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他心通的溝通,再結合地藏王佛書信中的一些介紹,釋清福震驚了,激動了,突然感覺自己如同被天上掉下的一個巨大餡餅砸中了,一時之間有些興奮得暈乎乎的。
原來,這株不起眼的“睡蓮”來頭竟然很大,竟然是上古的冥河老祖的先天靈根業火紅蓮的後裔。
事情得從公元前三世紀印度的阿育王時期說起,那時候,正是佛教欣欣向榮,大規模擴張的時候。
人間的佛教在阿育王的全力支持下,不僅在印度得到全所未有的擴張,而且還向西傳入中亞並進而向東麵中國方向傳播。
向南則傳入錫蘭並進而向東南亞傳播,從此以後,佛教才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而在修行界和上界(包括佛界、仙界等等),佛門在封神之役中的飛速擴張引起的後遺症在經過700多年的消化後,已經完全解決。
而且在釋迦牟尼轉生天竺立教、傳道的這兩三百年裏,吸收了海量的功德和信仰,變得兵強馬壯,又到了新一輪擴張的時候。
而這時候的天竺的西方,還在是仙佛神聖眼中的蠻荒之地。
天竺的東方,主要是道門勢力,在道門內部,闡教十二金仙還在抓緊時間恢複修為。
截教隻有一點殘部,在三界東躲西藏地艱難地延續著血脈、法脈。
而道德天尊在三百多年前也以分身轉生為老子,在人間傳下法脈。但尚未正式立教,其學說也隻是先秦諸子中的一支。
在此時的中土大地,上古的巫妖還在人間留下很多殘餘勢力。在天界,天庭勢力這幾百年飛速成長,漸漸擺脫道門的控製而自立。
總而言之,中土及道門不論是人間還是天上都陷入自身事務中,無暇他顧。
其實,封神之後這幾百年時間裏,西方教(後來演化為佛教)一直蒸蒸日上。
而道門雖然根深葉茂,但自封神一役之後,局部雖在恢複和發展,整體上卻幾乎處於停滯乃至走下坡路的階段。
所以,在公元前三世紀的阿育王時期,佛門在人間抓住機會飛速擴張,在天界則消化梵天、迦樓羅、龍王等佛門這些年來收服的古天竺的神魔勢力,在冥界則發動戰爭,強勢擴張。
因為三界之中,自封神一役後,人間就基本是由凡人自己做主,仙佛神聖並不直接統治。
而天界和冥界雖然道門及天庭占了先機,獲得最大份額。但是這兩界也異常廣大,在道門天庭和仙界之外,還有很多勢力和散修。
佛門是其中最大的一支。為了發展,佛門結合自身特點,將擴張的主要方向定在道門和天庭勢力較為薄弱的冥界。
因而佛門結合古天竺婆羅門教的一些教義,創製了“三世因果、輪回轉世”的學說作為其立教的核心理論。
想要實施這種理論,冥界就是其最重要的一環。所以,對於冥界,佛門勢在必得。
不過,佛門卻並沒有直接與道門和天庭開戰,而是一如既往地保持與道門的“友誼”,再次與道門和天庭結盟。
這次,他們的目標是冥河老祖的血海勢力。冥河老祖雖未能成聖,卻是牢牢控製著冥界黃泉河的源頭——血海。
而且以凡間生靈的鬼魂為原料,取其嫉妒、好戰、多疑等特點製造了阿修羅這種特殊生物。
然後,以阿修羅眾為核心,創立了阿修羅教,其自稱神教,佛門稱之為阿修羅,道門稱之為魔教。
阿修羅的特點雖是適應於血海環境的自然進化和人工選擇的產物,但未必不是冥河老祖內心世界的一種反映。
想當年,洪荒時期,冥河老祖也曾稱霸一方,與三清、女媧、接引、準提等也是同輩的人物。
待洪荒時代結束,冥河老祖也同他們一樣,是“淘盡黃沙”後留下的為數不多的上古大神。
但憑什麼那六位可以在人間、天上稱佛作祖,而他冥河老祖隻能龜縮在血海之中呢?
所以,封神之後的這幾百年,三清和接引、準提固然總結了其自身修為和思想形成係統教義向人間傳播,冥河老祖也創建了專門針對六聖教義的魔教。
魔教雖然自成立起就受到六聖的共同打壓,但佛道二教勢力的擴張,卻將上古遺存的巫妖二教勢力乃至截教妖仙勢力和不少散修神仙妖魔勢力驅趕到魔教一方。
所以,魔教雖然總是四分五裂,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因此,在這時候(公元前三世紀),既然佛門願作主力向冥河老祖的血海老巢開戰,道門及天庭也樂得配合。
但是,沒想到冥河老祖雖未成聖,但在血海卻有巨大的主場優勢。
而且,他有阿鼻、元屠二劍主攻,先天靈根業火紅蓮和五方旗之一的玄元控水旗主守。
因此,盡管接引、準提和元始天尊三聖不顧麵皮親自上陣群毆冥河老祖。
但是由於冥河老祖的法寶攻守兼備,並不弱於三聖手中的誅仙劍、七寶妙樹等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