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搏擊者禮讚(1 / 3)

第一節 “老大難”翻身記

透過閃閃電炬,從驚濤駭浪之中尋到一條破浪前進的途徑,這是多麼豪邁的生活啊!——“江津”號昂奮而深沉的鳴響著汽笛向前方航進。

——《長江三日》摘錄

一年前,隻要在開發區提及中外合資企業嘉泰陶瓷工業有限公司的景況,無不意味深長地歎息一聲:“這個企業,神人也難以挽救了。”

惋惜中的無奈,足以說明這個企業病入膏肓,難以療治。

按說,嘉泰陶瓷工業有限公司的設備在當今世界也算得上是一流,而生產的瓷磚等產品在中國這個偌大的市場也應該是搶手貨。960萬平方公裏的大地,從城市到農村,從南國到塞北,從西域到東疆,無處不在大興土木工程,大廈林立,廠房座座。但是,一個好端端的企業就是像“霜打的番薯葉——提不起精神”來。

嘉泰自1987年上半年投產,兩年間走馬燈一樣更換兩屆外方總經理,企業的經營管理始終沒有走上軌道。領導缺乏章法,決策層能量抵消,管理製度混亂,勞資矛盾尖銳,產品質量難以保證。所以,連年虧損,債台高築,債務竟然高達1000多萬元。企業效益差,員工薪金低,故而造成人心浮動,嚴重的惡性循環使企業每況日下。僅兩年時間,就有200多人跟嘉泰“拜拜”了。因此,嘉泰變成了開發區屈指可數的“老大難”單位,一說起嘉泰來大有“談虎色變”的心理嗬!

怎麼辦?

是聽憑這個企業繼續往深穀裏跌,還是采取挽救措施?

這個嚴峻的課題烈焰般炙烤著開發區領導同誌及該公司董事會決策者們的心。

這個企業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駐足非同一般。

那還是5年前,當時作為天津市市長的李瑞環在香港訪問。偶爾遇到了一個似曾相識的華人朋友。這個華人朋友名叫林如光,是印尼嘉豐集團的老板。林先生盛情地邀請李瑞環翌日吃早茶,李瑞環欣然頜首。

香港的早茶也是頗為豐盛的。

席間,李瑞環談起天津市改革開放引進外資的勃勃雄心。林先生剛要端起一碗熱粥呷一口,一撩眼簾卻見李瑞環麵前那碗熱粥早已喝進肚裏,心中不禁由衷讚歎。過去他自以為喝熱粥是最快的,所以他一直認為凡是喝熱粥快的人大都是爽快性格,在事業上也是強人,有魄力,信得過。於是,他立即拍板投資1300多萬美元,與天津合資辦一個陶瓷企業,也就是現在駐足於開發區的嘉泰陶瓷工業有限公司。林如光先生在那個時代,率先投資天津開發區,足以稱得上是外國人、特別是華人向天津投資的先驅者,他對他的生命之根,充滿著一片赤子的眷戀和摯愛。

對於這樣一個具有不同凡響的合資企業,怎麼能讓她夭折呢?!

不能!

開發區的領導和企業的董事會的決策人物發自心底地大聲疾呼。

於是,經過認真細致地考察和充分協商,決定將嘉泰改為“以中方為主實施管理”,亦即總經理將易職為中方代理人。

那麼,這個中方總經理會是誰呢?

當董事會宣布嘉泰走馬上任的總經理是郭永剛時,許多人驚訝得刹那間嘴大眼小。

郭永剛何許人也?為什麼偏會選中他呢?

一個問號接著一個問號,說明人們對郭永剛缺乏了解。

從現任職務說,郭永剛為開發區總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公用事業處處長。在這之前,他還當過開發區勞動人事局局長和人事處處長,而且做人事工作的時間相對講還比較長。這說明他並沒有從事過企業的經營管理,更沒有在陶瓷行業幹過,應該說他對企業經營管理以及陶瓷行業是個不折不扣的門外漢。如果從他的學識講,他既不是什麼著名理工大學畢業生,也沒有專修過企業管理專業,隻是忙裏偷閑地上了4年業餘大學,學的還是中文。要是從他的長相看,不到1米70的身高,顯得比較單薄,比較平常的五官也看不出精明和幹練,倒給人以憨厚和謹小慎微的感覺。

把嘉泰這樣一個爛攤子交給既缺乏淵博學識又缺乏陶瓷行業常識以及其貌不揚的人物身上,難怪人們感到驚訝和不可思議。

但是,人們又見怪不怪。

為什麼?因為他們知道確定郭永剛為中方總經理是管委會主任葉迪生和總公司總經理易誌寬研究拍板的。

開發區的人相信這兩位領導人的眼力。

這決不是盲目崇拜!

可是,當時郭永剛又是怎麼想的呢?

“莫莫莫……”

“錯錯錯……”

這是親人的執意阻攔和朋友的懇切勸告。

“既然領導看上你了,你就大膽幹吧!”

“不敢拚搏,不敢擔風險,你到開發區幹什麼來了呢?!”這是同事的熱情鼓勵和他心底發出的大聲呼喊。

最後,他毅然披掛上陣了。

郭永剛上任伊始,既沒有首先慷慨激昂地做就職演說,宣布自己的宏圖大略;也沒有血氣方剛地來個“新官上任三把火”,拿出什麼奇拳怪招,而是來了個老譜襲用,認認真真搞調查研究,誠懇地聽取企業領導層和經營部門以及廣大員工的呼聲。

通過廣泛而深入地調查研究,郭永剛找到了療治嘉泰病症的良藥。

郭永剛開出的第一劑藥方,就是針對嘉泰上上下下雇傭觀念比較嚴重的問題,響亮地提出了“為生存而奮鬥”的口號。

要消除員工們的雇傭觀念,必然溝通勞資之間的感情。

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做好這項艱苦細致的工作呢?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

毛澤東過去講的話,今天依然管用。

郭永剛首先從抓樹立領導班子的信心入手。一連利用3個晚上,向公司領導班子如實地將員工對各級頭頭們的反映亮在明處,分析公司瀕臨倒閉的原因,鼓勵大家首先要從雇傭觀念中解放出來,認清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從而鼓舞了領導班子大打翻身仗的決心和勇氣。

接著,郭永剛吩咐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和管理部門負責人,抓工段長一級的頭頭等骨幹隊伍,使他們變成職工隊伍的中堅力量。然後又依靠工段長一級的頭頭們做員工的工作。

抓頭頭,頭頭抓,立體式輻射。

幾天後,“廠興我興,廠榮我榮,廠辱我辱,廠亡我亡”的口號像火焰一樣在嘉泰陶瓷工業有限公司員工胸中燃燒起來了,到處呈現出一派熱氣騰騰的人人爭當企業主人翁,人人為企業衝出低穀出大力的景象。

郭永剛走馬上任不到一年,嘉泰陶瓷工業有限公司衝出了低穀,實現了曆史性的突破:1991年上半年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創曆史最好水平,其中銷售收入、產品一、二級品率分別比去年同期提高35%、36%和4個百分點,產量大幅度提高,產值達到110萬人民幣。

“嘉泰沒有救世主!”

“嘉泰打翻身仗全靠我們自己!”

這些充滿激情的豪言壯語,已經不是什麼標語口號,完全是發自嘉泰員工們心中的奏鳴曲。

郭永剛在群眾“熱”起來以後,他卻“冷”了下來。他意識到,要使全體員工的積極性能夠保持得持久,必須要突出一個“帶”字,落實一個“策”字。

“帶”,就是各級領導幹部要起帶頭作用。要帶頭遵守公司的規章製度,帶頭幹在前麵。有一個月,公司的生產任務很緊,必須按時交貨。工段長以上幹部不僅幹在前麵,哪裏活兒髒活兒累,他們就衝向哪裏,而且每天都帶頭加班,連續3個星期日不休息。員工們看在眼裏,記在心頭,表現在生產中。員工們喜心樂懷地說:“頭頭兒照這樣做下去了,嘉泰徹底翻身的日子不會久了!”

“策”,就是對於公司實行的各項製度和許下的諾言必須兌現。

郭永剛上任以前,公司的淋浴室因故被強行關閉了。嘉泰的每道工序本來大都是與泥水粉塵打交道,關閉淋浴室,工人下班時像個泥猴,連澡都洗不了,能不跳腳罵娘麼?情緒嚴重對立,工作積極性就根本談不上。郭永剛上任後,在大會上許諾,短期內一定開放淋浴室。不僅如此,還要購買班車、改善食堂夥食、解決冬季取暖問題。對於這四件大事,盡管在籌辦期間在資金上遇到不少困難,但都一一如期兌現,實現了“言必果”。

“對郭總的話,我們信得過!”

這種充滿摯情的話語僅僅是褒獎麼?不,其中飽含著巨大的勞動熱情。

1991年,嘉泰陶瓷工業有限公司產量達到180萬平米。1992年產值將達到7000萬人民幣。目前,國外貸款已全部還清。

優生劣汰,是自然法則,也是選幹用工的法則。為了保持嘉泰公開競爭和旺盛的活力,郭永剛對工段長一級負責人實行公開招聘,擇優錄用。對於不稱職的,及時予以解聘。從而保證了工段長一級幹部在第一線與工人一起生產中永不懈怠地起表率作用,從而影響並帶動工人的勞動積極性持久不衰。

產量上去了,市場的開辟和擴大將變成保證企業騰飛的跑道。郭永剛率領嘉泰的領導班子,首先從產品的質量入手,從釋料、坯體擇優,研究科學工藝配方,全過程質量控製等幾個環節,使產品質量大大提高,他們生產的嘉泰瓷磚被客戶譽為“天下第一磚”。以高質量的產品推向市場,銷售渠道迅速打開和拓寬了,產品達到供不應求。

為此,郭永剛深有感慨地說,現在市場競爭激烈了,產品質量就顯得十分重要。過去講皇帝女兒不愁嫁,不假。今天講皇帝女兒不愁嫁,也不假。問題的關鍵是你的產品在激烈的商品競爭中能不能稱得上是“皇帝的女兒”,是名牌產品,是呱呱叫的貨色。隻要貨真價實,人們還是爭著買、搶著買的。所以,創名牌、保名牌,並且不斷更新名牌,是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

郭永剛,講得多麼在行啊!

嘉泰陶瓷工業有限公司進入良性循環後,郭永剛,在公司又組織深入挖掘潛力,調整內部機製,實行承包責任製,把生產係統原先的橫向作業單位改為縱向作業單位,從而強化了生產過程中的聯係,把產量、質量和成本等指標落實到各個崗位上。

去年,嘉泰陶瓷工業有限公司在天津市舉辦的建築材料展銷會上,他們的攤位被客戶擠得水泄不通,銷售額達400多萬元人民幣。

嘉泰陶瓷工業有限公司這個昔日的“老大難”單位,今天變成了建材行業中一隻展翅翱翔的“金鳳凰”!

第二節 建築業躍起的一顆新星

當你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由南往北遠眺,一座氣勢恢宏的長方形廠房,雄踞在開發區工業區西南端,那便是時下飲譽國內建材業的天榮建築板材有限公司。

天榮建築板材有限公司在開發區足以稱得上是“老字號”,也是中國迄今為止唯一一家大規模、連續化生產金屬麵層、軟麵層聚氨酯夾芯板材及輕鋼龍骨結構件、建築連接件、聚氨酯硬泡係統、粘合劑、密封防水材料並進行成房銷售、研究的專業化公司,也是開發區屈指可數的幾家大型中外合資企業之一。

這家企業,是由天津塑料製品工業公司、天津聚氨酯料製品廠、瑞士PCO.AG公司、哥斯達黎加□爾瑪公司合資創辦的。投資總額為450萬美元。不僅擁有大型現代化廠房和堪稱世界一流的先進生產設備,並且具有雄厚的技術力量。產品通過技術鑒定和經過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試驗表明,代表性產品“天榮板”無論是作為建築維護用的頂板和牆板,均具有作為結構材料應有的強度、剛度、穩定性和抗衝性能,是一種輕質、高強、隔熱、保溫、美觀、組合性強、適用麵廣、便於施工的新型建築材料。

在當今中國,機遇得天獨厚,政策得天獨厚,條件得天獨厚,市場得天獨厚!

如此眾多的得天獨厚,天榮應該是天天繁榮,榮光天天吧?然而,回答是否定的。令人遺憾的是,天榮建築板材有限公司兩年以前還舉步艱難,一蹶不振。

這能令人相信麼?

事實如此,不相信也得相信!

什麼原因呢?

說來也很簡單,但又難以說得直白。

一言以蔽之,天榮建築板材有限公司組合在一起的4輛馬車,各拉各的套,配合不到一起。忙活一陣子,不但沒有分到“紅”,得到利,反而勞命傷財。經營無道,就難免不發生“窩裏鬥”,互相指責,士氣低落,居然還發生洋老板“易股”,天榮如履薄冰!對於天榮這種局麵,是任其發展,聽之任之,還是當機立斷,拿出對策,力挽狂瀾,顯示出開發區有能力挽救一個瀕臨破產的中外合資企業呢?

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葉迪生,認真聽取了天榮的景況,支持董事會對天榮的領導班子進行大刀闊斧地調整,由許金鑽代表中方出任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