利的西西裏島隻不過是佯攻。這正是德國人迫切需要了解的軍事情報,因而,德國諜報人員迅速將全部文件拍攝下來,派專人送往柏林,準備當麵向德軍最高統帥部請功,並且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報告,稱“文件的可靠性無可置疑”。

報告對希特勒產生了預期影響,盡管德軍南線總司令凱塞林元帥依然意識到盟軍極有可能進攻西西裏島,但希特勒更願意相信“馬丁少校”所泄露的“情報”,他拒絕承諾為西西裏和南意大利的防衛增加軍隊,還對他的軍事防禦部署進行了調整。

5月12日,希特勒在一份命令中明確指出:“在即將結束的突尼斯戰鬥之後,可以預料,英美聯軍將試圖繼續在地中海迅速行動……準備工作已經就緒,最危險的地區有下列各地:在西地中海有撒丁島、科西嘉和西西裏,在東地中海有伯羅奔尼撒和多德卡尼斯群島。對此,我要求一切與地中海防禦有關的德軍指揮機構迅速密切合作,利用一切兵力和裝備,在所餘不多的時間內,盡可能地加強這些危險地區的防務,其中首先應加強撒丁島和伯羅奔尼撒的防務。”

1943年5月12日,希特勒下令海軍采取緊急對策,停止了在西西裏島的布雷行動。5月14日,希特勒在他的蓋希麗爾別墅會見了墨索裏尼,頗費口舌地說服了墨索裏尼,將駐在意大利的德軍精銳部隊緊急調往了希臘。他透露了“馬丁密件”的內容後,得意揚揚地對墨索裏尼說:“我想這的確是真的!在我們舉棋不定時,這個情報太重要了。”

墨索裏尼說:“我總有一種預感,覺得盟軍還是要進攻西西裏島。”

希特勒加重語氣說:“直覺總沒有情報重要。我們得到了可靠的情報!情報!”

第二天,希特勒召開了最高統帥部作戰會議,命令加強撒丁島的防務,並大大加固了希臘的工事,建立岸邊障礙物並沿岸邊布雷,此外還把西西裏的魚雷艇調到那裏,並把第一坦克師從法國轉移到希臘。他命令所有與地中海防禦有關的德軍指揮部迅速密切協同,集中全部兵力和武器,在6月30日前完成對撒丁島和伯羅奔尼撒的集結和部署。意大利納粹頭目墨索裏尼這時也對此深信不疑,下令將西西裏島駐守的兵力、交通運輸和通信聯絡器材全部調往希臘,在西西裏島僅留下兩個師的守軍。

另外奉希特勒的命令,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也被派往希臘,組織一個集團軍群,會同隨後從法國南部調來的第1裝甲師,在希臘東部的愛琴海域設下三道防線。希特勒又從蘇德戰場抽出兩個裝甲師,命九天內抵達希臘。同時,他又把黨衛旅派往撒丁島,從西西裏島抽出裝甲部隊加強科西嘉島的防衛。而在盟軍要登陸的真正地點——西西裏島,其防禦力量卻相當薄弱。

當陸軍元帥隆美爾把他的大本營搬到希臘後,盟軍就集中主力,於1943年7月9日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開始實施“火炬”行動計劃,神速突破了防守薄弱的西西裏島。當盟軍主力在西西裏島的東南方突破時,希特勒仍蒙在鼓裏,他毫不理會驚恐萬狀的墨索裏尼的請援要求,不但不增援西西裏島,反而進一步調兵遣將加強希臘的防守力量, 因為他認為,盟軍進攻西西裏島,隻不過是佯攻罷了。

7月22日,盟軍占領了半個西西裏島,就是到了這個時候,希特勒還堅持他的判斷,甚至指示最寵信的隆美爾元帥,準備在希臘和盟軍決一死戰。

1943年7月24日,盟軍在西西裏島登陸成功。這對於德軍來說是絕對意外的。以假亂真的“肉餡行動”計劃幫助盟軍成功地攻占了這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島嶼。

在這次戰鬥中,德意軍隊傷亡及被俘人數多達22.7萬餘人,而英美軍隊僅傷亡2.1萬餘人。據估計,由於“肉餡行動”的成功實施,至少挽救了3萬盟軍將士的生命,這讓丘吉爾深感自豪。

直至這時,希特勒才如夢方醒,但為時已晚。他日夜等待的希臘大決戰,連一點影子也沒有。難怪曆史學家在評論這場精彩的欺詐行動時說:“德國人為得到‘肉餡’而興高采烈,更為‘肉餡’的騙局而五髒俱裂。”

而此時,還有誰比設計這個“肉餡行動”的伊溫·蒙塔古海軍中校更為興奮呢?在英國倫敦,曾擔任法官工作的蒙塔古和他的妻子伊麗絲一起,品著上等葡萄酒,盡情地欣賞著這場由他導演的好戲。他自言自語地說:“這是一個絕妙的圈套,世上根本不存在的‘威廉·馬丁少校’,出色地為我們完成了一項舉世皆知的壯舉。”

1943年7月10日英軍成功在西西裏島登陸

直到戰後的1953年,伊溫·蒙塔古才向人們披露了這段鮮為人知的、希特勒至死也“沒有搞懂”的“超級機密”。“肉餡行動”計劃實施的過程,一點一滴都透著英國情報機關的精明,他們在欺騙偽裝計劃中滴水不漏,連最細微的技術情節都處理得十分周全。整個計劃的製定與實施令世人拍手叫絕。

不過,“肉餡行動”還有個很精彩的“尾聲”——1956年,好萊塢拍攝了經典影片《冒充者》(又譯《諜海浮屍》)。在這次行動中,起了關鍵作用的是一具經過盟軍情報人員精心“包裝”的浮屍。多少年來,關於其真實身份一直眾說紛紜,多數人傾向於他是一名酒鬼。

直到2004年8月,一本最新出版的新書《“HMSDASHER”號的秘密》終於解開了這個謎團。當年那具“諜海浮屍”的真實身份應該是於1943年陣亡的英國皇家海軍少校約翰·梅維樂。

據《“HMSDASHER”號的秘密》一書介紹,1943年,經過改裝後的英軍“HMSDASHER”號航空母艦在駛經蘇格蘭克萊德海口時突然爆炸,當時正在艦上服役年僅37歲的梅維樂少校不幸在災難中當場身亡。之後,英國海軍為他在附近海岸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且將其“遺體”安葬到了當地墓地。

然而讓悲痛欲絕的家人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梅維樂的遺體其實並未入土為安,而是在經過一番精心“包裝”之後,被“二次利用”,賦予了一個虛構的身份——“威廉·馬丁少校”。

梅爾維爾死後,留下了妻子埃瑪和女兒伊澤貝爾。在梅維樂陣亡後整整60年裏,他的家人們一直被蒙在鼓裏,而他的女兒伊澤貝爾·馬克凱每年都要前往位於蘇格蘭海岸的亡父的“墓地”祭掃。60年來,她竟然不知道年年憑吊的隻是一座空墓。據伊澤貝爾稱,當她父親去世時,她隻有3歲,英國皇家海軍將她和母親帶到蘇格蘭阿德羅森的一座公墓墓地前,對她們稱,犧牲的梅維樂就埋葬在這裏。

直到60年後,英國曆史學家約翰·斯蒂爾敲響她的家門,告訴了她事情的真相。伊澤貝爾說:“當我聽到父親死後所做的一切後,我被一種巨大的榮譽感籠罩著。”

伊澤貝爾說:“盡管二戰時西班牙曾經為‘馬丁少校’舉行過葬禮,但德國人後來可能又挖走了他的屍體,進行第二次屍檢。我和我的兒子非常渴望知道我父親的屍體如今在哪裏,我希望曆史學家和德國官員們可以幫我解開這一秘密。”

在梅維樂死亡61年後,伊澤貝爾在駐地中海英國皇家海軍的幫助下,正式為自己的父親“馬丁少校”舉行了一場紀念儀式。據悉,這是英國軍方第一次正式認可“馬丁少校”正是已故二戰英雄約翰·傑克·梅維樂。

2004年10月8日,梅維樂去世61周年的祭日,在駐塞浦路斯英國皇家海軍的幫助之下,伊澤貝爾從家鄉蘇格蘭專程前往駐塞浦路斯英國皇家空軍基地為先父領獎。在英國皇家海軍巡邏艇上,眾人舉行了一個簡樸而又隆重的紀念儀式。巧合的是,這艘巡邏艇的名字竟然與梅維樂當年陣亡時所在航母同名。駐塞浦路斯英軍發言人丹尼斯·巴尼斯在紀念儀式上稱:“毫無疑問,這是英國皇家海軍對約翰·梅維樂,這位‘冒充者’的最高嘉獎。”

駐塞浦路斯英國海上空軍中隊的指揮官馬克·希爾麵對伊澤貝爾女士及眾多到場來賓致辭道:“約翰·梅維樂以‘馬丁少校’這個藝術化身,永久地保留在經典影片《冒充者》中。但是,今天大家齊聚這裏是為了紀念約翰·梅維樂這位現實中的男子漢。”

雖然父親的榮譽遲到了整整61年,可是作為女兒的伊澤貝爾女士依舊激動不已。她說:“如果我父親真的拯救了3萬名盟軍士兵的生命,我將為此感到十分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