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學習和校園裏的那些事兒(1)(1 / 3)

1.青春期怎樣科學用腦

常言道:腦子越用越靈活。但是我們卻發現:有的同學平時學習好像抓得並不怎麼緊,但考試卻考得好;而有的同學恰恰相反,平時總在學習看書,考試成績卻並不理想。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影響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很多,有的受教師講課水平所限,有的是學習方法不當,有的是學習條件或環境較差,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沒有學會科學地用腦。

腦是人體高級神經活動的中樞,是思想的器官。因此,了解腦的結構和功能,掌握腦的活動規律,是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青少年時期時腦和神經係統最大的特點就是發育日趨成熟,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製逐步趨向平衡;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判斷能力、反應能力等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這就為中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供了物質基礎。但是僅僅了解腦的結構和功能還不夠,要想提高學習效率,取得優異成績,必須得學會科學用腦。

怎樣才能做到科學用腦呢?研究發現,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麵加以注意:

1、勞逸結合。要科學地安排用腦,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做到有張有弛。學習時專心地學習,休息時盡情地休息,隻有這樣才能保證高效率的學習。同學們在進行長時間學習或其它活動時,要注意適時地進行交替,這樣可以避免大腦某一部位因長時間地工作而發生疲勞。比如說有的學生在看書時,把文理科的課程交替安排,這樣大腦皮層的神經係統不但不會疲勞,而且還能讓兩科的學習互相促進。另外,要學會安排時間,將朗讀、背誦、做作業、學習、休息,交替進行。例如,早晨起床後,大腦的活動能力很強,故記憶力最好,可做一些記憶性較強的工作;臨睡前,可以將白天所學的知識在腦子裏梳理一遍。

睡眠是大腦休息的主要形式。青少年時期,每天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否則會影響正常的記憶和思維。12~18歲的青少年每天至少要睡9~10個小時,成年人要保證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除此之外,中午也可以稍微休息一下,讓腦細胞得到休息,可以保證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下午的學習和工作中去。

2、勤於用腦。大腦是越用越靈活,這是由大腦的構造和工作特點所決定的。研究發現,多用腦可以使腦細胞保持充沛的活力,延長其生存時間,從而延緩大腦的衰老過程。

3、要保證合理的營養。葡萄糖是腦細胞活動的主要能源,腦在工作時,每分鍾會消耗50毫克的葡萄糖,這幾乎占了全身葡萄糖消耗量的四分之一。為此,同學們一定要吃飽、吃好三餐飯,特別要注意吃好早餐,隻有這樣,才能保證一天充足的營養供應。另外,膳食要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雞蛋、大豆、豬肝、豬腦、核桃等一些補腦的食物,使大腦獲得充足的營養。

4、經常參加一些體育鍛煉。積極地參加體育活動,不僅可以增強體質,而且對大腦來說也是一種放鬆,可以使大腦繼續有效地工作。心理學的研究指出,運動員的思維敏捷性和準確性都比較好。一般人做出反應的潛伏期是0.2~0.5秒,運動員隻需0.12~0.15秒。而且運動也可以保持良好的情緒,這對人腦的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心理學的研究揭示,情緒的變化對腦有很大影響。精神緊張和焦慮、苦悶和悲傷,都能讓大腦細胞的能量過度消耗,使大腦處於衰竭狀態。所以,健康的身體與良好的情緒是科學用腦的主要方麵。

5、給腦補充充足的氧氣。人腦是十分嬌嫩的器官,雖然它隻占成人體重的2%,但卻需要用全身15~20%的血液來滋養,要消耗25%的氧氣。因此,同學們應在空氣新鮮的環境裏學習。即使是在冬天上課,課間也要把窗戶打開,讓空氣得以流通,以保證有新鮮的空氣進來。同學們也應該到教室外麵多走走,或者做做深呼吸運動,這些都對大腦有益的。隻有足夠的氧氣才能保證大腦良好地工作,也隻有這樣,思維才能更敏捷。

科學研究發現,人的大腦潛力是很大的,現在人們隻是開發應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能長期堅持科學用腦,會有助於大腦潛能的開發。所以,學會科學用腦,養成科學用腦的習慣,從現在開始吧!

2.健腦營養素不是萬能的

你用過健腦營養素嗎?你知道哪些健腦營養素是你所需要的嗎?你知道健腦營養素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嗎?天下有哪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呢?為了使孩子變得更加聰明,他們想方設法買來很多健腦營養素給孩子服用。但是健腦營養素不是萬能的,選擇健腦營養素必須適當,否則的話反而會帶來不好的效果。

小月的媽媽聽別人說,現在的孩子都缺鈣,缺鈣會影響大腦等各方麵的發育,隻有給孩子多補鈣才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於是,她就買了很多補鈣的營養品給明明吃,有時甚至直接讓小月吃很多鈣片。過了一段時間,小月感覺到厭食、惡心,全身浮腫多汗,經常便秘。經過醫生檢查,原來小月的症狀是由於補鈣過量引起的。過量補鈣甚至能對人的視力、血管產生不良影響,進而阻礙大腦的正常發育,小月的媽媽知道後,後悔不已。其實營養大腦,並不能完全寄希望於健腦營養素和一些保健品。隻要我們注意日常飲食均衡,適當得補充一些營養素,就可以達到健腦的目的。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大腦吧!人的大腦是極為複雜的器官,它是一切智慧和行為的物質基礎。雖然大腦的重量隻占體重重量的2%~2.5%,但是它所消耗的能量卻占全身總消耗量的20%。大腦發育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的智力,而大腦發育的關鍵在於能否攝取到大腦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現在市麵上流行的健腦營養素確實對青少年的大腦發育起著一定的作用,但是要科學合理地使用,不能把這些營養素當成萬能法寶。我們知道,大腦的新陳代謝極為活躍。聰穎敏捷、靈活而富有想像力的頭腦,除取決於先天遺傳外,還取決於後天的飲食營養供給的充足與合理。脂肪、蛋白質、糖、鈣、維生素C、維生素E是主要的健腦營養素,它們能增強智力,提高記憶力及反應速度,並能使人精力充沛、情緒高昂,還能消除妨礙大腦正常發揮功能的不良物質,防止大腦老化。比如說:

脂肪:腦成分中的50%~60%是由脂肪組成的,它是腦細胞所必須的營養物質,在支持複雜而精密的腦功能上,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飲食中要注意脂肪量的攝取,可多吃蝦、蟹、烏魚、魷魚、牡蠣、各種魚及豬肉、牛肉、雞肉、核桃仁、芝麻、鬆子、花生米、腰果、杏仁、毛栗子等。

蛋白質:腦成分中的30%~35%是由蛋白質組成的,主宰腦的智能活動,幫助記憶與思考,控製腦神經細胞的興奮與抑製,在運動、語言、神經傳導等方麵起主要作用。最好的蛋白質健腦食品有:去皮雞肉、瘦豬肉、動物內髒、大馬哈魚、金槍魚、沙丁魚及黃豆、豆漿、豆腐、小豆、荷蘭豆、葵花子等。

糖:熱能的來源,是腦活動的燃料。在人體中,腦是消耗熱量最多的器官,腦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全身能量消耗總數的30%。小米、黃米、糯米、玉米、高梁、蜂蜜、番茄、胡蘿卜、草莓、櫻桃、蘋果、葡萄和桃等都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糖分。

鈣:可以抑製腦細胞及腦神經的異常興奮,使腦功能保持在正常的狀態上。如果腦神經和腦細胞中含鈣量不足,會影響人腦的功能,甚至會產生病態性興奮異常、敏感、精神疲勞等症狀。高鈣健腦食品有:骨頭、奶製品、魚類、海帶、紫菜、芝麻、豆腐、黑豆、芹菜、油菜、木耳、橄欖等。

維生素:維生素C能使腦細胞結構堅固,潤滑腦細胞結構,消除腦細胞結構的鬆馳或緊縮。如果腦內缺乏維生素C,會影響智商。含維生素C的健腦食物有:番茄、馬鈴薯、菠菜、白菜、青椒、酸棗、草莓、蘋果、梨、楊桃、荔枝、桂圓、橘子、廣柑、柚子、無花果、葡萄、菠蘿、芒果等。因維生素C容易氧化,遇高溫時易被破壞,所以炒蔬菜時不宜時間過長。而削去皮後的水果最好馬上吃,以免維生素C被破壞。

營養學家指出,正常合理的飲食才是大腦健康發育的物質保證,因為食物中有著豐富的健腦物質。而健腦營養素僅僅在於補充正常合理飲食中所缺的那部分物質,絕對不能替代正常合理的飲食,否則就會本末倒置,適得其反,就像明明的媽媽一樣。

那麼,我們該如何安排日常飲食呢?研究發現,可以多吃大米、小麥、魚、肉、蛋、奶、蔬菜、豆類及豆製品、水果等食物,來攝取足夠的營養以補充大腦活動的能量消耗。

牛奶:補虛的佳品。牛奶含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尤以植物蛋白質所缺乏的蛋氨酸更為豐富。牛奶中所含的乳糖對腦髓和神經的形成與發育具有重要作用,能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牛奶的含鈣量也很高,奶油中還含有維生素A和維生素D,都對大腦頗有裨益,有明顯的改善大腦機能的作用。

芹菜: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A,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更為豐富,還含有較多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這些物質對大腦都頗有益處。

雞肉:有補虛益智的作用,是理想的健腦食物。雞蛋主要成分為球蛋白,包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與人體蛋白質成分相近,進入人體後的吸收率為99.7%。雞蛋中的蛋黃更是健腦的精品,蛋黃中含有多量的卵磷脂,被消化之後,可釋放出膽堿,膽堿進入血液,很快就會到達大腦,與腦中的醋酸結合生成乙酰膽堿。乙酰膽堿是大腦在活動時所必不可少的介質。

動物肝、腎髒: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糖脂質並含有大量的膽堿和鐵。鐵質是紅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經常吃些動物肝、腎髒,體內鐵質充分,紅細胞可為大腦運送充足氧氣,就能有效地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

小米:防治神經衰弱,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鐵、維生素B2等營養素,有“健腦主食”之稱。

硬果類食品:花生、核桃、葵花子、芝麻、鬆子、榛子等含有大量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無機鹽和維生素,經常食用,對改善腦營養供給很有益處。

另外,專家建議,多補充一些富含DHA的食物,也可以健腦。因為,DHA是不飽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縮寫。研究結果表明:DHA是人的大腦發育、成長的重要物質之一。人體必需脂肪酸來維持各種組織的功能,缺乏時可引起一係列症狀,包括生長發育遲緩、智力障礙等。而補充DHA的最好食物來源就是多吃一些魚類,它能夠提供構成腦細胞及提高其活力的重要物質。

所以,要想聰明伶俐,一定要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哦!多吃一些可以使你變聰明的食物,要知道這才是最好的健腦營養素。

3.青春期對智力發展的影響

青春期是人體從童年向成年過渡的關鍵時期。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不僅身體增長較快,而且身體的各個器官也在逐漸趨向成熟。就腦部而言,大腦皮層的內部結構和功能不斷地分化和完善,腦的溝回增多、加深,腦神經纖維變粗、增長,使大腦對人體的調節功能大大增強,興奮過程和抑製過程逐步平衡,分析、理解和判斷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這一時期,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記憶力大大增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家丁·麥裏爾和手下的研究人員一起找到了新的證據,證明性成熟的遲早與智力發展有著密切的聯係。那麼,到底什麼是智力呢?

有人認為“智力是抽象的思維能力”,有人認為“智力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人認為“智力是適應環境思維的能力”,有人認為“智力是學習的潛力”等。但大多數的人都同意傳統的智力觀念,認為智力是一個綜合概念,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幾個方麵,其中,以思維力為核心。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憑著感知的速度和範圍來形容看書為“一目十行”;形容記憶的品質為“過目不忘”;形容思維品質為“才思敏捷”、“對答如流”、“隨機應變”等來說明一個人的智力。在人的一生中,智力的發展水平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但並不是勻速直線變化的。一般說來,出生後的前五年智力發展最為迅速,5-12歲發展速度仍有較大增長,12-20歲智力緩慢上升,到20歲左右智力發展達到最高峰,這一高峰期一直持續到34歲左右。然後直到60歲,智力緩慢下降,60歲以後,智力下降迅速。當然,不同學者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但都表明了這樣一個結果:智力的絕對水平在兒童成長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但它的增長與年齡的增加不是線性的關係,從總體上講,是先快後慢,到一定程度停止增長,並隨衰老而呈現下降的趨勢。可以看出,青春期是學習知識、發展智力的“黃金時期”。

那麼,究竟怎樣來促進智力的發展呢?

首先,大量的教育實踐表明,青少年要想促進自己的智力發展,要經常創造許多情境,主動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智力的學習方法。英國的斯賓塞說:“一個無論怎樣竭力堅持也不過分的,就是在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個體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但也有人認為智力發展就是掌握知識,擴大知識量。例如,在測驗中,僅僅著眼於知識的多少、正確與否,憑借考試結果來看他們的智力發展水平。這種主張正確與否至今也尚無定論。還有些人把智力發展看作是分析綜合能力、抽象能力、記憶能力這類一般的抽象的思考力、記憶力的發展,他們幾乎不去考慮學習的內容,然而他們卻離開了科學的內容,孤零零地去教授觀察、分類、假設等一般方法,這是一種把智力發展當作一般思考力的發展來抓的錯誤觀點。

其次,保持強烈的興趣也能促進智力發展。亞裏士多德曾經指出:思維是從驚奇開始的,一個人對於從周圍世界以及日後從他本身所揭示出來的東西的強烈興趣,是他渴望知識、追求認識真理的誌向的源泉。不管生命是以怎樣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隻有陽光才能使它蘇醒。這一真理會在人的內心引起很大的激動,從而能夠產生各種各樣的猜測,出現各種各樣的聯係和關係,雖然他們還不理解這些聯係和關係的實質。但是,隨著理解的東西越來越多,也就會產生更多不理解的東西,於是他就會更加積極地思考,對知識的追求就更加迫切,這種精神狀態,能使人的智力對於一切必須識記的東西具有特殊的敏感性。一個勤於思考,能靠自己的能力去發現真理的人,也會以巨大的積極性和強烈的興趣去感知和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