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閃光的還是金子(3 / 3)

目睹國際經濟發展潮流,再看珠江三角洲春潮澎湃,黃浦江上大浪掀湧,天津怎麼辦?天津人如何在天津市委和天津市政府的領導下,以更新的觀念,更切實的措施,更迅速的步伐,在新的一輪改革開放的高潮中大有作為?這理所當然地成為我們每一個人必須回答的問題了。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世界現代化成就最重要標誌

現代化成就或目標,最重要的標誌是什麼?很多人一談到這個問題,就講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和國防現代化。我認為,這隻是回答了現代化的領域和範圍。如果僅僅從這四個方麵來衡量,原蘇聯的工業、農業比較發達,科學技術比較先進,至於國防力量足可與美國並駕齊驅。結果呢,它解體了。這樣的事實是頗引人深思的。

那麼,衡量現代化成就最重要的標誌究竟是什麼呢?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所應達到的程度。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帶有很強的綜合性,它集中地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勞動生產率的狀況、科學技術的深度、經濟發展的程度和人民生活的水平。一般來說,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越高,其他各個方麵也將是比較先進的,人民的經濟文化生活也將越好。

小平同誌設計的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戰略部署是分三步走的。第一步,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本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800至1000美元水準,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在這裏,小平同誌是把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作為一項戰略目標提出來的,是把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作為衡量現代化最重要的標誌提出來的。這裏冇一個量的概念,“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是“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量的規定。

現在,發達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15000美元以上,比較發達的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在10000美元左右,中等發達國家在5000至10000美元之間。小平同誌要求珠江三角洲約用20年左右的時間趕上“四小龍”。今天,“四小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平均額約在8000至10000美元上下(新加坡13000美元,香港約10000美元,台灣9000多美元,南朝鮮6000多美元),爭奪亞洲第五小龍的泰國和馬來西亞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相當於2000美元。我們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400美元左右。天津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800美元,相當於20年前的“四小龍”水平。如果天津要在20年內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那麼我們就必須像珠江三角洲那樣,用20年的時間使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四小龍”的水平。

目前,天津市909萬人口,國民生產總值約達61億美元。20年後,人口如果發展到1000萬,國民生產總值須達到800億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方可達到8000美元。完成國民生產總值從61億到800億美元的飛躍,這就是全市人民在經濟上的奮鬥方向。廣東過去10年,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的速度超過了12%,如果今後20年保持這個勢頭,那麼他們達到人均約8000或10000美元的水平將是可能的。

這個題目一出來,整個天津就有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統一的經濟奮鬥目標,萬眾一心去拚搏實現這個目標,就會出效率、出效益、出水平、出人才,就會務實,就會真正地趕上國際列車。天津市各個領域、各條戰線都要首先緊緊圍繞“61—800”這個目標開展工作,“同唱一台戲,共著一篇文”。離開了這個目標,將無從談論建成現代化的都市。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衡量現代化最重要的標誌。當然,它不是唯一的標誌,也不能取代其他標誌。但既然是“最重要的”,就必須用最大的精力去提高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攀登800億美元這個新的高峰。

要實現這個奮鬥目標,首先要實現經濟體製的現代化、經濟運行機製的現代化。不要在那裏毫無意義地去區分姓“資”還是姓“社”了,要把全人類包括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那些先進的、科學的東西盡快拿過來為我所用。必須站在世界的角度看待改革開放,站在世界發展的潮流中推動改革開放,使天津的改革開放適應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總體運行法則,自覺地、毫不含糊地把天津市的發展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軌道中來。我們的確有許多方麵的優勢,但是如果不善於把自己的經濟發展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軌道中去,原來的優勢就會轉化為劣勢,甚至有可能變成前進中沉重的包袱。五、六十年代,我國與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本來是相差無幾的,現在他們卻遠遠地超過了我們。七十年代,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四小龍”,但是我們失去了機會,結果他們又上來了,以至於現在小平同誌提出,全國經濟發展最快的珠江三角洲要用20年的時間去追趕“四小龍”。我們必須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差距,要有強烈的危機感和緊迫感。這樣,才能深刻理解小平同誌所說的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抓緊時機上新台階的真實含義。承認落後不是貶低社會主義,是為了更快追上去,發展社會主義。關起門來搞經濟,我們這一代人必將愧對曆史和子孫後代。

在當今激烈的國際經濟競爭中,群雄所著力爭奪的有4個製高點:

1.國內生產商品流通量在世界商品總流通量中所占的比重;

2.擁有硬通貨幣量和周轉量的多少;

3.高新技術的擁有量和使用量的多少;

4.高素質人才的擁有量和使用量的程度。

我們要進行經濟體製、經濟運行機製的改革,使之現代化,就要努力占據這4個製高點。誰在這些方麵具有較強的優勢,誰在經濟上就把握了自己的命運,在走向未來的道路上獲得了經濟發展的主動權。新加坡曾經是“一無所有”的國家,20年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隻有800美元,但是他們著力於上述4個方麵的努力,把經濟發展的軌道與世界經濟接口,現在已建設成為比較發達的國家。我們要借鑒這一成功的經驗,把天津市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新加坡”。

二、觀念之徹底革新——市場無國界,強者有邊疆

目前,改革開放正處於極其關鍵的時刻,是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改革開放。這在客觀上要求我們觀念上的徹底革新。

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是經濟實力、科技水平、人才素質、生產經營狀況的“試金石”。我們追求的經濟目標,具體到我們天津來說,就是國民生產總值實現800億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實現8000美元,必須是通過市場來實現的。失掉了國內外市場,經濟必將衰退,也就沒有現代化可言。所謂觀念更新,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樹立奮勇拚搏的市場觀念。當代世界“市場無國界,強者有邊疆”的現實,無情地擺在我們的麵前。

市場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因而市場是沒有國界的。在世界激烈的商戰中,優勝劣汰,強者占領市場,所謂“強者有邊疆”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的。市場和計劃都是發展經濟的手段,不能成為劃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界限的標誌。我們必須立足於市場,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去爭當強者。在某種意義上說,市場就是關係到民族存亡的驚心動魄的戰場。

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是開放的。辯證法就是研究關於事物普遍聯係和發展的科學。事物的發展既要有內部根據又需要外部聯係,孤零零的單個事物不可能發展,隻有在它同別事物的聯係中才能發展。開放,就是在相互聯係、相互作用中發展。最終決定能否占領市場的生產力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大係統,其諸因素如科學技術、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原則上隻有在全球開放中才能得到迅速發展。當代開放的經濟世界,大多數國家已統一在世界關貿總協定下協調運作。我們要加入關貿總協定,那麼我們的市場不可避免地要放開,而我們也就有機會去出擊國際市場。有些同誌常常以狹隘的所謂“保護民族工業論”為借口阻礙市場的開放。已經出現過一些令人遺憾的事例:為了“保護”我們的一些企業,往往擋住世界名牌廠家進入我市注冊,以為這樣就趕跑了競爭的對手,不料此地不歡迎,別地可生根,反過來我們倒吃了大虧。這種狹隘的、消極的、陳腐的“理論”,實質上是放跑項目、放走資金、丟掉市場。這種“保護”恰恰是損害了我們民族經濟的振興。真正的保護,不是用行政命令卡引進,而是通過發展和重建新型的民族工業,把世界上優秀的工業吸引過來,再造自己的經濟基石。我們要像新加坡那樣,全方位開放,引進技術、引進設備、引進資金,從“一無所有”或所有不多發展到真正的富有,把世界上先進的科學的東西彙集於自己身上,去占領國際市場,使中華民族雄踞於世界之林。我們保護的,決不能是落後的工業。為了發展富有無限生命力的國家經濟,落後的要改造,以適應世界潮流,實在不行的隻能淘汰。

經濟體製改革最現實的任務之一就是調整自己的經濟取向,把當代一切先進的經濟成果(硬件與軟件)都吸引過來,包括三資企業在內,建立符合世界經濟運行法則的經濟基石,為走向世界建立新的科學的經濟體係。也有一些人錯誤地對待三資企業,總認為三資企業姓“外”而不姓“中”。應該看到,三資企業紮根於中國土地,在中國注冊,有中國的營業執照和法人地位,向中國政府交納稅金,依法進行經營。從法律上說,三資企業就是中國的企業,它和國外企業已有質的區別,它應該姓“中”。天津應該創造最佳的投資環境,滿腔熱情地讓三資企業進到這裏來安家落戶,千方百計地促進三資企業的發展,並主動地調整我們自己,以求更好地“接口”。一些主管部門的同誌尤其要注意調整自己的觀念和步伐,使我們的運行機製適應國際經濟軌道的運行,創造“仿真的國際投資環境”,搭上二十世紀國際經濟發展最後一班列車。這是全民族生死攸關的問題,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當然,在大量吸引外資舉辦三資企業的時候,同時也要與開發自己的科學技術結合起來,更要十分慎重地處理好原有企業的出路,或進行技術改造,或為三資企業配套服務,或轉產等等,確實有一個消化的過程,甚至是痛苦的消化過程。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擋住新興的國際企業進入天津。當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甚至越南,當國內沿海地區都以國際型的企業出現在我們麵前的時候,我們甘居落後必將處處挨打。這樣做,暫時也可能出現一些不穩定,但唯其如此,才會衝出困境,才會帶來經濟的騰飛和生活的提高,也才會帶來長期的穩定。我們防止和平演變須有強大的物質基礎;如果失去發達的經濟這一強大的物質基礎時,和平演變將隨時會幹擾我們。

縱觀世界,現代化工業具有如下五個顯著特征,即:

1.借用國際資本,融通國際資金;

2.爭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貿易;

3.采用國際資源,進出國際物資;

4.引進國際技術,攬用國際人才;

5.追求國際利潤,獲取國際效益。

具體到企業來講,就要努力實現:參與國際競爭的正確決策、爭拓國際市場的實際能力、獲取國際利潤的實在本領、出口國際標準的暢銷商品、培養國際水平的精幹人才,樹立國際影響的良好聲望。

在這裏,貫穿始終的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問題,真正建立“市場無國界,強者有邊疆”的意識。我們要把自己置身於國際競爭的大舞台中去,從這樣的高度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就會建立起負有責任的危機感和強烈的緊迫感。時不我待,機不再來。經濟如果上不去,中華民族落伍於時代,誰敢說紅旗永遠不落地?

三、萬方生氣彙津門,萬眾一心創建符合國際慣例的國際投資環境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在緊迫而短暫的20年時間裏,我們要實現從61億美元到800億美元的大跨度的飛躍。如果我們不打算落後於廣東的話,那麼全市上下都要做一番深刻的思考,在行動上大大地往前走。

一個值得借鑒的事例是:過去10年來,廣東國民生產總值實現年均12%的增長速度——這是世界量級的高速度。探其究竟,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在充分用好用足用活國家政策的前提下革新觀念,大刀闊斧地放權搞活,大範圍地深層次地進行全方位的開放,大量引進外資,大興第三產業,開放並爭拓內外市場,把經濟運行機製與世界經濟運行緊密結合起來,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80年代的經濟新體係。

在這方麵,外資是起到了空前重要的作用的。去年一年,他們就引進了4754個外商投資項目,外資總金額達到58億美元之多,相當於天津10年三資企業總投資額的3倍以上。廣東固定資產的投入,40%依靠外資。如此充足的外資湧進為廣東經濟發展帶來了蓬勃的生機。即使這樣,他們尚嫌不足,還在拚命爭奪,足見其膽略與雄心是何等驚人。如果繼續保持這樣的速度,20年後的廣東,全世界都將對其刮目相看。那時候的廣東,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將會超過7000美元,廣東將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最大加工中心、中國的國際貿易中心、全國最大的購物中心、華南地區的金融證券中心。

舉人之長在於克己之短。天津市委號召我們要在原有基礎上研究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發展,在全市黨員和群眾中特別是在領導幹部和領導機關中開展一次解放思想的大討論。我認為,解放思想,觀念革新,乃是天津經濟起飛的最先決條件,否則一切將無從談起。筆者僅提出幾個問題以作引玉之拋磚。

其一:我們是否要建立一個萬商雲集的北方最大的商業中心?它需要什麼樣的市場和生活環境?求穩怕亂的思想能否邁開堅實的第一步?過去戰爭狀態下才有燈火管製的條例,為什麼在和平時代的今天竟然對霓虹燈的安裝還要層層審批?廣州和上海都在創建燈光燦爛的不夜城,我們的夜市為什麼就那麼黯淡無光?是什麼觀念作怪?本來在統一透明的法規下雜貨市場、洋貨市場、購物中心、批發零售、個體、私營等等均可放開,至於其他服務谘詢、會計、律師等等第三產業和各種類型的合法公司也定將為繁榮的天津作出貢獻。有那麼一個事實是不可否認的:全世界大都市的摩天大樓幾乎都是由公司出資營建的,於是出現了繁榮。蓄意打擊合法公司的存在,不管其本意如何,實則正在扼殺繁榮,堵塞就業的渠道,乃與世界經濟軌道背道而馳,決非我們應選擇的方法。

其二;從天津長遠的經濟發展目標出發,要實現國民生產總值從61億美元到800億美元的大飛躍,那麼今後20年內年均增長速度至少要超過12%。這樣,我們的經濟運行機製是否要堅決地轉移到國際經濟發展軌道中來?是否必須堅決地走集約型發展經濟的道路?是否要千方百計地大量吸收外資?是否需要像廣東一樣全方位地進行開放?是否需要所有掌握“審批”大權的主管部門尤其是掌握實權的各級領導者們進行一次徹底的思想解放,從而大膽地實現簡政放權?放了權是否就會造成天津大亂?還是將促使天津經濟的振興?廣東全省都在搞活放權,於是出現了“大廣東”;上海照著辦,於是外資源源湧入了上海。天津四郊五縣、各區局的積極性是否要大大地調動起來?不搞活可以創造一個生氣勃勃的局麵嗎?如此等等,都需要作出切實的回答。固然振興天津需要中央的支持,但更需要天津自己的新思想和新招數。

其三:隻有良好的國際投資環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外資引進。全世界每年約有2000多億美元巨額流動資本在尋找理想的投資場所,所以對天津而言創造一個符合國際慣例的投資環境正是每一個市民均要承擔的責任。我們的投資優惠條件並不比新加坡好,他們實行的是對外資企業10年免稅的優惠。所以我們需要創造更好的環境,海關、外彙、銀行、工商、公安、規劃建設、稅務、勞務、人事、消防、交通、機場、港務、海運、內運、旅遊、郵政、通訊、紀檢、電力、能源、供水、法院、外經、外貿、內經、內貿等等都要在各自的領域實行國際慣例式的管理。法律透明、條例公開、市場準入、市場準出、優良服務、手續簡便正是當今世界吸引外資的最重要的軟件環境。我們和廣東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而和國際競爭對手們的差距就更大了。這個問題如果不盡快予以改善,再廉價的勞動力的優勢也被低水準的效率所衝銷了。可惜的是我們的一些部門仍然不承認這個嚴重的差距,還未能在爭取更大外資的目標下統一認識、協作行動。紅燈長亮,綠燈難開。一項外資入市,到處設卡難行,甚至為了維護本部門或某些審批者少數人的尊嚴,可以給萬裏而來的投資者一點顏色看看。此類事情,我曾接受過不少的投訴。長此以往,一筆筆外資就流入了別省別市,甚或別國,而有利於本市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潛力也就減去了一份實在的力量。

其四:應該引起深深思考的問題是,如果我們不想落後於廣

東,如果要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增長速度達到12%以上,以此確保天津市在20年內能達到“四小龍”的經濟高度,那麼從現在起就必須預測到每年需要爭取多少外資投入方可滿足經濟起飛之重要資金來源。如果再把外資引進和自己的科技開發、人才教育結合起來,奇跡就會出現。廣東預測八五期間需要爭取外資110億美元,我們從現在起就要爭取頭兩年內每年引進外資額不低於5億美元,以後每年達到7至10億美元的固定資產的外資投入,在下一世紀10年中還要更多。今天,我們有利的條件是:天津前10年大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其優勢可稱全國之冠,這是吸納國際大投資之超前壯舉。如果今後20年內我們能抓緊時間消化國際投資200億至300億美元的巨額資本,那麼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裏實現天津的經濟起飛就必將成為現實。

其五:大量湧進外資,大量建立三資企業,國內外市場交融一片,那麼原有國營企業、鄉鎮企業、集體企業以及私營、個體企業等等將發生不同程度的震動,這是需要認真研究和妥善解決的問題。但是在商品經濟競爭的今天,這需要有足夠的勇氣迎接不可避免的挑戰,否則力圖盡快站在世界先進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基礎上的經濟振興計劃將要落空。我以為:

第一,我們萬萬不可對非決定國家命運的經濟領域采用行政的方法劃定不可侵犯的保護範圍。即使天津這樣劃定了,廣州、上海也不會理睬的,人為的堡壘必將被攻破。如果我們的觀念更新一下,把所有在天津建立的企業包括三資企業在內,都視作中國的法人,都是天津實業和經濟基石,天津就將擁有世界量級的不可摧毀的經濟實力。利弊衡量,當計大利。

第二,各級政府必須轉變職能,其主要職能在於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政策上的服務與提供一切公平競爭的機會,在法律上保護所有企業的合法權益;在於為人民提供各種就業的機會與充分發展技能的環境;在於發展公民教育衛生事業和保證社會安全與實現社會公平和社會保障,促進社會經濟繁榮。政企要嚴格分開,企業在經濟上隻對股東和董事會負責(如果是國家資本則對國家資產委員會負責)。這樣寬鬆的環境一旦形成,企業在國家政策引導下應當積極而迅速地向可能取得利潤的方向傾斜,從而調整自己合理發展的軌道,選擇自己的前途,主宰自己的命運。或與外方合作,或為大企業配套,或為大企業加工,或幹脆轉行從事第三產業,有經濟實力者則發展成為企業集團,強者新興,弱者淘汰。解體者企業應從事別的行業,重新選擇新的發展機會。我們的責任在於一方麵竭力促使新興經濟力量的誕生和發展,另一方麵力圖使社會震動減少到可以承受的程度。政府,再也不能成為主宰企業生死命運的主管,再也不能成為企業成敗興亡的保姆。企業就是國家合法的經濟法人,企業就是經濟領域的主人。在法律許可下,給予他們機會,給予他們環境,給予他們公平,人人參加社會保險,擺脫沉重的包袱。原有的企業其能者終究會在大海中學會遊泳,共建天津的繁榮。

社會主義的改革和開放是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一場革命。它終究要把我們推向世界,把我們推向強者的地位。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震動,甚至一些痛楚。但中華民族必將在這場革命中煥發青春,給全國人民帶來的將是未曾有過的幸福和文明。曆史已經證明而且必將再次證明這是社會主義紅旗永遠不會落地的重大選擇。讓我們萬眾一心,麵對世界,革新觀念,求得共識,為著幸福的未來,全民奮發,共建一座萬商雲集而與國際投資環境並無遜色的現代化的新天津。

創造一個符合國際慣例的國際投資環境,我們就會擁有大量的內外資金、科技人才和市場。而隻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天津的一切優勢才能真正地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天津就會站在世界高度去進行競爭和創造性的建設,天津的經濟繁榮就會像森林一樣鬱鬱蔥蔥。萬商雲集,人才濟濟的生動局麵就會出現。一百年內外,天津將會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的新時代的傑出英雄,他們是勇敢的革新家、企業家、科技專家、律師、會計師、工程師和具有現代技能的各行各業的高素質勞動者,其中不乏有獻身人民的共產黨員、工人、幹部,還有國營、鄉鎮企業的經理,國內外投資者以及私營、民營的老板和個體戶……總之,都為天津現代化經濟的大廈奠定基石做出了功不可沒的貢獻。

要培養出一大批具有現代化觀念、國際水平和充分服務精神的新型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經營人才、經銷人才和新崗位的能手,在國際商戰中建立天津新型的工貿新軍。為了引進外資,我們還需要一批批才華出眾而擅長外語的招商能手,同時也需要一批善於鼓動而又具有魅力的宣傳家、公關人員和行政官員。更需要萬萬千千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普通勞動者。大家全都站在最新的起跑線上,站在當代世界經濟發展大潮的潮頭,為了讓天津——渤海之濱的明珠大放異彩而拚搏奮鬥。

和許多企業家一樣,正當他們稱呼顧客為上帝的時候,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在7年前提出了“投資者就是帝王”的口號。那時候我們麵對白茫茫的鹽灘一無所有,如今卻引來了近10億美元的中外投資,初步創建了自己的文明。’近年來,我們又升華了這句口號,叫做“創建國際投資環境”,全區幹部就在這句口號下協作行動。我們堅信今後必將有更大的飛躍。讓我們每一個市民努力去創造這樣的國際投資環境,那麼萬方生氣必將彙集津門。

860萬同胞當此現代世界經濟競爭之激烈環境,風雲莫測、安危常變之關鍵時刻,必須在中共天津市委領導之下,清醒正視自己的選擇和前途,刻骨銘心地樹立起危機意識和奮戰精神,胼手胝足,艱苦卓絕地在經濟領域進行國際商戰,並且在這場鬥爭中呼喚出萬千個中國的土光敏夫和亞科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