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讓“帝王”安家落戶(2 / 3)

“時間就是金錢。”這信條在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國家已經婦孺皆知並放之四海而皆準,可是在中國從事經濟工作的政府官員中卻如同天書和宇宙符號。

至此,這個好端端的項目即將擱淺。

但是,“山重水覆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刻,聞聽此事的開發區的頭頭葉迪生大呼:“好項目,決不能叫它飛了!”

榮獲“有特殊貢獻的科學家”稱號的葉迪生所以敢於當機立斷,既有主觀因素,又有客觀根據。

不是有人怕叫外國賺大錢麼?可開發區管委員提出的口號是:“讓投資者贏得利潤。”不叫人家賺錢,人家不遠萬裏跑到中國投資來鬧著玩呀?葉迪生說過:“搞‘洋務’,要互惠互利,而且首先要讓外國人覺得到中國來投資比在其他發展國家投資感到方便,感到容易獲利,這才有吸引力。那種像過去的土財主一樣恨不得榨幹對方的油而後快的經營之術是最短視和最愚蠢的。與外商合營雙方是夥伴關係,把夥伴整垮了,實際上是‘城頭起火,殃及池魚。’到頭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在批準合資項目中,天津市有些部門不是互相推諉麼?開發區上頭卻沒有那麼多婆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開發區最高管理者具有決定一切的權力。

葉迪生還有一個大思路:開發區要走向世界,首先要適應世界,要適應了世界,才能像遊泳運動員一樣熟悉了水性後方可能出技巧,才可能比別人技高一籌,那時世界又反過來會開始適應你。改革開放,最忌諱的是犯唯我獨革、唯我獨尊的左的錯誤。“普天之下,唯我泱泱,別者為夷”。實際上,這不僅在排斥別人,到頭來是在排斥自己。天津開發區,要緊緊抓住國家改革開放的機遇,利用京津工業基礎,科技人才和信息優勢,要四出四進:資金進來,產品出去;人才進來,成果出去;管理進來,質量出去;信息進來,貿易出去。將開發區變成一個縮短中國工業與世界工業差距的“實驗區”,變成一個中國北方通向世界的“大陸橋”。

於是,葉迪生急火火地找到美國TS公司的代表開誠布公地說:“此項目我們協助解決,歡迎遷入開發區籌建。”

“還有挽回的必要麼?”美方代表將信將疑。

“我說了就會兌現的,請給我們幾天時間,一定給您個滿意的結果。”

然而,談成項目並非輕而易舉。該項目的產品須達到國際先進標準,市場較好,生產周期短,要求當年就供貨。外商看過開發區的現場之後,對能否保障工期有所擔心,便提出談判開始先與規劃設計人員談廠房建設速度問題。隨即,開發區派出了以商務、技術、土建等方麵專家組成的一體化談判班子,很快拿出了廠房設計、建築的標準方案等,並連夜繪製出廠房結構草圖。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開發區各方麵人員協同工作,保證了合同的正式簽訂。

翌日,客商將啟程回國。他們再一次拉住葉迪生的手說:“我們此次來津有兩個意外,一是沒想到抱著熱情來,差點失望,要走;二是天無絕人之路,又遇到你們這些精通業務又有實權的專家,創造了國際上難得一見的高效率。”

第四節 李先念率領過的隊伍——推進篇

這是一組氣勢恢宏的建築。52根傲然聳立的立柱,像一群頂天立地的鋼鐵大將軍,每根重達35噸。它的骨架,用密匝匝的鋼筋結紮而成,四周支起模板,再直接澆灌上水泥,渾身抖擻著10級地震也難以摧毀的威力。

——這是天津麗明化妝品有限公司正在開發區崛起的新廠房。

——擔負承建這座天津市第一日用化學廠和聯邦德國威娜公司合資的天津麗明化妝品有限公司新廠房的是中國建築第6工程局第3建築公司。

西德威娜公司是個有百年曆史而專門生產經營理發和化妝用品的跨國公司,在世界上有140個銷售點,銷售網遍布全世界。本來,西德威娜公司已於1982年與天津市第一日用化學廠在天津市區合資建立了麗明化妝品有限公司,且營業額每年遞增50%以上。他們為了擴建新廠在天津西郊征地,跑了將一年,破費不小,仍頭緒茫然。德方經理溫格致先生到開發區勘察,向開發區提出要在開發區建立一座更具先進水平的13000平米的新廠房,開發區管委會表示大力支持。

根據資方提供的圖紙,麗明化妝品有限公司新廠房質量要求高,工期要求短,那麼應該將這項硬碰硬的任務交給誰呢?王述祖想到中國建築第6工程局第3建築公司經理戴少華,將麗明化妝品有限公司的工程介紹了一遍,劈頭“將”他一軍:“老戴,你有沒有這個膽量接過來?!”

年逾不惑之年的戴少華,多年的櫛風沐雨使他的額頭過多地出現深深的皺紋,每天因工作繁忙常常忘記刮胡須虯髯的兩腮,蒼勁的大手布滿硬繭,一看就是個風風火火敢打硬仗的漢子。

果然戴少華被王述祖一“將”,火爆性子像點著撚兒的炮仗“當”地一聲響了:“王總指揮你是說我們的觀念跟不上開發區的需要哇,還是當真懷疑我們不敢接‘洋活’呀?速度就是效益,時間就是金錢,要想方設法讓外國老板盡快賺到錢,才能夠吸引更多的外國人到開發區立項投資,這我都懂。因此,我隻能這麼回答你,要問我們能不能按時交工,你應該先了解清楚我們這支施工隊伍的曆史!”他後麵的話說得嗓門很高,高嗓門中充滿一股高強度的自豪。

熟悉這支施工隊伍根底兒的人都了解,他們的前身最早是李先念領導的江漢獨立旅,縱橫鄂腹,屢建戰功。解放戰爭中根據戰爭全局所需,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築第7師第3團,在荊江分洪和武漢防汛中譜奏出一曲曲英雄主義的壯歌。1955年集體轉業後,轉年挺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渺無人煙的茫茫戈壁灘,“夏季黃毛風蔽日”,“冬日白毛風遮天”。可是誰又知道,恰恰是他們以艱苦卓絕的精神完成的國防工程將我國第一顆導彈和第一顆人造衛星高高托向了蒼穹。1975年,他們奉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以威武之師又投入天津擔負港口建設任務……幾年來,他們挾改革開放之雄風,在造福天津800萬兒女的引灤工程中,終日奮戰18公裏暗渠,旰食宵衣,汗水拌米水,在整個工程的大擂台賽中爭占鼇頭,搶先第一個完工……

“口述無憑,咱們還是立字為據吧。”王述祖喜心樂懷地看著渾身煥發著赳赳武夫罡氣的戴少華,那會心的目光分明告訴他,“夥計,我要不了解你們的曆史,還不敢將這塊硬骨頭叫你們啃哩!”“那就請您一個禮拜以後到工地找我吧!”火爆性子的戴少華轉身告辭。

一周後王述祖來到麗明化妝品有限公司工地,目光被眼前異常的景象驚詫得凍住了。隻見11000多米的基礎已經打好,而且森嚴壁壘般的鋼模板全部樹立起來。王述祖這個老“建工”知道,改預製梁吊裝為支模板一次澆灌水泥成型,僅這一項工序就可以比原來預算的工期提前兩個月。

“王總,大駕光臨,歡迎,歡迎!”一身汗水的戴少華兩眼含笑的迎上來。

“老戴,真有你們的!”王述祖出自心底的發出由衷讚歎。

“王總,對這座廠房,我們打算10天起它一層!”

“我看完全有把握!”

“謝謝王總的首肯了。”

“老戴,工程優質高效,對於開發區引進項目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還不該公平合理地打個滿分麼,嗯?”

不久,聯邦德國威娜總部發來電報,字裏行間透露著驚喜:“萬萬沒想到工程進度這麼快!”

第五節 橫田宗久的二退二進——理解篇

每當有人著意問起哈娜好醫材有限公司駐足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初期階段,日方總經理橫田宗久先生總是不無感慨地說:要不是原開發區建設公司的理解和支持,恐怕在今天開發區合資企業的群體中找不到哈娜好的戶頭。

原來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大門敞開後,日本投資者來得最多,橫田宗久便是其中的一個。可是他們看過之後,真正下決心投資立項的又最少。

“日本人過於精明。”開發區很多人都這樣說。

可是橫田宗久到開發區轉了一圈兒後,當即決定與中國醫療器械總公司合資,組建哈娜好醫材有限公司,生產一次性輸液器、血液回路等醫用高分子製品。

誰知橫田宗久決心下了後,卻不簽合同,隻提出他在天津停留5日,希望承擔廠房建築任務的開發區建設公司在這期間能夠拿出個建築工期及造價的預算,言外之意,5天之內拿不出預算,暫且隻好“拜拜”了。

“他要溜!”建設公司的負責同誌說,“不過,對於橫田宗久的徘徊也可理解。說明他對在開發區上這個項目能否賺大錢把握性還不大,因此他想給自己留條退路。”他轉而又說,“但橫田宗久準備在開發區下本錢了,我們就要在理解他的同時創造條件促使他堅定信心。”

於是,他們一合計,決定將橫田宗久索要的方案化整為零,然後再聚零為整,晝夜奮戰。全部工期預算第3天便到了橫田宗久手中。

“你們5個月能夠完工?”橫田宗久射出疑慮的目光。

“橫田宗久先生,我們如果不能按時完工,我們敢跟你簽訂承建合同麼?”

“質量有保障?”

“這個問題要回答得使您滿意,隻能是廠房蓋好以後。”

“回答得很有藝術。”

“橫田宗久先生,您過獎了。”

“整個建築費用1平方米才1000元?”

“橫田宗久先生,您是滿意呢,還是認為我們漫天要價?”“當然是滿意了。”

“要是真滿意,這就是確鑿的報價。”

“好,咱們就一言為定了。”橫田宗久按捺不住興奮挺身站起,躬身向建設公司的負責同誌遞煙,並再三叮囑道,“我馬上回日本,爭取9月份回來簽合同,最遲也不會超過10月初。希望我回來以後不會再有什麼變化。”

“除非你們有什麼變更,我們是不會有變化的。”

橫田宗久第5天回日本了。

可是,9月沒見他的蹤影,10月初還是蹤影不見。到了10月中旬,他來了。

“是不是遇到什麼麻煩了?”建設公司的負責同誌試探性地問。“您猜對了。”

“能不能說出來我們一起研究研究?”

“好。”

“什麼問題呢?”

“我們的設備都是從德國和日本進,造價很高,建廠房如果再花上那麼一筆款,我們國內的公司感到有困難。”

建設公司的負責同誌意識到他是想在建築費用上壓價,思索有頃,便開門見山地說:“橫田宗久先生,您再考慮考慮,能不能將原來采用的鐵房組裝變成磚房?”

“那樣價錢便宜麼?”

“我想恐怕要便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