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探險記係列(二)》(2)(2 / 3)

加加林乘東方1號宇宙飛船遨遊太空,是人類進行的第一次太空旅行,他經受了人類曆史上一次重要考驗,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從而證明了,人體機能完全能承受火箭起飛時的超重負載,也能適應太空飛行中的失重環境,為人類進入太空征服宇宙開創了先例。

蘇聯興髙采烈,每個人都激動得發狂,各地都談論著宇宙飛船的先進,稱讚加加林的勇氣和膽量。按照蘇聯的傳統,給加加林許多獎勵和崇髙榮譽,其中有列寧勳章和十字金章。

加加林乘東方1號宇宙飛船太空旅行的成功,使全世界都為之震動和髙興。每個國家都佩服蘇聯科學家的智慧和加加林的勇敢。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報紙都及時報道了這一消息,並刊登加加林的照片。

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人類征服太空的偉大英雄。不幸的是,他於1968年3月27日在一次意外的飛機失事中遇難。蘇聯政府決定,為了紀念這位人類宇航英雄,在加加林凱旋而歸途經的莫斯科列寧大街上,建立了一座40米髙的紀念碑,在這座紀念碑上麵塑造了12米髙的加加林站像,他目視前方,表明他的心永遠向著太空,向著宇航事業。

太空競賽

從文明萌芽時起,人類就幵始觀測星星,夢想有朝一日能到太空旅行,月球便是一個使人向往的目的地。早在1638年,多明戈就講述了一個坐在天鵝背上到月球上完成某種特殊使命的故事。但是,直到19世紀末期,朱爾斯·凡爾納的作品才真正啟發了美國的羅伯特·戈達德等人,使他們相信,多級火箭能把人類送上月球。雖然戈達德最初的想法受到輿論界的嘲笑,但他還是在1926年成功地發射了一枚液體驅動的火箭,使進軍太空成為現實。20世紀初,一位雙耳失聰的蘇聯人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一直在研究如何用驅動火箭把人送到其他行星的問題。他建議使用液態氫和液態氧作為火箭燃料。這一建議被其他科學家采納,並在實踐中證明是成功的。

德國也一直在進行太空探索方麵的研究。到1932年,德國已經發射了87枚試驗性火箭。後來,維利萊移居美國,成立了“美國火箭協會”,普及了太空旅行的想法。另外一位德國人沃納·馮·布勞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開始和美國科學家合作,他堅信,人類肯定能夠實現到月球旅行的目標。

到1955年,蘇聯的6-7火箭已經能把衛星發射到地球軌道上去;一年以後,馮·布勞恩的軍事小組也具備了發射四級木星火箭的能力。馮在1958年曾經成功地發射了探索者1號,這是美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但是一年前,蘇聯就因發射了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而震驚世界。美國人不願甘拜下風,於是成立了國家航空航天局,從此美蘇之間的太空競賽就拉幵了帷幕。其主要目的是使人能環繞地球的軌道運轉,並最終登陸月球。

第一回合的獲勝者顯然是蘇聯。蘇聯宇航員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人太空的人。他乘坐的 是1961年4月12日上午9點零7分發射的“東方1號”宇宙飛船。在用每秒大約8,045公裏的速度繞地球飛行一個多小時後,他安全地返回地球,引起了世人的轟動。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立即宣布他們能夠並將盡快把美國人送入地球軌道。雖然艾倫·謝潑德1961年5月不滿地球軌道一圈的飛行已經鼓舞了美國人的士氣,但最讓美國人興奮的是肯尼迪總統曾鄭重宣布:“在60年代結束之前,我們要把人送上月球,並保證他安全返回地球。”蘇聯人格爾曼季托夫在加加林之後環繞地球軌道運行了25小時。但使人記憶深刻的是美國宇航員約翰。格倫,他於1962年2月乘坐“友誼7號”宇宙飛船,繞地球飛行了將近5個小時,這使美國人相信他們能夠在太空競賽中取勝。在20世紀60年代上半葉,美國的水星單人宇宙飛船和雙子星座航天器勝利完成太空任務,幵始具備和蘇聯並駕齊驅的條件。在蘇聯的阿列克謝·列昂諾夫1965年完成首次太空行走之時,美國的“雙子星座號”載人飛船正在練習太空對接,目的是讓在飛行器外長時間停留的宇航員能完成外層空間的對接任務。

到1966年,美國和蘇聯都準備把載有3名宇航員的三級火箭發射的月球艙送上月球,美國稱之為“阿波羅計劃”,蘇朕叫做“聯盟計劃”。兩國都遭受了挫折,未能如期完成計劃。到60年代末,他們成功地完成了月球表麵的對接,並能安全地繞月球軌道運行。

人類現在距離登上月球隻有幾步之遙了……

1969年7月,一場災難打碎了蘇聯在登月競賽中獲勝的夢想。蘇聯的“1號火箭”剛剛起飛就爆炸了,隨即毀壞了火箭發射台。這使美國人更加致力於既定的目標——年底之前,實現人類在月球行走的願望。1969年7月16日,幾乎世界上所有的電視觀眾都收看了同樣的電視節目,口睹了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驅動“阿波羅11號”升空,進行一次具有曆史意義的航天飛行。3天後,尼爾·阿姆斯特朗使月球艙降落在月球表麵。整個世界都為他的話語而歡呼:“休斯敦,老鷹已經著陸了。”曆史就這樣被真實地創造出來。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月球上停留了21個小時,他們收集了岩石的樣本,進行了一些實驗,並且把電視圖像發送回地球,這使地球上的觀眾大為驚歎。他們其至還接收到總統尼克鬆打來的祝賀電話!在完成安全對接並重新進入指揮艙“哥倫比業號”後,3名宇航員勝利返回地球,並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他們被視為名副其實的英雄。他們被隔離了3周,隻有一些白色的老鼠相伴,目的是為了確保他們沒有帶回任何“太空蟲”。8月10日,他們終於高興地和家人團聚.

繼“阿波羅11號”登月以後,美國人又實施了6次登月行動,其中有5次成功地繼續了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進行的實驗。未能完成登月任務的是運氣不佳的“阿波羅13號”,因為太空中的一次爆炸使動力裝置艙的一側出現了一個漏洞,險些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幸虧3名勇敢的宇航員洛費爾、海斯和斯威格特設法使受損的宇宙飛船安全返回地麵,才消除了世人的恐慌。此後,由於各方麵的限製,隻剩下4次登月行動了,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正想盡辦法從中獲得最大的收益。當時他們擁有一種新設備叫做“月麵車”——一種四輪的可駕駛車輛。利用它,“阿波羅15號”、“16號”和“17號”上的宇航員對月球表麵做了勘探,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岩石標本。雖然阿波羅計劃於1972年12月終止,但人類還需要重返月球表麵對其進行進一步研究。

人類的星球探索

金星

金星的半徑、質量、密度等與地球接近,是地球的姊妹行星。人們對它的興趣很大,然而,地麵觀測太空所得的資料比較貧乏,對金星的研究充滿了未知數。航天器可以使人們了解它更多的信息。

雖然最初的幾次探測器發射都失敗了,但1962年美國發射的水手2號從距金星35000千米處飛過,成功地實現了航天器首次飛越金星,同時它發現金星表麵溫度高達400多度。1969年至1981年,前蘇聯的金星5號至14號探測器先後在金星表麵著陸成功,執行了多項科學考察任務。美國1978年5月20日發射的先驅者金星1號經過長距離飛行,於同年12月4日到達金星並圍繞它飛行,它用雷達探測了金星地形。先驅者金星2號到達金星後向金星大氣釋放了4個探測器,探測器在向金星表麵墜落的過程中,獲得了金星大氣、雲層、磁場等各方麵的數據。1989年美國發射的“麥哲倫號”探測器又運用綜合孔徑雷達對金星表麵進行了探測。這些探測使我們了解到金星的磁場很弱,表麵氣壓是地球海麵氣壓的90倍。金星12號還探測到了閃電。美國發射的“水手10號”飛船在考察了金星之後,曾3次飛臨水星。是它發現了水星的磁場和磁層,並探測出水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氦。飛船上的兩個攝像機拍攝了多幅圖象,揭示出水星地形是由大量的隕石坑和盆地組成的。

火星

火星很像地球,有堅硬的表麵和四季的交替。在望遠鏡觀測時代,人們還曾認為火星上有人工的運河。人類對火星的興趣一直是非常濃厚的,因此到現在已經有20多艘飛船執行了探測火星的任務了。1962年前蘇聯發射了“火星1號”、“宇宙21號”,美國發射了“水手3號”,但均遭到了失敗。1964年1月28日美國發射的“水手4號”於1965年7月14日在距離火星的一萬公裏的高空成功掠過,獲得了第一批火星的照片。1974年,前蘇聯發射的“火星5號”宇宙飛船首次拍攝了火星的彩色照片。隨後兩國又相繼發射了多個繞火星飛行的軌道器,更加詳細地了解了這顆行星的情況。

1976年,美國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登陸器分別在火星上降落,並在降落的過程中,測量了火星大氣溫度的分布情況、大氣壓的情況。火星上有幹涸的河床,有流水衝擊的特征,這表明在過去有過大量的水。海盜號飛船的分析結果表明火星大氣和表層物質中沒有有機分子存在。攝像機監視結果也表明火星上沒有生命活動的跡象。因此我們也許可以下結論說,火星表麵現在可能沒有生命,如果更嚴格的說,是沒有與地球上類似的生命。人們不僅對火星感興趣,也對火星的兩個衛星感興趣。在1988年7月7日和7月12日,前蘇聯發射了火衛飛船1號和2號繞火衛一飛行並著陸。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有望在下世紀初直接登上火星進行實地考察,徹底弄清火星生命問題。因為它是太陽係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在人類踏上火星之前,將進行一係列的準備。

1993年,美國“火星觀察者”探測器在進入環繞火星的軌道之後,與地球失去聯係,導致計劃失敗。1996年12月,美國又發射了“火星探路者”探測器,經過7個月的星際飛行,在火星的阿瑞斯平原著陸。火星探路者攜帶了一個六輪小車,可以在火星的表麵漫遊,因而叫做火星漫遊者,價值2500萬美元。它分析了火星岩石和土壤。照片證實了海盜號的結論,火星上曾發生過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