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執著前行,堅定發聲(3 / 3)

這一論斷出自倪光南在企業信息化高級論壇暨全國第十二屆CAD/CG學術會議上所做的報告。在報告中,倪光南指出,中國政府在2004年的采購將會達到96億元,如何運用好這批巨大的采購,對中國軟件產業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同時,倪光南還指出,國家在推廣信息化工作時,不能“重硬輕軟”。

倪光南所說的“重硬輕軟”指的是在信息化工作中,重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計算機硬件設備的購置,忽視係統開發和軟件開發工作。這種觀念會導致信息化流於形式,難以發揮真正的作用。

對於這種“重硬輕軟”觀念產生的原因,倪光南進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在計算機發展初期,軟件並沒有顯示出重要的地位,當時的硬件研發是主角,軟件研發充當配角。但隨著計算機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軟件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高,麵對這種情況,就應該及時改變“重硬輕軟”的觀念。

軟件的地位之所以越來越高,是因為軟件是知識的結晶,相比於硬件存在物理上的極限,軟件的上限要更高。軟件產業十分注重自主知識產權,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的信息安全和綜合國力。美國作為世界頭號軟件大國,在21世紀初,軟件的本國提供率就達到了97%,而中國當時的本國軟件提供率隻有30%。

對於中國軟件企業的發展道路選擇,倪光南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印度在最初進行的“軟件出口”,主要是為美國軟件公司進行加工,其並不擁有最終的軟件和知識產權。中國的軟件企業也應該發展外包加工業務,但應該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國內市場。

倪光南認為,當跨國公司將中國市場視為未來最大的軟件市場,全力以赴進軍中國市場時,中國的軟件企業應該依托地緣優勢和對方展開競爭。如果將主要力量依然放在海外軟件代理加工上,就是一種舍近求遠的做法。

倪光南指出,中國軟件產業可以采取內需拉動、整機帶動的方針。利用中國自身巨大的內需市場,支撐自主軟件市場的發展,從而形成中國軟件產業自己的發展模式。在倪光南看來,通過這種模式的帶動,中國軟件產業完全可以擺脫軟件代工的困境,趕上印度的水平。

政府推動軟件產業發展的最主要措施就是實行政府采購。倪光南指出,中國政府采購的規模和範圍都在逐年擴大。1998年中國政府采購規模為30億元,1999年則為130億元,2000年為328億元,2001年則達到了600億元。到了2016年,中國政府的采購規模達到了3萬億元。

倪光南認為,21世紀初的幾年,中國政府的采購規模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也表明中國政府的采購規模將會在未來出現很大的增長,而在這些數額巨大的政府采購中,軟件采購占據著重要位置。

倪光南指出,在2001年,中國政府的軟件采購支出為40億元,隻占中國軟件總體市場的14.1%,而世界上其他國家政府軟件采購可以占到軟件總市場的30%以上。因此,倪光南得出結論,認為中國政府在軟件采購方麵還會有很大的增長。

如何運用好政府采購幫助中國軟件產業發展,是政府機構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同時,中國軟件企業如何能夠從跨國公司的進攻中生存下來,是需要中國軟件企業自身的努力。通過技術攻關,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才能夠穩固企業的發展根基。在倪光南看來,這是中國軟件企業獲得發展的捷徑,同時也是長久生存的必由之路。

第八節 力挺UOF,反對微軟標準

2008年4月2日,“開放文檔協會”公布消息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已經投票通過微軟OOXML成為國際標準。這也意味著自ODF成為ISO行業標準之後,其有力競爭對手OOXML也成了ISO行業標準。在倪光南看來,這一變化將會幫助微軟獲得更多政府合同,並對其競爭對手的文檔標準造成嚴重打擊。

倪光南始終反對微軟OOXML標準加入國際標準行列,他認為這會讓微軟進一步擴大在計算機行業的壟斷。倪光南指出,文檔作為使用最普遍的信息資源,使得文檔格式標準成為了信息領域的一個基礎性標準。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微軟Office軟件壟斷了市場,其文檔格式也就成為了一種“事實標準”。但這些格式是不開放的,用戶必須依賴於微軟的軟件,而這之中包含著很多用戶不知情的私密信息。從這個層麵上來看,用戶並沒有真正掌握文檔信息的控製權。

對於文檔格式的發展,倪光南提到,在2002年,開放文檔格式(ODF)聯盟和OASIS標準組織便製定出了開放文檔格式ODF。這一文檔格式的最大優勢在於可以讓不同程序、平台之間自由交換文件。ODF格式的文檔在很多年後依然可以被最新款的任何一個辦公軟件打開。

同樣在2002年,由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許多國內辦公軟件企業組成的中文辦公軟件工作組推出了國產標準UOF。

在2006年,國際標準化組織就已經將開放文檔格式ODF確立為國際標準,隨後微軟公司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了自己的相關標準OOXML並順利進入快速通道。此後,微軟公司開始在全球範圍內積極“拉票”。

在文檔格式標準領域中,中國的UOF已經成為國際標準的ODF和微軟OOXML的強勁對手。倪光南表示,文檔格式標準最後隻會是一種,盡管當時各種文檔格式標準都提到了融合的觀點,但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中,OOXML、UOF和ODF都不能在實用係統中共存。

倪光南指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文檔格式標準UOF的重要性與當時的TD-SCDMA一樣。TD-SCDMA可以帶動整個中國通信產業的發展,而UOF則可以帶動中國國產軟件,甚至是整個IT產業的發展。

倪光南認為,文檔格式國際標準之爭,實際上就是由誰來製定軟件領域的遊戲規則。微軟本可以與其他企業一起在ODF和UOF的基礎上發展一個統一的國際標準,但現在微軟卻想要將自己的OOXML作為新的國際標準與ODF國際標準展開競爭。在倪光南看來,微軟此舉正是想要以OOXML來一統XML文檔格式的天下。

事實上,如果ODF和UOF能夠融合為新的國際標準,將會打破微軟對實施標準的壟斷,這樣在文檔相關領域,所有企業就能夠展開公平競爭。這時候每家廠商就隻用去兼容一個國際標準,而不是兼容微軟一家的文檔標準。

倪光南認為微軟OOXML不足以成為國際標準,並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由。

首先,OOXML隻支持Windows一個平台,因為無法在Linux等非Windows平台上使用。因此,如果OOXML成為國際標準,那微軟對操作係統的壟斷就會更加嚴重。

其次,在OOXML中包含著大量的微軟私有標準和技術。排除那些相關的國際標準,其中還有許多技術內容,如果OOXML得到認可,那其他廠商想要研發同類產品,就需要繞過OOXML中的各項專利技術。

再次,當時的OOXML隻能使用微軟Office 2007來實現其全部功能。從當時來看,除了微軟Office 2007,沒有哪個產品可以實現OOXML的全部功能。這也使得OOXML與ODF、UOF的轉換器或互操作性是不對等的,因此,當OOXML成為國際標準後,微軟Office在辦公軟件領域也將會取得壟斷地位。

最後,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倪光南指出OOXML對於文化和語言的支持不夠,並不適合中國應用的需求。

正是基於這些層麵的考慮,倪光南才認為微軟XXOML不符合成為國際標準的準則。他認為ODF和UOF要更加成熟,因此,中國應該支持ODF和UOF的融合,反對OOXML成為國際標準。

最終在2008年3月29日結束的第二輪投票期間,微軟獲得了86%的投票國以及75%的P級成員國的支持。其中中國、印度和俄羅斯投了反對票,而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則投了支持票。這一結果表明,OOXML成功通過了投票,成為國際標準文檔格式。

對此,倪光南在《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國家文檔格式標準UOF》一文中寫道:“據報道,歐盟反壟斷部門正就微軟申報OOXML為國際標準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調查,建議我國有關部門也對微軟在中國的類似行為進行深入的調查。”

同時,對於國產UOF文檔標準的發展,倪光南表示:“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UOF標準,帶動中國辦公軟件、操作係統、CPU等核心技術和產業的發展。”

同時倪光南還建議,中國可以效仿丹麥、荷蘭等國家,在公共信息係統中強製采用開放標準的做法,要求采用開放的國家標準UOF,對另外兩個國際標準ODF和OOXML實行標準開放性評估,如果通過了開放性評估和認證,就可以共存采用。

第九節 XP係統停止服務是一個“重大的信息安全事件”

2001年10月,微軟發布了Windows XP操作係統,在2014年4月8日,微軟公司完全停止為XP係統提供補丁和安全更新,在此之前,微軟公司便提醒用戶盡快對自己的Windows XP操作係統進行升級。

在倪光南看來,Windows XP停止服務是一個“重大的信息安全事件”,他建議中國的XP用戶不要升級到Windows 8係統,並在采訪中提出了對Windows XP係統停止服務後出現的問題的解決方法。

微軟停止XP服務意味著其將不會再對XP係統的安全問題負責,這就為依然使用XP係統的用戶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風險。倪光南認為,微軟此舉正是希望XP用戶盡快從XP係統轉移到Windows 8係統所采取的策略。

為證明這一點,倪光南以《2012年度中國軟件盜版率調查報告》的數據進行了說明。《調查報告》中的數據顯示,當年中國的PC中,XP係統占有的市場份額為73.5%,也就是說當時中國使用XP係統的電腦大約有2億台,而在這2億台電腦中,又有84.2%的操作係統沒有升級到Windows 8操作係統。

倪光南指出,當時絕大多數中國的XP用戶都希望繼續使用XP係統,微軟公司的決定並不符合中國PC用戶的願望。因此,微軟公司停止XP服務的做法將會讓中國絕大多數用戶的電腦失去安全屏障。正是在這一層麵上,倪光南認為“XP停止服務”是一個重大的信息安全事件。

倪光南並沒有把眼光局限在這一事件上,他看得想得都更加長遠。他認為中國在應對這一事件時應該做出長遠打算,不僅是為了解決眼前的這一事件,而是為了加強信息安全。現在微軟公司停止了對XP係統的服務,那以後,在更長遠的時間,如果微軟公司停止其他操作係統的服務,中國的用戶還需要繼續被“牽著鼻子走”,去選擇微軟公司推出的新操作係統。

倪光南認為雖然中國是世界上智能終端的最大製造國,但這些智能終端所使用的操作係統卻都掌握在國外企業的手中。如果這種局麵不得到改變,那智能終端製造的利潤和發展就會受到影響。而從大數據角度來看,用戶數據掌握在別人手中,信息安全也無法得到保障。

對於微軟此種舉動是否合理,倪光南並沒有進行過多評價。他認為爭論微軟的做法是否合規並沒有太大意義,應立即采取措施,應對可能到來的風險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對此,倪光南認為應該從長遠角度去思考解決方法。

一方麵,倪光南認為首先應該防止Windows 8係統進入政府領域和重要行業。早在Windows Vista係統發布時,有關機構的專家就確認這種係統架構會讓用戶的電腦被微軟公司高度掌控。基於此,Windows Vista並沒有被列入政府采購目錄之中。

現在,Windows 8與Windows Vista的架構類似,而安全風險也遠超過後者。因此,這一操作係統更不應該被引入到政府部門或重要行業中。

最終,Windows 8係統也沒有被列入到政府采購目錄中,倪光南的這種解決方法得到了實現。

另一方麵,倪光南認為應該接管對XP係統的支持服務,從而保證在微軟終止支持XP後,用戶繼續使用XP係統的電腦而不出現嚴重的安全問題。

為此,倪光南認為應該在中國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庫的支撐下,集中信息安全領域的力量一同攻關,並且采用自主創新的可信技術進行安全加固。這樣,當微軟停止對XP係統提供服務後,可以推出具有公信力的“安全雲服務”,接管近2億台XP係統電腦的服務支持。

第三個方麵,倪光南認為一個根本的解決措施就是自主研發能夠替代XP的國產操作係統,以及創造相應的生態環境。無論選擇使用國外的哪種操作係統,國內的信息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想要從根本上加強信息安全,就要研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係統。

經曆了聯想和方舟的挫折,倪光南自主研發的信心並沒有喪失。雖然在此之後,倪光南沒有加入任何一家公司,但他卻將自己對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都說了出來,供決策者借鑒。

這一時期的倪光南更像是一個鬥士,他高舉著自主研發的旗幟,站在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的最前沿。生命不息,前進不止,即使到了今天,已經年逾古稀的倪光南依然在關注並謀劃著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