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木鳶血滴子3:江湖雲海》(13)(1 / 3)

13.前朝舊事

“這是昔日明國的一位落第的秀才,仕途不順,前來投奔我大金。”皇太極向兩人介紹道,目光格外在豪格臉上停留了一會,“朕不論你們對漢家學說抱什麼態度,今天不妨先聽這位書生和我們說一個故事。”

說著,皇太極朝書生比了個“請”的手勢,書生作了一個長揖,細心地打理著衣袖,來到大殿中央。豪格心裏對書生裝腔作勢的模樣深感不滿,臉上卻沒有任何顯露,隻是淡淡問道:“敢問先生,有何故事與我們分享?”

“先生不感到,隻是一個學問有限的後輩小生,尤其在大汗麵前更顯慚愧。”書生下意識朝後躲了躲,“方才無意間聽見大汗家事,內心深感惶恐。”

“無妨,朕正是要你也一起聽一聽。”皇太極緩緩說道,“今日要說的故事,多少也與昨日之事相關。還請先生不要耽誤,直接開始吧。”

書生鄭重地點頭,微微清了清嗓子。

“晚輩癡迷史學,在家中與民間收集曆朝曆代史學典籍,偶然間在一份典籍記錄中讀到了一則關於大金國老汗的記錄。”

“老汗?”豪格一愣,與多爾袞對視一眼,兩人臉上的表情同樣茫然——老汗的典籍,什麼時候需要靠明國的文人來講述了?

“話說在萬曆四十五年……”書生緩緩開始敘述。

話說萬曆四十五年,遼東邊境忽呈戰爭跡象。坊間傳聞,建州女真武士正在秘密將大量蜂蜜製作成幹糧,疑似在為大軍開拔囤積糧草。消息傳到遼東撫台李維翰耳中,李大人心感大事不妙。因為他比街邊閑漢更清楚,戰爭傳言絕非空穴來風。

自萬曆四十一年開始,建州女真便停止了向朝廷進貢蜂蜜。起先李維翰對邊地小小漁獵部落的進貢不以為意,但今時忽聞女真戰備傳聞,此前種種細節浮上心頭,撫台大人不免心生憂慮。

邊地動亂,按理應第一時間上報朝廷。但李維翰手中無確鑿證據,不敢貿然通報軍情。為了一探邊地女真部落的動向,撫台大人決心挑選一個精幹耳目前往遼東邊地,以查問朝貢中斷的名義,瞧瞧坊間傳聞是否屬實。

被撫台大人選中的幸運兒,名叫蕭子玉。此人乃是遼陽城駐軍的一名材官,市井混子,無甚名氣。李維翰讓此人偽稱大明都督,給他備足了都督的依仗,命其一路東行,深入建州地界,前往赫圖阿拉王城去會見努爾哈赤。

別看這蕭子玉出身低微,倒是有幾分膽識。到了地方,見現場一片荒涼,蕭子玉心中便有了盤算。此番女真族人沒有在城郊布置歡迎儀式,努爾哈赤甚至沒有親自到場,隻安排了幾個小卒指引道路。已經代入都督角色的蕭子玉當場便借題發揮,怒而嗬斥道:“我乃堂堂大明天子的使者,你們的大都督竟敢怠慢?是不拿我們大明朝廷的尊嚴當回事麼?”

說完,蕭子玉也不等對方反應,掉頭就要走,邊走還邊嚷嚷:“我這就回去向朝廷稟告,治你們的罪!”

“天使儼臨而大都督不出,是辱皇朝也,將歸問罪!”書生模仿著蕭子玉的語氣高聲說道,大殿之上的皇太極饒有趣味地聽著,不時發出笑聲,多爾袞與豪格也逐漸被故事吸引了。

這個所謂大明朝的都督,上來先給努爾哈赤扣一頂侮辱朝廷大帽子,也不給下人反應時間,一通操作行雲流水。底下小卒慌了神,急忙回去通告努爾哈赤,外頭來了這麼一尊大神。

不一會,努爾哈赤親自趕來迎接。為了向蕭子玉展現誠意,他還特別換上了女真的正裝,獻上豐美的供品。雙方隨即進行了友好的商談,賓主雙方相談甚歡,氣氛一派和諧。

酒過三巡,把場麵話聊完了,蕭子玉忽然話鋒一轉,神色陡然嚴厲,向努爾哈赤質問道:“說起來,女真部族已經連著好幾年沒有進貢蜂蜜了吧?這件事朝廷上下非常重視,連陛下都親自過問了,你們最好能給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