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業火紅蓮 冥河老祖(1 / 3)

接下來一段時間,熊清浦三兄弟一直呆在冰火島或者到葫蘆空間中,過起了山水田園生活。

這是他們夢想已久卻總不能如願的生活,現在釋清福度過人生中的一次大劫,三兄弟也跟著神經鬆弛下來,外麵也沒什麼牽掛,才終於如願。

他們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幹,在葫蘆空間中十分閑散地東遊西逛,或者幹脆呼呼大睡。

當然,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是回家吃飯。雖然家已經搬到葫蘆空間中,但總體環境、氛圍都沒有太大改變,隻是父母再也不會為生計發愁而已。

這段時間,熊清浦以真身代替分身,每天都抽出時間陪著父母,在父母跟前盡孝,享受著久違的親情和感動。

內心深處的疲憊、緊張和壓力不知不覺中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這三年多時間裏,不但釋清福是生活在地獄裏,熊清浦和熊清湖同樣為之擔驚受怕,奔波勞累,也差不多如同生活在地獄。

以前,他們目標很明確,隻為了解決地藏念珠的問題,現在經曆千辛萬苦,目標完成了。

他們卻有些筋疲力盡的感覺,如同高考過後,盡管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盡管知道這一關過了,未來還有很多未知的難關。

但是,這一刻,大願得償,隻想徹底放鬆,未來的事以後再說吧

於是,他們瘋玩地、閑散地、自由自在地度過了一個月的相聚時光,相當於給自己放了個大假。

頗有“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感覺。不過,有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道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這樣神仙般的日子(以前他們雖也可稱神仙,過的卻是地獄的日子)僅僅過了一個月,他們就被迫再次奔波勞碌起來。

首先是釋清福,他雖然出了冥界,但與冥界卻有了過多的牽扯。

這不,他剛休息了一個月,阿彌陀佛就通過太極手帕中的“卍字符號”傳來佛旨。

在佛旨中,阿彌陀佛親切地慰問了釋清福,對於他在冥界拔除十八層地獄及建立鬼國等行為也不置可否。

隻是轉達了地藏王佛的一封書信,並表示隻要釋清福幫過地藏王佛這一次,釋清福在冥界所得的東西就全部歸他自己了。

打開地藏王佛刻錄在玉簡裏的書信,釋清福才知道:

原來,雖然這段時間釋清福、熊清浦三兄弟一直呆在自己的空間裏,外界聯係不到他們,但他們與外界的牽扯(因果)卻並沒有就此消失,事情反而紛紛找上門來。

首先是地府方麵,自從釋清福離開鬼門關三天後,那裏就打了起來。

從地藏王佛書信中的三言兩語中,釋清福也可以想見戰事的慘烈。

釋清福離開後的一個多月裏,鬼門關前地府和魔教已經打了十幾仗,卻仍在僵持。

魔教的阿修羅及鬼眾固然死傷甚重,地府也是元氣大傷。更嚴重的是地藏王佛表麵上在戰爭中略占上風,但隻要不奪回鬼門關,就會一直處於巨大的戰略劣勢,所以他越來越著急。

這段時間,地藏王佛被迫動用一切資源,不僅將地府能派的兵力都派去攻打鬼門關,但卻久攻不下。

所以,他越來越著急,連向佛祖及釋清福求援的招數都用上了。

在信中,地藏王佛變相地、委婉地表示了對釋清福的歉意,然後表示,隻要釋清福這次幫他們奪回鬼門關,那所有過節就一筆勾銷。

為表誠意,地藏王佛還附贈了十八顆如意寶珠及裏麵的地獄的具體用法和其中隱藏的幾件物品的“說明書”。

他表示,事成之後,就永遠放棄收回十八顆寶珠的權利。而阿彌陀佛的佛旨也表示了這一點,雖然沒有明確命令釋清福,但卻相當於見證地藏王佛的話,也相當於對兩人的恩怨作了調解。

雖然已是八地菩薩,但釋清福在看了阿彌陀佛的佛旨和地藏王佛的書信後,卻仍如同吃了“人參果”一樣舒服。

不得不說,他們成功了,盡管沒有明確命令釋清福,盡管十八顆寶珠也早已是釋清福的囊中之物。

但釋清福看完信息後,還是想著馬上去地府,幫忙奪回鬼門關,一方麵是想徹底合法擁有這些戰利品,另一方麵也想改善與地藏王佛的關係。

看來,即便是八地菩薩,還是會受本身習性的影響。恰好這時,熊清湖的葫蘆本體藤蔓在“走完”月地之間近三分之二的路程後,能量供應不足。

於是,熊清湖也同時結束了自己的“假期”開始行動起來。他將釋清福煉化的那顆地藏念珠借了過去,他要通過這顆珠子,繼續讓葫蘆吸收冥界裏的地獄物質和能量。

這可是“一箭雙雕”,因為葫蘆的根須可以通過地藏念珠進入冥界深處,吸收了大量的怨氣、戾氣、魔氣之後,可以削弱冥界中魔教教眾的戰鬥力。

釋清福也馬上開始行動,不過首先卻是查看那株古怪“睡蓮”。

他將那顆寶珠拿出來,運起他心通溝通“睡蓮”的意識,果然不出他所料,這株“睡蓮”果然已經產生較為完整的意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