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背景
時間
結果
雞肉貿易戰
歐盟
歐盟對美國進口雞肉征收高額關稅並進行價格控製,美國反製,提高對西歐工農產品的進口關稅
美國即將步入“大通脹時代”
1963—1964年
雙方和解,美國降低37%平均關稅,換取歐洲降低35%平均關稅
日美貿易戰
美國
美國在紡織、鋼鐵、彩電、汽車、半導體、電信等行業,對日本發起反傾銷調查或做出不利裁決,並通過了301條款、超級301條款,對日本進行製裁和限製
美國經濟滯漲,日本飛速崛起
20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90年代初
日本多次自願限製出口、對美國開放市場,並簽署了《廣場協議》。20世紀90年代初,因泡沫破裂陷入蕭條
美加貿易戰
美國
美國對加拿大木材進行反補貼調查,並征收懲罰性關稅
美歐多國經濟下行
1982—2001年
雙方簽訂軟木協議,但是每隔幾年就會因為木材出現貿易摩擦
麵食產品貿易戰
美國
美國對歐洲柑橘類產品的準入製度不滿,並對麵食產品征收關稅。為了報複,歐洲對美國的核桃和檸檬征收關稅
美歐多國經濟下行
1985—1986年
雙方達成和解,歐洲損失不大。但農產品一直是美歐貿易摩擦的一個焦點
續表
貿易戰
發起國
貿易戰形式
發生背景
時間
結果
香蕉貿易戰
歐盟
通過許可證製度、配額製度等對香蕉進口進行限製;美國動用301條款對歐盟實施關稅報複
歐共體(歐盟)成為強大經濟體
1993—2012年
雙方達成協議,美國終止實施報複性關稅措施
鋼鐵貿易戰
美國
對進口的主要鋼鐵品實施為期3年的關稅配額限製或加征高關稅
全球鋼鐵產能過剩
2002—2003年
歐盟、亞洲鋼鐵行業受損,2003年底,美國取消對鋼鐵的保護性關稅
(資料來源為公開資料及世貿組織的統計數據)
20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貿易摩擦數量不斷增多。世貿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貿易摩擦大多發生在歐、美、日等少數幾個貿易大國之間。其中,美國基本主導了世界經濟中規模較大的主要國際貿易戰。特別是從1974年頒布“301條款”以來,美國共啟動了125項“301調查”,中國1、歐盟、日本、加拿大、韓國、巴西等多個世貿組織成員都屢次成為調查對象,其中部分成員被迫對美國企業開放市場或是成為美國實施報複措施的目標。
貿易摩擦效應研究顯示,貿易摩擦的結果隻有兩種:第一種,貿易摩擦使所有國家(包括博弈方)的利益都受損,特別是在關稅戰
1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之前,美國曾5次對中國發動“301調查”,不過時間都較短,以和解告終。
續表
中,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受益;第二種,特定條件下(一國進口需求價格彈性相對較高),規模相同的國家之間的關稅戰使雙方均受損,雙方有相互侵害的能力,而規模不同的國家間的關稅戰往往是大國得益而小國受損。但即使這樣,也可能產生意外的影響。比如,美國為保護國產汽車行業,對歐洲汽車征收高關稅,美國汽車行業確實在很大程度上避開了國外的競爭,但最終也因此喪失了快速實現現代化轉型的機會。最終美國車企走了數十年的下坡路,克萊斯勒和通用汽車不得不宣布破產。
黑格爾曾經說過,人類從曆史中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都不會從曆史中吸取教訓。
現在,全球國際貿易緊密聯係,國家與國家之間貿易往來日漸頻繁,國際貿易額不斷擴大。但是隨著貿易成本整體呈下降趨勢,國家間的貿易保護主義也再度抬頭,貿易摩擦不斷升級。2018年上半年,美國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歐盟、北美貿易區、土耳其等國家和地區大量加征關稅,發起了貿易戰。到目前為止,鋼鐵、鋁業、汽車、農產品、消費品等行業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300年前,在現代經濟學開山之作《國富論》中,亞當·斯密提出專業化分工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終極源泉,分析了專業化分工與自由貿易的關係;200年前,李嘉圖提出比較優勢原理,奠定了現代貿易理論的基礎。之後,世界主流經濟學家也在不斷完善基於比較優勢原理的貿易理論,並形成了被載入經濟學教科書的自由貿易理論,成為各國經濟學家和政策製定者倡導自由貿易的學理依據。在過去三分
之一個世紀中,自由貿易給世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和發展,所創造的財富給全人類帶來了最美好的時光。因此,盡管自由貿易的進程並非一帆風順,但以自由貿易為核心的經濟全球化仍然是當今世界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現在,世界又一次處在曆史性關頭,我們不得不麵對一次逆全球化或全球化的調整期,從貿易保護主義到真正的貿易自由,可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