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學習和校園裏的那些事兒(1)(2 / 3)

德國“數學王子”高斯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他非常善於思考,對周圍的一切總是保持著強烈的興趣。小高斯10歲時,有一次他的數學老師讓他們全班解答一道習題:“立即計算出‘1+2+3+4……+100\u003d?’的答案”。這個題目在今天早已家喻戶曉,可是在那個時候,那個場合,對於一群小學生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算出這麼長的算術題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孩子們都想爭取第一個算出來,立刻開始在草稿紙上做了起來。隻有小高斯遲遲沒有動手,他在想,難道一定得經過這麼複雜的計算過程嗎?這個時候,老師看見了他,走上前問他怎麼了,為何還不開始計算。小高斯說他已經知道答案了,是5050。老師十分詫異,問他是否提前做過這道題。高斯於是告訴老師,他通過觀察發現了這一組數字中1加100等於101、2加99等於101……這樣的等式一共有50個,因此這道題可以化簡為“101×50\u003d5050”。“真是太精彩了!”老師讚揚地說。通過小高斯的例子可以看出,多思考可以將人自身更多的潛能開發出來。愛迪生說:“就像鍛煉肌肉一樣,我們同樣可以鍛煉和開發我們的大腦……恰當地鍛煉、恰當地使用大腦,將使我們的思維能力得到加強和提高。而思維能力的鍛煉,又將進一步拓展大腦的容量,並使我們獲得新的能力。”

所以,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再加上對周圍世界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善於思考、勤於思考,隻有這樣,你的智力才可能得到發展。

4.你是怎樣思維的

青春期在人的思維發展上是一次質的飛躍,是個體思維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雖然他們的思維還需要具體形象的支持,但思維水平與兒童時期的相比較,已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形式向以抽象邏輯為主的思維形式過渡,在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自覺性等品質方麵已有了明顯的進步。

青春期初始,由於個體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開始理解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中的一些複雜的因果關係,同時由於自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他們已經常常不滿足於課本知識,而是將思維的觸角指向社會。因此有人說,青春期初期的個體喜歡懷疑、爭論、辯駁,不輕信教師、家長或書本上的權威意見,而是要經常的獨立地、批判地對待一切。這體現了思維的批判性特點。

當然,青春期個體不但能夠批判地對待他人的經驗和書本上的知識,而且開始能夠比較自覺地對待自己的思維活動,開始能夠有意識地調節、支配、檢查和論證自己的思維過程,這就使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有了更大的獨立性和自覺性。但是由於青春期初期,個體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因而容易產生片麵性和表麵性,比如說:青少年有時喜歡毫無根據地爭論,他們懷疑別人所說的一切,堅持己見,但是又常常論據不足;有時又孤立地、偏激地看問題,如把勇敢理解為粗暴或冒險,甚至有時會以破壞公共社會準則來比誰更勇敢。

到了青春期後期,個體思維的發展具有更大的組織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獨立思維能力也有了較大的發展。青春期後期個體思維的批判性在學習過程中,表現為喜歡探求社會、自然現象的根本原因。對於自己和別人提出的觀點,都采取不願意輕信盲從的態度,要求具有說服力的邏輯論證。他們能夠自覺地要求從本質上看問題,而不像兒童那樣往往迷戀於事物的表麵現象。同時,他們學會了比較全麵地看問題,力求從事物的聯係和矛盾上來處理事務的本質。例如:生產的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政治改革與經濟改革的關係,前途、理想與現實職業選擇關係等等。因此,青春期個體不但開始考慮書本知識與社會經驗的聯係以及正確性,而且開始考慮思維方式的正確性。由於青春期個體逐步學會全麵深刻地分析客觀事物規律性和思想方法的正確性,就為他們的思維向更高水平發展及掌握哲學思維提供了前提。

那麼,該如何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呢?思維是智力的核心,人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思維活動,因此我們要想方設法地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除了提高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論證等能力外,還需要特別注意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因為良好的思維品質是提高思維能力的重要保證。良好的思維品質主要表現在:

1、思維的廣度。要求我們要善於全麵地觀察問題、考慮問題,並且學會運用多方麵的知識經驗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在認識和處理問題的時候,不要隻局限於一點、一線、一麵,要把思維的空間擴大,從而進行全方位的觀察與思考。

2、思維的深度。一般思維深刻的人在進行思維的時候,總是善於透過表麵現象深入到問題的本質,善於揭示事物產生的根本原因,並且善於預見事物的發展過程和結果,會從事物的聯係中來靈活處理問題。

3、思維的靈活性。通常是根據情況的發展變化,靈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徑來解決問題。這種思維是一種變動的、調整性的不斷優化的思維。它的特點是根據不斷變化的情況、條件來改變自己的思維程序和思維方法,對問題及時做出恰當地處理。在市場經濟中,一些商家提出了“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優,人優我變”的口號就體現了思維的靈活性品質。

4、思維的創造性。這是思維的高級形態,是智力的高級表現。它能夠在突發情況或困難麵前采取正確的對策,獨特新穎地解決問題,任何創造、發明、革新、發現等,都是與思維的創造性聯係在一起的。

21世紀人類社會正朝著知識經濟轉型,知識的創新是核心,因此,同學們一定要積極培養自己適應社會變化的思維能力,以迎接21世紀的挑戰。

5.男生比女生聰明嗎

我們常聽很多人議論男生比女生聰明,這實質上是在智力發展方麵判斷男女孰優孰劣的問題。在中學,很多同學根據名人名家中男的多於女的,或者班上男同學成績遠比女同學好便認為男生比女生聰明,甚至連女生也常常自歎不如男生,從而產生自卑心理,喪失學習的進取心。那麼,男生比女生聰明的說法到底對不對呢?

事實勝於雄辯。讓我們翻一翻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和調查報告,看一看男、女兩性在智力方麵究竟有沒有差異,有什麼差異,為什麼會有這些差異?

早在本世紀30年代,英國就有學者做了相關調查。他測驗了各年齡階段的兒童近9萬人,結果發現男孩和女孩的智力平均水平沒什麼差異。他甚至還比較了同一天出生的男孩和女孩,發現他們也不存在智力上的顯著差異。我國近十餘年的研究也說明了這個問題。衛生部曾對我國的青少年做過一項調查,結果表明:女性的成熟期平均在13歲;男性的成熟期平均為14.5歲。也就是說,我國的女孩比男孩早成熟1.5個生理年。我們知道,人的智力水平同他的生理成熟基本上是成正比的,女孩的生理成熟既然早於男孩,那麼,在這個時期她的社會感受能力、經驗分析能力和意識承受能力肯定會優於男孩。這也就形成我們平日隨處可見的,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女生的學習成績比男生好的現象。但是,在女孩子第二性征出現之後,生理上的成熟會逐漸變得緩慢,在15歲左右還會有一個記憶發展的暫時停滯階段,這盡管是暫時現象,但還是會給初中、高中的女孩帶來一定的影響。而與此同時,男孩在15歲左右無論在生理成熟還是在心理成熟上都在突飛猛進的發生變化,他們的接受能力、分析能力、聯想能力會變得優於女孩。這種能力落實到成績上,自然就表現為女生的成績不如男生。實際上,這種狀態是非常短暫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發育的成熟,女孩的記憶力會自動恢複。以後,男性和女性的智力發展基本上同步。類似的研究還有很多很多,大量的結果都證明:男生中智力水平高的多於女生,但男生中智力水平低的也多於女性。總體來說,男生和女生在智力發展水平上沒有什麼明顯區別,男女生一樣聰明,隻是在智力發展的某些方麵存在著差異,但這個差異並不能說明誰比誰更聰明,而是說明誰比誰在某一方麵更擅長,並且這種差異不是固定的、直線式的,而是隨著年齡增長和智力活動內容而發展變化的。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在感知覺方麵,男生的視覺能力,特別是空間視覺能力明顯優於女生,而女生由於觸覺和痛覺闕限較低,因而比較敏感,嗅覺、味覺比較靈敏;對聲音的辨別和定位,對顏色的知覺等方麵優於男生。

在記憶方麵,女生一般偏重於機械記憶和形象記憶,記憶麵較廣,量較大,短時記憶較優,而男生傾向於理解記憶,在廣度上雖不如女生,但比較深入,記住的信息能保持比較長的時間。

在注意方麵,男生的注意多定向於物,喜歡擺弄物體,喜歡操作;而女生的注意多定向於人,喜歡探索人生。

在思維方麵,女生的心理感受性較強,情感較細膩,敘述事件常常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因而善於形象思維,通過書本或課堂聽講獲取知識的能力較強,處理問題時注意部分與細則,但對全局與各部分之間的聯係把握較差,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如男生;而男生多偏於形象思維,邏輯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較強,獨立思考較多,處理問題時較為重視全局與各部分之間的聯係,但對具體細節的注意不夠。

在興趣愛好方麵,一般來說男生比較喜歡數、理、化等學科,而女生比較喜歡具有鮮明生動、直觀特征的學科,如語文、外語、曆史、地理、生物等。男生學數學的能力較強,在數學的解題靈活性、變通性、敏捷性方麵占優勢,但在在掌握知識的基本功、解題的基本技能和準確性方麵女生占優勢。再比如說作文,男生在敘述、描寫、對事物的觀察、運用詞彙等方麵不及女生,但善於標新立異,結構不拘一格,因而又以思維的靈活性彌補了語言方麵的不足。

從以上所述可以看出,男女由於在生理、心理特征方麵的不同、興趣愛好的不同,可能會造成智力上的差異,但這種差異並不是指男女智力有高低之分,況且這種差異又不是一時可以清除的。所以,我們既要看到男女兩性智力發展的均等,也要看到各自的優劣所在,通過各種努力使優勢方麵得到充分發揮,使薄弱方麵得到更好發展。特別是女同學,應正確看待男女生的智力差異,樹立女生並不比男生笨的觀念,按照自己的心理特點、智能優勢,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通觀古今中外,婦女界不乏卓越人才,如瑪麗·居裏、雷潔瓊、謝希德。據報道:今年高考廣西文、理兩科第一名桂冠,均被柳州市第一中學兩名女生摘得。而對於男生來說,千萬不要歧視女生,大家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6.考試期間的膳食安排

充足的營養是激發大腦功能的物質基礎。一個營養充足的人,才會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才可以長時間高效地工作。尤其在考前緊張的複習期間,高度緊張的大腦勞動,要消耗大量的營養。此時若營養跟不上,容易引起大腦疲勞,造成注意力,記憶力下降,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因此,科學合理地安排考試期間的飲食,對增強記憶力,保證大腦功能的正常發揮有著重要的作用。

科學合理地安排飲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保證蛋白質的充足供給。蛋白質是維持人體健康和從事複雜智力活動所需要的基本營養素,是腦細胞興奮和抑製過程的主要物質基礎,對記憶、思考、運動、神經傳導有著重要的作用。複習考試期間我們每天應多吃一些含蛋白質高的蛋類、牛奶、瘦肉、魚肉、豆製品等食物,以保證蛋白質的供應。

2、三餐安排合理,早餐要吃飽,有乳、蛋、動物食品,也要有澱粉類食品以提供熱能;午餐要吃好,葷素搭配,粗細均勻,有一定的蔬菜,提供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晚餐清淡。除了三餐外,下午加一次點心,晚上看書時間較長時可以喝一杯牛奶來補充能量。

3、營養的供給和分配應按時定量,不要隨意打亂生活規律。少食、多餐不僅有助於減輕考生的緊張與疲勞,還能降低厭食。在控製總量的前提下,增加進餐的次數,把每日三餐變成每日四餐、五餐,如此既可降低厭食,也同樣可以保證考生獲得一天所需的營養物質。

4、一般來說,人在精神緊張時,體內的維生素B1、B2、B6等消耗將會增加。這是因為在大腦中,各個細胞間的聯係主要由神經遞質來傳遞,這些物質在合成時,需要維生素B、C等的參與。加上腦的能量主要來源於葡萄糖的氧化來供應,在其氧化供熱能的過程中需要消耗維生素B1、B2,所以在緊張用腦時期,這些維生素的消耗必然增多,如果能及時地補充所消耗的維生素,則有利於大腦進行高效率的功能活動。反之,如供應不足,則會影響大腦的工作。

5、保證充足的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特別是有色的蔬菜和水果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和葉酸等,對人體代謝起著重要的作用。維生素B1通過對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作用,影響大腦的能量供應。蔬菜和水果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防止因腦力勞動緊張而出現便秘。蔬菜和水果是膳食中礦物質的重要來源,如鈣、磷、鉀、鎂、鐵等,是一類呈堿性的食品,通過改變血液中的pH值來促進大腦活力。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增加腦組織對氧的利用,增加腦組織的活力,使人精力充沛。水果中的有機酸可以幫助消化,促進食欲。

6、多喝水。水具有調整體內物質代謝的作用,是血液的主要成分,能夠不斷將氧氣和營養物質輸送給大腦,又不停地將大腦的代謝物——二氧化碳帶走,從而使頭腦思維敏捷,反應快,精力充沛。每天至少要保證1500ml—2002ml的攝入量,這樣大腦工作所需的氧才能得到及時地供應,切忌以喝飲料代替喝水。飲用水也有講究,一般要少量多次飲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去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