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木鳶血滴子3:江湖雲海》(13)(2 / 3)

努爾哈赤聞言一聲長歎,無奈回道:“不怕都督大人笑話,這蜂蜜不是咱不給,是實在給不出啊。大人有所不知,這蜂蜜好比大明的五穀,是順應時節而收獲。若是老天爺不賞臉,大明的五穀也會收成不好對不對?幾年來咱們這的花兒長勢不好,蜜蜂采不著花蜜,那蜂蜜自然就產得少。這麼著,等來年春天,花兒都開了,蜜蜂有了花蜜采,蜂蜜自然就產得多了。到時我一定親自給都督您送去,不敢再叫朝廷為此等瑣事憂心。”

“徐致,詰不貢市之命。從容對曰:“本部之蜜,猶天朝之五穀。五穀有不登之年,皇朝將誰是詰耶?本部五穀來花疏蜂死,是以不供。俟春枝花滿,釀熟花衙,當複貢市如初。此瑣耳,何煩聖慮?”書生又開始模仿起努爾哈赤的語氣說話。皇太極笑得前仰後合,一邊大笑一邊罵道:“你好大的膽子!”

書生行了個禮, 又繼續說了下去。

“蕭子玉一瞧努爾哈赤對答如流,也不像說謊的模樣,料想坊間傳聞興許是謠言,當下便也不好為難。臨別之際,努爾哈赤還很有眼色地為蕭子玉準備了豐厚的贈禮,又親自將他送到城外。蕭子玉一揚馬鞭,正要坦然離去。

而就在蕭子玉即將揮別之際,努爾哈赤忽然走上前來,不輕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這顯然是一個逾越身份的舉動——如果蕭子玉果真的是大明朝的都督的話。

看官且看,霎時間,大風四起,天昏地暗。隻見努爾哈赤一手攬住蕭子玉的肩膀,麵帶微笑低聲說道:“我知道你,你分明是遼陽城內籍籍無名的小輩蕭子玉,竟敢謊稱大明朝的都督,到我女真地界上招搖撞騙。我可以當場命人斬下你的人頭,再向聖上奏明此事。今日放你一馬,不過是不願讓堂堂天朝橫遭羞辱罷了。回去後,代我向撫台大人致意。奉勸一句,以後別幹這些徒增笑料的事情了。”

“汝是遼陽無籍蕭子玉也,安得假稱都督臨我郊境?我非不能殺汝,奏之聖明,顧不忍貽天朝以辱耳!為我致意撫台,後毋再作許事!”書生擺出一副嚴肅的神情,學著努爾哈赤的腔調低聲說道。

多爾袞與豪格沉思了許久,漸漸明白大汗想要表達什麼意思了。

書生這邊清了清嗓子,接著說了下去。

“蕭子玉聽來不由直冒冷汗,臉色煞白。努爾哈赤麵不改色,鬆開蕭子玉,恭恭敬敬地送他離去了。回來後,驚魂未定的蕭子玉向李維翰通報了此事。李維翰聽來又驚又懼,隨後將自己關進屋子裏,接連數日閉門不出。典籍中的記載,到這裏就結束了。”書生恭敬地行禮,“蕭子玉偽稱都督一事的真偽,暫且無法考證,但其中所蘊含的深意卻奧妙無窮。此事若是單獨來看,不失為一個引人發笑的閑散趣事。但倘若結合其後發生的種種大事件,不免令人毛骨悚然了。”

“大事件?”豪格一愣,低頭思索片刻,很快反應過來。

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在明國萬曆四十五年,而不到一年後的萬曆四十六年四月十五,女真大軍驟然起事,攻陷撫順城。努爾哈赤羅列對明朝的“七大恨”,宣布自此與明廷不共戴天。大金國與明國之間曠日持久的戰爭,由此為發端。

“撫順城的城防不可謂不嚴密,但最終遭遇了大金混入城中的內應打開城門,裏應外合而攻破。”書生小聲補充道,“那麼這時再回味老汗送別蕭子玉時說的話,就很有意思了:老汗為什麼會認識沒有名氣的蕭子玉?其後又托蕭子玉向李維翰問好,好像對李維翰的計策了如指掌。李維翰命令蕭子玉偽裝都督前往女真地界一事,全程是秘密籌備,遠在千裏之外的老汗是如何掌握的呢?”

書生歎了歎氣:“小人鬥膽猜測一下,也許在李維翰對女真仍的動向一無所知時,老汗已經將大明邊防情況摸得一清二楚了。若是從這個角度思索,也許便可以理解,撫台大人聽聞蕭子玉的彙報後,為何要躲在屋內閉門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