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探險記係列(二)》(2)(1 / 3)

遨遊天外世界——太空探險

從人類首次眺望星空的那一刻起,宇宙的神秘莫測就使人思緒萬千。最早的文明古國已經開始研究天體的運動規律,並把獲得的知識用於記載時間,開始對大自然的各種威力進行探索。迄今為止,人類已經走過了漫長的征程。從簡單的望遠鏡的發明到早期火箭的發射,再到後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使用,還有此後太空探測器的發送,這些都為進一步探索太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遨遊太空曾經是個夢想,但它現在已經成為事實。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人類已經衝破地球的束縛——到月球上漫步,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

人類的第一次太空遨遊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裏加加林乘“東方1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繞地球飛行一周後安全返回地而,成為遨遊太空的第一人。這一天也是人類征服太空曆史上的偉大曰子,從而開始了載人宇航的新時代。加加林也成了開創人類太空旅行的宇航英雄。

早在1957年10月4日,蘇聯就成功地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人造衛星1號”。一個月之後,蘇聯又發射了第二顆人造衛星“人造衛星2號”,並且在這顆衛星裏運載了一條小狗,它的名字叫“萊卡”,小狗萊卡是世界上第一隻進入太空做環球旅行的哺乳動物。實際上,蘇聯早就計劃把人送上太空,並為此做了各種充分準備。

首先是挑選和訓練宇航員。在蘇聯的一個小鎮,集中了從全國優秀飛行員中選來的12名宇航員,其中之一就是世界上第一位遨遊太空的人——尤裏加加林少校。教練員對這些未來的宇航員進行一係列訓練。

起初是意誌品質訓練和考驗,教練把他們送進飛機飛上天,然後讓他們在森林、河流或其他偏僻、荒涼而危險的地方降落,這可能就是為了使宇航員萬一在返回地球落在山野荒原時,能夠適應、自救吧。接著是電動連蕩、在電燈下烘烤和曝曬、泡到幾乎是結冰的冷水中洗浴、關到箱子中以極髙的速度旋轉,讓他們坐在椅子上,而椅子劇烈地振動、拋起、落下,並且以很髙的速度和很大的力量做大回轉運動。教練員希望通過這些訓練,使宇航員們變得勇敢堅強。

接著是進行模擬訓練,科學家們設計和製造了“模擬器”,模擬器代表將要發射的東方號宇宙飛船,其特征和性能與宇宙飛船在太空中飛行相同和相似。模擬器給宇航員以某些太空條件的體驗,例如失重狀態和寂靜孤獨的感覺等。

失重是一個人身體活動失去重力(地球吸引力)阻礙時所感覺到的一種狀態。在地球上,人體受地球的吸引而產生重量,其行動也受到地球引力的阻礙。在靠近地球表麵的地方,地球的吸引力最大,對人體行動產生的阻力也最大。隨著離開地球越遠,地球的引力越弱,人的體重越輕,對人體行動的阻礙越小。實際上,根據萬有引力定律,一個人的體重與他離地球(地心,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一個在地麵65公斤的人,升到離地麵6400公裏髙空時,其體重會變成16公斤;當離幵地球100000公裏遠時,其體重隻有0.27公斤。在遠離地球的太空中,人的體重可以變得很小,甚至完全失去重量,他可以從宇宙飛船中走出來,在太空中散步,而不致掉下來。宇航員在太空飛行中失重,主要是由於髙速繞地球作園周運動,離心力抵消了地球引力的結果。

有人以為,地球引力減小,不是會使人的行動更輕便嗎?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人們一生下來就是在地球的強大引力下生活的,已經形成了習慣和適應能力,突然失去引力反而很不舒服,甚至產生行動困難。失重對人體的影響很奇特。失重時,一個人的肢體仿佛不屬於他自己,胳膊和腿不聽支配,他不能以平常的習慣方式活動,甚至被浮起來。其他物體也會產生這種失重現象,因此必須把所有的物體全都固定在宇宙飛船上,使它們不隨便亂動或懸浮起來。如果把裝水的杯子倒過來,口朝下,水仍然留在杯子裏,不往外流。失重時,人不能喝到杯子裏的飲料,因為液體不能流進人的嘴裏,當宇航員渴了時,隻好用泵把液體飲料打進口中,或用手像擠牙膏一樣擠壓軟包裝內的飲料。

模擬器內有一張床、一把椅子和一個工作台,幵著一個小小的圓型窗口。每個接受訓練的人,被依次單獨關到裏麵,一名科學家操縱和控製著機器,以製造出各種不同的太空環境和飛行條件,並仔細觀察模擬器中的人,還不時給裏邊的人發送指令。科學家可以自命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向模擬器中的人提出來,而受訓練的宇航員,就使用模擬器中的儀器和工具,努力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醫生嚴密地注視著每一個受訓者,研究各種條件對宇航員身體和精神的影響,使用一些特殊儀器,檢查宇航員的脈搏和血壓,特別注意觀察宇航員接到指令時的反應。

接受訓練的人要在模擬器中度過一段時間。起初,他們處在這種環境可怕的寂靜和孤獨,給人以陰森恐怖的感覺,他們想大聲呼喊、破門逃走。不過,幾天以後就漸慚地適應這種環 境了。

訓練結朿後,科學家和醫生一起,共同挑選出最好的一位宇航員,他的名字叫尤裏加加林。還選了預備者蓋爾曼蒂多夫,如果加加林一旦出了什麼問題不能航行時,就由蒂多夫代替。

加加林27歲,他生於1934年3月9日,是一位身材不髙而討人喜歡的青年飛行員,看上去,他的臉上仿佛總是帶著微笑。當他接到任命他為第一位宇航員的消息時,感到由衷地驕傲,非常髙興。

4月11日,拜科努爾太空中心和橫跨蘇聯國土遍布各地的40個雷達跟蹤站,正在進行緊張的準備工作。在發射場,一些工程師在控製中心研究發射計劃的具體細節,試驗計算機和其它電子儀器的靈敏度;另外一些工程師則檢查運載火箭和宇宙飛船關鍵部件是否正常,還有幾百名士兵,執行著保衛任務。

兩名宇航員加加林和蒂多夫在海濱一個小別墅裏輕鬆地度過了即將去太空旅行的前一天,加加林同蒂多夫打撲克,聽咅樂、聊天。晚上,他們早早就躺在床上就寢,而且覺睡得很香甜。

4月12日早,剛過5點鍾,醫生就把他們喚醒,仔細地複查了加加林的身體,結果發現他的健康狀況非常好,沒有發現任何問題,醫生們很滿意。接著兩名宇航員共進早餐,他們吃牛肉和水果,喝的是咖啡。飯後,加加林穿好特製的宇航服,駕車直奔拜科努爾太空中心。

在拜科努爾,東方號宇宙飛船和運載火箭聳入雲天,準備起飛。火箭髙37.5米,連它所帶的燃料一起,總共有500噸重,而宇宙飛船本身重約4 .5噸。

加加林從容不迫地走向飛船,爬進座艙,一邊檢查艙內儀器,一邊等待起飛的命令。一會兒,從無線電傳來控製中心的聲咅,告訴加加林準備起飛。幾分鍾之後,拜科努爾發出一聲巨大的呼嘯,火箭射向天空。 -

火箭剛剛發射離地,突然的劇烈作用,引起宇宙飛船內部壓力增大,此時的壓力大到使加加林很難移動。他感到自己的脖子好像要斷裂,整個身體好像要爆炸。過一會,壓力幵始減小,加加林也漸漸感到好一些了。

加加林頭戴一頂白色飛行帽,身穿一套笨重的增壓服,外邊是衣褲相連在一起的枯紅色工作裝,躺在彈射椅上。供給他座艙和呼吸的空氣來自設備艙的氧氣瓶和氮氣瓶,其壓力與地麵正常大氣壓一樣。生命保障係統的生活物質可供宇航員用10晝夜。這艘宇宙飛船有兩套控製係統,既可以由地麵控製中心自動控製,也可以由宇航員手動操縱。

火箭頂著飛船,上升到320公裏的髙空,脫去最後一級(第三級)火箭,進入繞地球運轉的軌道。

加加林獨自一人坐在飛船中,在太空飛行,他向外張望,看到了下麵的地球。他發現地球是彎曲形的,以前還沒有誰看到地球是個圓球呢;地球的一邊受太陽光照射,像月亮一樣發光,以前還沒有人看到地球是否發光呢。加加林是身在地球外觀察整個地球的第一個人,他非常髙興、滿心歡喜,並自言自語地說:“噢,好一幅美麗的圖畫,好奇妙啊!”

東方1號宇宙飛船的飛行速度為毎小時28259.3公裏,其軌道近地點為181公裏,遠地點為327公裏,與地球赤道的夾角為64.95度。

加加林感覺到失重現象,他索性做了有趣的實際體驗,他看到飛船窗子上有個小水珠,便伸手去摸,不料他自己立刻就從座位上浮起來了。

在這次太空旅行期間,遍布蘇聯各地的40個雷達站,一直緊緊跟蹤並報告宇宙飛船的位罝,在控製中心,專家們注視著電視熒光屏和計算機,並通過無線電同加加林講話。加加林向地麵控製中心報告說:“飛行正常,經受失重狀態良好。”加加林駕著東方1號宇宙飛船繞地球運行一閣,共飛行40867.4公裏,用了一個半小時。當它完成軌道飛行任務時,點燃了一枚小型火箭,飛船便減慢了速度,脫離軌道而幵始返回地球的歸程。

回來的路仍然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宇宙飛船要從空氣十分稀薄的外層空間重新返回濃密的大氣層。這就涉及進入地球大氣層的速度和角度問題。宇宙飛船在太空中以28000公裏的時速飛行,那裏幾乎沒有空氣阻力,當然也就沒有什麼摩擦力。如果它以這樣大的速度垂直進入大氣層,所產生的巨大摩擦力會形成強烈的髙溫,就將燒毀飛船;另外一種危險是大氣反彈,當宇宙飛船進入大氣層的角度不對時,它就能被重新反彈出去,重新進入太空。在120公裏髙空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宇宙飛船,隻有與包圍地球的大氣球形切麵成5.2?7.2度角時,才能安全返回地球(大於7.2度將被反彈,小於5.2度將燒毀)。為了避免這些可怕的危險,拜科努爾地麵控製中心精確地控製宇宙飛船的飛行方向,以適當的角度進入地球大氣層, 並減低了速度。

盡管如此,東方1號宇宙飛船仍然受到大氣阻力摩擦,使金屬外殼被加熱升溫變成紅色。東方1號宇宙飛船像個大火球一樣,急速地向地麵衝下來。

另一枚火箭點燃了,東方1號宇宙飛船繼續放慢速度,在離地麵7公裏的髙度時,先後打開了兩個降落傘,靠強大的空氣阻力拖住宇宙飛船,幫助它把速度迅速降低到每小時35公裏。最後,東方1號宇宙飛船懸在幾個張開的大降落傘下麵,徐徐下降,輕輕地落在莫斯科東南805公裏的薩拉托夫一個偏僻鄉村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