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像這樣,與鬼王相談甚歡,臨別時鬼王還盛情相送的情節若被有心人傳播到修行界,我釋清福豈不成了吃裏扒外的二五仔了?
釋清福苦笑,直到這時,他才更真確地體會到世道人心的險惡。不管了,反正別人愛怎麼說怎麼說吧。
不過,釋清福不知道的是,他的這種應對方式還是讓地藏王很吃驚,也很想不通。
因為通過諦聽,釋清福的一舉一動都在地藏王佛的監聽之中。
當釋清福被鬼王邀請進城時,地藏王很快知道了,但他老神在在,等著看好戲。
因為,有一點,釋清福不清楚,地藏王可是清楚得很。對於修行人而言,雖然他們口口聲聲說要“我命由我不由天”,但實際上,修行者自身所受的業力束縛比普通人還大得多。
有很多時候,選擇什麼陣營,他們根本沒有多少自主性,往往他們的出身和師承就決定了。
因為,在修行界,低階弟子背叛師門,會被所有人唾棄,而且影響又不大,但背叛者自身卻毀了。
而高階的弟子,其自身氣運早就與師門通過功法、法寶、門徒、香火等緊密相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背叛的代價和收益根本不成正比。
而且最關鍵的是,若要背叛對於名聲也是個極大的損害。常有修行者因為名譽受損而修為倒退的,這是因為千夫所指會引動業力變化,從而影響其道心、境界。
而曆史上常有些名士麵臨別人汙蔑或者兩難抉擇時,常常選擇維護名聲,甚至不惜犧牲生命。
所以,除非是自己的陣營麵臨滅頂之災,否則大多數人還是不會選擇背叛的。
說到底,這也是業力的作用,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身份出現在世人麵前,天長日久就會有與之匹配的形象和名聲,很少有人可以隨便逾越,尤其是那些對道德水準要求很高的職業領域。
就比如教師這個職業,雖然日漸良莠不齊,但大部分教師還是遵循著那一套行為規範,與其他行業形成鮮明的不同。
因此,地藏王佛堅信,即便是為了名聲著想,釋清福身為佛門菩薩,麵對佛門不共戴天的仇敵,肯定遲早要表明自己的態度和立場。
而且,佛門菩薩特別要求勇猛精進,不容許信仰不堅定,否則就會境界倒退。
對敵人的態度不堅決、立場不鮮明,無疑是信仰不堅定的表現。
而且還有一點,菩薩和鬼魂,一個聖潔、一個汙濁,天性相克。
地藏王堅信,釋清福對於眾鬼也是如同他當初剛來地獄那會,本能地厭惡,即使忍住了厭惡,也是因為堅決想要度化對方,改造對方,歸根結底還是容不下對方。
釋清福應該隻是表麵上忍受著,但終究是要爆發的。
地藏王心想:“即便釋清福你不知道這樣違心地與敵人言和的後果,但倒時候境界退轉,心神紊亂,又處在敵人的老窩裏,那時候,你不動手,鬼王也肯定會動手的。”
但是沒想到,整整三天過後,釋清福都未表現出任何與鬼王的敵意,境界竟然沒有任何退轉。
地藏王通過諦聽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皺眉苦思:“沒道理啊,釋清福確確實實是佛門菩薩,難道他的境界已經到了那一步?
要知道,本佛爺還是菩薩時,也是在地獄經過上千年磨礪才悟透那一關的。
但若是他真的悟透那一關,那他的修煉速度未免太驚人了,而且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雖然以前我不大看得起他這個佛門的暴發戶,但如果他真的悟透那一關,那就不是暴發戶,而是天縱奇才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不出意外,那顆念珠也很快要被他掌握,到那時,我所掌控的地獄現在對於他來說,簡直是進出自由了。
如果我們繼續敵對下去,我就有些麻煩了。唉,失策呀,失策”
但地藏王轉念一想,又覺得:“是不是我自己嚇自己,這個釋清福出身根腳一般,資質一般。
氣運有那麼點,但總體而言,總不會高過我佛座下四大菩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