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黎明風景(1 / 2)

周曉

——代序

一九八八年一個春日,我讀到一篇題為《小百合》的小說,那清幽的芳香使人陶醉,讀畢,瞅著題目和那陌生的作者名字——玉清,心中不由得讚歎起來:真個是玉潔冰清嗬!

兩易寒暑,今年新春,我忽然有幸集中讀到玉清的兩篇新作。先是《哦,傻樣兒》,繼而《風景》。一篇依然清麗,一篇則透著濃釅。若以古人佳句來表述我讀這兩篇作品的審美愉悅,“疏透天光明似水”之於前者,“人麵桃花相映紅”之於後者,是最恰切不過的了。

我十分驚訝於作者對中學生生活的感受竟是如此的高雅。當今的學校生活較之以往不待說是遠為喧囂和駁雜,而作者既沒有先前兒童文學創作“蒸餾水”式“提純”的通病,也沒有落入“出汙泥而不染”式的窠臼;他善於從紛紛塵世裏處於身心急劇變化期的少男少女們的生活中發現美,高雅地、行雲流水似地表現這種美。

兩年前的《小百合》,寫了兩個男生被一個新入學的女生的美所吸引,常常在晚上遠遠地去看一看這坐在路燈下讀書的姑娘;“隻是朦朧地覺得有一種願望”,“隻是非常非常想每天都看上她一眼,別無他求”。新發表的《哦,傻樣兒》有些近似,也寫了男孩子對異性美的近乎崇拜的愛慕,與《小百合》中表現純粹的精神憧憬不同的是,《哦,傻樣兒》多了些許情愛單戀的成分。表現所謂“騷動的青春期”極富詩意的一麵,成為兩篇小說的共同特點。《哦,傻樣兒》故事結束,是一年以後的邂逅,在沉靜又親切的相聚中,劉強欲言又止的歎息,為這段生活插曲寫下了一個休止符,不期而遇喚起的情感,頓時陷於深深的惆悵。少年人青春期每每會有的悵然若失的情愫,是人生起點上一種值得回味的情感,猶如晨露的跌落,也是一種美。這種有點苦澀但又優雅的人生況味,會催人成熟,會豐富人的精神生活。

如果說,《小百合》《哦,傻樣兒》宛如花朵徐徐地綻開,幽蘭似的芬芳,散發著淡雅清麗的青春氣息;那麼,《風景》則以其濃鬱的芳香,給人以含苞怒放、如火如荼的感受,傳遞的是“少年花季”全部的蓬勃、俏麗,是青春的壯觀。

讀著《風景》,我很自然地聯想起曹文軒的《古堡》,我甚至想,這兩者也許存在著某種精神聯係。我曾在評論中說,《古堡》是“趁著當前這變革時代的膂力脫穎而出”的富有時代精神的作品,認為小說中兩個登山探尋古堡的孩子從沮喪轉為狂喜,“表現了孩子自尊自豪的健全心魄”。今天的《風景》,則出自於一位也許可以稱為少年青春小說作者之手,表達的是當代少年認識自我的躁動、振奮與歡樂。小說中女主人公張敏行為的心理依據寫得十分充分。少女青春發育期內心的焦灼、興奮,導致舉措上某種悖謬的發泄,如對“風景女孩”莫名的訓斥,以一種挑戰的形式對劉鐵表達欽佩和傾心。作為小說情節高潮的那個虛擬的爬鐵塔(這在實際生活中似不大可能發生)的行動,更如青春生命燦爛的迸發,寫來淋漓盡致、動人心弦。我以為這篇小說頗富心理學上的意義和價值,其主旨也許可以概括為少年“新的自我的覺醒與誕生”。作者所表現的少男少女青春期“身體能量”和內在生命衝動之強烈,為以往少年小說所鮮見。小說作者可以說是激情滿溢的,在他的筆下,少年人的青春熱情已升華為向上的人生理想的追求,他們的向往是美麗的。其含義引人注目,甚至可以理解為意義巨大的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