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地藏王佛能撐過這段時間,不惜代價地攻下鬼門關,那麼就可以提前解決大王您的勢力,那時候,他之前的昏招就變成妙招了。
而大王你與阿修羅王並不完全同心,所以他有千百種理由不來救援,大王如此死撐下去,以大王神威,固然可保無恙。但是大王的部下卻必定損失慘重,大王豈不是大禍臨頭?”
李自成聽後,一時沉吟不語。他與阿修羅王的關係,他自己比任何人都清楚。
但是正因為如此,他才時時處處主動維持經營著這份關係,因為他在那次明末轉世經曆中受到的教訓很是深刻。
現在他不但處處表現得寬宏大量,而且在對待阿修羅王方麵簡直做到了像君子一樣時時“反求諸己”。
但他這種做法固然讓部眾更加團結和忠心,但對於阿修羅王他卻始終捉摸不透,隻是這些年來,兩人的配合還算默契。
所以,對於釋清福這番話,他其實深有同感,但又怕中了對方的離間計。
誠然,他現在唯一指望是阿修羅王的援助,如果沒有援助,他就幾乎要拚光自己的主力,但卻不一定能獲勝,即便能獲勝,如果損失慘重的話,想想魔教內部的弱肉強食,他不禁打了一個寒戰。
其實釋清福的話也是有一定的水分的。什麼地藏王佛可以招徠源源不斷的援兵明顯是大話。
因為地藏王佛在成佛之前一心想要離開地府,所以地府的實力下降得很快,現在機動兵力幾乎是完全壓上了。
而在外界,從現在隻請來一個釋清福可以看出,也許是佛門因為三界其它戰場抽不出人手,也許是遠水不解近渴,也許是地藏王人緣太差,總之並沒有多少援兵。
但因為之前釋清福連屠幾十萬惡鬼的事跡,讓他這個援兵也頗有威懾力,所以也不算大話。
至於地藏王隻要堅持過這段時間雲雲,才是大話。因為從地藏王已經向佛祖和釋清福求援看出,他更沒有做好決戰的準備,他已經很難再堅持下去了。
反倒是鬼王如果堅持下去,地藏王被迫退去後,他成佛的優勢就徹底喪失了,從此恐怕又要過著之前被壓在下風的北催生活。
不過,鬼王並不知道這些,但卻也不會被輕易說服。於是沉吟片刻後,就反問道:
“大師也承認你我道不同,大師怎會如此好心為本王化解災禍?而且還是那句話,大師孤身一人,如何化解此大禍?”
釋清福心中微微一喜,看來對方已經隱隱認同自己的話了。於是他繼續誠懇地說道:
“實不相瞞,貧僧這次是受了阿彌陀佛的旨意,不得不來幫助地藏王奪回鬼門關。
但貧僧卻不願便宜地藏王那廝,所以不願與大王為敵,不然,仍然是中了那廝的奸計。
而且貧僧雖然人單力薄,卻有幾件法寶,而且在冥界也收服了幾十萬鬼卒,隻要大王和貧僧再次合演一出戲,就可以化解這場災禍。”
李自成聽了,再次砰然心動。畢竟將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哪怕是盟友,都不是強者應有的思維。
他這次趁機搶占鬼門關,對於魔教而言,固然是一場巨大勝利。但他沒想到地藏王奪回鬼門關的行動如此快速而堅決。
在這時,他已經有些後悔了,他清楚,再打下去,對自己就十分不利了,隻是騎虎難下背,他不得不一邊不死撐著,一邊盼望阿修羅王的援兵。
另外,他現在對於地藏王與釋清福的恩怨已有些了解,幾乎完全相信了其說辭。
而且,他早在那次明末的轉生經曆中就深刻地明白,盟友不能完全相信,但與敵人的擺明了的交易卻是可以完全相信的。
所以他顧不得矜持,有些急切地問道:“那麼大師,如何演戲?”
釋清福一聽這話,心中十分高興地想:“成了”於是對李自成說道:“如此這般這般”。
李自成聽了雙目放光,連連點頭,這一刻,他們兩人一點不像敵人(其實現在也的確不是),反而像兩隻親密的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