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零章 中國航母(3 / 3)

但是即便如此,中國想要補上在材料和動力方麵的短板,依然需要至少一二十年的時間,才能逼進西方發達國家。超越什麼的,暫時不要想那麼多。人家也不是停滯不前,越是到了高精尖的領域,越是難以逼進。再者,全世界一共就倆國家---中國和外國,而國人想要的結果,卻是在千門萬類數以千萬計的產品層麵上,一個不拉的超越外國。

就算中國人身上長虱子,那也必須是雙眼皮的,比外國人的漂亮才行。

因此,對本世界的中國科研人員而言,超越這倆字,真心不是一輩子的事兒。

乙位麵的中國條件好太多了。從一開始,他們就有起碼是20世紀80年代以上的實驗室條件,有整套完善的研究體係可供學習參考,不會走歪路。有近乎完全的成功產品可以參照,不需要千萬次的試錯。他們的研究條件,遠遠超過本世界八十年代的中國。

以此為基礎,進行各種基礎材料的研究,從當學徒開始,到一點點的突破積累,用部分成果換來西方人已經得到的資料充實數據庫。在短短數年間,便擁有了與西方並駕齊驅的基礎,卻在前進的道路上,如同一個乘飛機、一個在步行,超速的不要不要的。

除此之外,大元首玩命的擴張地盤,把盛產各種礦產原料的地皮都納入到要攻占的目標當中。預計在不就得將來,中國將成為乙位麵又一個可能得到全球資源支持的國家。

搞科研,基礎條件很重要。本世界的英美蘇等國,無不是有著類似來自全世界的資源為支撐。殖民地遍及世界的英國,軍事基地到處都是的美國,紅色狂潮席卷大半個世界的蘇聯,都是如此。

相比而言,苦逼的中國被封鎖在原地動彈不得,自家地盤上礦產貧瘠而開采難度大,冶煉難度更大,想要弄出點兒優質鋼材都特別的難。若非有了稀土材料可以當萬金油,很難按照西方技術指標去製造合格產品。

這方麵,具體到發動機上尤其明顯。

歸根到底,搞科研需要積累,是個需要堅持不懈投入的工作,不存在中間停一停、歇一歇的說法,你停一下,人家就超過了。

乙位麵新朝的航母,每一個零件每一個螺絲都是自己造的,雷達和計算機也是自己組裝的,最為古老的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來自於一條不知道幾手的生產線,但要更上一步,自己能研究製造光刻機之類,且有的折騰。保守估計,二十年內,能把資料吃透了,就算高速。

擁有航母,意味著在海軍建設領域的全麵超越,同時也是海軍作戰思想的重大改變。

剛剛摸熟了戰列艦的一代海軍將士,對此是非常陌生的,但卻是必然要走到的一步。因為就在同時,英美等國都已經開始了飛行器著艦和起飛的測試,並嚐試在戰列艦上搭載很原始的飛機。隻要一次戰爭的催化,列強即可能迅速在這方麵作出重大突破。

專門航母的出現,不過是幾年之後的事情。中國看似領先許多,其實還是因為基礎太薄弱,不得不笨鳥先飛而已。

無論如何,在1910年,出現兩條滿排高達43000噸的航母,都是非常驚人的事情。各國都還在拚命把戰列艦往這個噸位上搞,一下子發現那玩意竟然過時,會非常的傷心。

楊浩也不願意讓他們那麼快就回歸正途,必須得誤導列強在戰列艦這條黑路上多走一些時間,走的越遠越好。

1910年的10月,兩條滿載戰機的航母悄悄開進太平洋,宣示著整個乙位麵世界一個全新時代的來臨。隻不過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發揮作用,誰也不知道。

威克島空軍基地上,不斷有巡邏機起飛,向周圍方圓五百公裏區域展開搜索警戒,確保航母編隊的停靠萬無一失。

兩千多海裏外的夏威夷群島上,一群不安分的家夥正在準備搞大新聞,一股空前緊張的氣息,籠罩在這個太平洋戰略中心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