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號和泰坦尼克號盡管是姐妹船,但是一些細節部位並不一樣。在經過奧林匹克號首航的觀察發現,A甲板的乘客會被水霧淋到,貫通B甲板的散步走廊利用率不高。這兩處缺陷都在泰坦尼克號上得到了改進,其中B甲板的一部分被改裝為頭等艙豪華套房的私人專用露台。
泰坦尼克號被認為是一個技術成就的定點作品。泰坦尼克號更津津樂道的是安全性。兩層船底,由帶自動水密門的15道水密隔牆分為16個水密隔艙,跨越全船。16個水密(不進水的)隔艙防止她沉沒。奇怪的是,這些水密隔艙並沒有延伸得很高。頭兩道水密隔牆與最後的五道,隻建到了D甲板。中間的八道牆則隻設到了低一層的E甲板。雖然如此,其中任意兩個隔艙灌滿了水,她仍然能夠行駛,甚至四個隔艙灌滿了水,也可以保持漂浮狀態。當時的人們再也設想不出更糟糕的情況了,所以《造船專家》(The Shipbuilder)雜誌認為其“根本不可能沉沒”。一個船員在航行中對一個2等艙女乘客西爾維亞·考德威爾說:“就是上帝親自來,他也弄不沉這艘船。”
悲慘之旅
1912年2月3日,泰坦尼克號完成了裝潢工作,處女航最初被定在了3月20日。但奧林匹克號在1911年9月的那次倒黴的碰撞(與皇家海軍的霍克號巡洋艦相撞)耽擱了泰坦尼克號的最後收工。她的處女航被安排在了4月10日。在此之前,還要在4月1日進行海上試航。一切圓滿。泰坦尼克號於3日抵達南安普敦港,停泊在41號錨地,等待10號那天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作為不愉快的小小插曲,由於南安普敦港煤炭工人罷工,加煤工作遇到了一點挫折。IMM公司不想再推遲泰坦尼克號的處女航,所以從公司所有停泊在南安普敦港的郵船煤艙裏搜刮幹淨了所有的煤塊。
1912年4月10日,在南安普敦港的海洋碼頭,“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啟程駛往新世界。船長叫約翰·愛德華·史密斯(Join·Edward·Smith)。碼頭上擠滿了乘客、來送行的家屬、行李搬運工和海關的檢查人員。上午11點,一號煙囪噴出了白色的蒸汽。29台鍋爐中的25台開始依次生火。中午12點整,泰坦尼克號在拖船的拉動下慢慢離開了碼頭。兩個外側螺旋槳開始攪動南安普敦港海水。泰坦尼克號依次駛過了停泊在港口中的莊嚴號(不是後來德國賠償的那艘)、費城號、聖劉易斯號、海洋號和紐約號郵船,鳴笛向它們致意。這艘46000噸的大船似乎對其它船隻很有吸引力。當它即將起航時,另一艘定期航船紐約號因為在水中移動的體積龐大,造成水流大量回填吸引力幾乎撞上了她的船體,導致了一小時的誤點。泰坦尼克號的拖船伏爾甘號把紐約號的船身頂了回去。世界上最大的郵船開始了它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航行。泰坦尼克號將乘客分為三個等級。三等艙位在船身較下層也最便宜,這一類的乘客身份多為計劃在大西洋對岸營造新生活的移民;二等艙與一般客房的裝潢擺設,其實具備與當時其他一般船隻的頭等艙一樣的等級,許多二等艙乘客原先是在其他船隻上定位頭等艙,卻因為了泰坦尼克號的航行,將煤炭能源轉移給泰坦尼克號而作罷。一等艙是整艘船隻最為昂貴奢華的部分,當時世界最富有的幾位名人就在這趟旅程上。
當天晚7點,泰坦尼克號抵達法國瑟堡港。另一批乘客和貨物搭乘“遊牧”號和“交通”號兩艘專用擺渡船登上了泰坦尼克號,包括美國富翁阿斯特和瑪格麗特·布朗夫人——後來被報紙稱作“永不沉沒的尊貴的布朗夫人”。第二天中午,泰坦尼克號抵達愛爾蘭的昆斯敦。一批對新世界充滿憧憬和希望的愛爾蘭移民登上了船。一個乘客在這裏上岸,他拍下的照片後來成了泰坦尼克號的絕版照片,今天在收藏家眼裏價值連城、
按照伊斯梅的命令,泰坦尼克號在第二天就把速度加快到了25節。盡管認為卡納德公司隻求快速的策略降低了公司形象,但白星公司也很想得到藍飄帶來炫耀一下。一路上,泰坦尼克號沒有發生什麼大事。船上的電報員菲利普忙著替頭等艙乘客們拍發昂貴的私人電報,大多是報平安的和股票買賣交割的指令。
1912年4月14日晚,“泰坦尼克”號以22.3節的速度航行,船艙內的人們有的休息,有的狂歡,他們沒有想到死亡正悄悄地向他們逼近。由於這天晚上風平浪靜,船長對危險也沒有太多的在意。當船長接到附近很多船隻發來的冰情通報時,趕快命令瞭望員進行觀察,誰知瞭望員竟忘記了帶望遠鏡,隻能用肉眼觀察。他當然看不到遠處的冰山,再加上這年冬天比較暖和,冰山在海洋裏就漂得更遠了,也增加了他觀察的難度。由於大家對危險的警惕放鬆,當夜23點40分,瞭望員弗雷德裏克.弗利特發現遠處有一塊黑影並在迅速變大時,他意識到了危險,於是他拿起電話向前艙報告,說發現前方有冰山。前方接到電話後立即采取措施,命令船隻減速,向左轉舵,往回走,可是還沒有來得及執行成功,航船就撞到了冰山上。由於撞擊力過大,船底承受不了,於是鉚釘被毀,鉚釘斷裂後,海水就進入了水密艙,當時的進水部位有5個,超過了“泰坦尼克”號水密艙隻能承受4個的限度,所以當時航船大量進水,但是人們並沒有意識到。
撞到冰山後,船被命令停了下來。一些乘客來到甲板上欣賞夜景,而此時船上有三根煙筒柱子突然發出了很大的響聲。史密斯船長得到通知後,和哈蘭-沃爾夫公司的首席造船工程師托馬斯.安德魯一起去檢查發生了什麼事,檢查過4個水密艙之後,發現事態巳經很嚴重了,沒有辦法搶救了,一兩個小時後船就會沉沒。此後船迅速地下沉,於是史密斯船長下令,救生艇準備救人。同時“泰坦尼克”號發出了“CQDMGY”的呼救信號,不久又發出了SOS求救信號。大西洋上的很多船隻都收到了求救信號,如法蘭克福號、弗吉尼亞號。他們接到信號後趕快趕來營救,但是時間太緊了,此時離泰坦尼克號船比較近的一些客船卻由於電報員的原因而耽擱了對它的救助。
由於船迅速下沉,人們感到萬分恐慌,因此搶救工作進行的非常不順利,而且非常混亂,救生艇工作更是亂七八糟。婦女和兒童先登上救生艇,但是一些救生艇還在半空中就被放了下來,還有一些人為了自己逃命而不顧別人,強硬地擠到船上,讓很多人無法登船,有651人登上了救生艇,剩下的就被淹沒了。
淩晨1點35分,鍋爐室進水了。2點10分,最後一封呼救電報發出。2點13分,29台大型鍋爐互相衝撞著砸破4個水密牆,船頭部位被砸開了大洞,海水進入。2點17分,海水又湧人中央電力控製室,電源被破壞。2點18分,“泰坦尼克”號船身斷為兩截。2點20分,“泰坦尼克”號沉人了水中。1503名乘客和船員隨它而去。
多麼悲慘,搭上救生艇的人隻是一小部分,而大部分乘客在沉船時一起沉人海內,其中有的是被冰冷的海水凍死,很多乘客的屍體都沒有找到,讓人非常痛心。
3點30分,最先趕到出事現場的是卡納德公司的客船卡帕西亞號,此後其他的船隻也參與到了救援工作,救援工作一直持續到早上8點30分,共12個救生艇被救出,隻有705人生還,其他的就找不到屍體或死亡了。當時人們為之舉行了一次悼念儀式,情形非常感人。
“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消息,讓西方世界大為震驚。大西洋兩岸許多國家都為死難者哀悼,舉行了很多的紀念活動,很多的國家降了半旗以表示悼念。英國國王和德皇威廉二世都發了吊唁電報。
沉沒之謎
“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原因一直是人們探索的焦點。專家們普遍認為,冰山撞擊可能並不是致命原因;冰山撞擊來得太突然,加上輪船的速度稍快,再加上鋼板較脆,是這一悲劇發生的真正原因。然而,情況有了變化。1985年,巴拉德和他的探險隊在大西洋底對泰坦尼克號的殘骸進行勘察時,在其右舷的前下部發現一個直徑恰好是90厘米的大圓洞。艦艇專家研究後認為,泰坦尼克號是被一種功率強大的激光束擊穿後,底艙進水而沉沒。而事實上90厘米這個甚至隻要一把雨傘就能補全的洞口是不可能使船沉沒的。
而有一份絕密檔案有這樣的記錄:“據幸存的泰坦尼克號船員證實,海難發生時,他們站在泰坦尼克號的甲板上觀察,發現大海中有一些奇怪的‘鬼火’神出鬼沒地運動著,這些撲朔迷離的鬼火,像是從一艘來曆不明的‘幽靈船’上跑出來的。”
一直被人們指責為見死不救的“加利福尼亞者”號船長洛爾德,當時所指揮的船就在附近海域,他也堅持認為,當時從船上能清楚地看到另一艘來曆不明船隻的“鬼火”。
後來,科學家們在對船體拍攝的6幅水下照片中,發現8個來曆不明的神奇發光體。研究人員經電腦進行詳細分析後發現,確實有一些來曆不明的人造發光體圍繞著“泰坦尼克”號,它們類似世界各地的許多目擊者見過的那種能量凝聚體。
於是,科學家由此得出一個令人震驚的結論:泰坦尼克號是意外遭到不明潛水飛行物射出的激光束的攻擊而進水沉沒的。這些海中不明潛水飛行物似乎來自地球外。
什麼是事情的真相,也許關於泰坦尼克號,真相將是個永遠的謎……
鏈接
永不沉沒的人性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