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區域性貨幣一體化
在一定區域內的國家和地區,在貨幣金融領域實施國際協調,並最終形成統一的貨幣體係,歐元是區域性貨幣一體化成功的首例。
二。最是幣區理論
在具備一定條件的區域內,各國放棄本國的貨幣,采取統一的貨幣,有利於安排彙率以實現充分就業,穩定物價和國際收支平衡等宏觀經濟目標。
三。外彙
外彙是外幣表示的金融資產可用作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並能兌換成其他形式的外幣資產和支付手段。
四。外彙管理與管製及兩者關係
外彙管理是政府對外彙的收、支、存、兌所進行的一種管理,凡是有自己法定貨幣的地方都存在或鬆或緊的管理。
外彙管製指國家外彙管製機構對公民、企業乃至政府機關取得、支用、攜帶、保管等行為的嚴格限製。
嚴格的管理就是管製。
五。可完全兌換與不可完全兌換
根據是否存在兌換其他貨幣的限製性規定,貨幣可分為可完全兌換的貨幣與不可完全兌換的貨幣。一般來說,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實行本幣與外彙的自由兌換,或稱可完全兌換的貨幣。
可完全兌換是本幣在境內可兌換為外彙,外彙可攜出或彙出境外,本幣可自由出境,外彙可攜入彙入境內,並在境內兌換為本幣,無論是居民和非居民均可在境內持有外彙,彼此之間可互相授受。但完全可兌換並不等於不進行外彙管理。
不可完全兌換是在對外貿易、旅遊、文教、體育、醫療、朝見、外事交往等方麵,本幣可以按規定條款兌換為外彙 ,而對貨幣資本的輸出入則實施外彙管製,即經常項目可兌換和資本項目的不可兌換。
六。彙率
國與國之間貨幣折算的比率,表現形式是以一國貨幣單位所表示的另一國貨幣單位的價格,又稱彙價。
七。直接標價法與間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是對一定基數的外國貨幣單位,用相當於多少本國貨幣單位來表示。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都采用這種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是以一定數量的本國貨幣單位為基準,用折合成多少外國貨幣單位來表示。(英美少數幾個國家使用)
八。固定彙率製度與浮動彙率製度
固定彙率製度是規定本國貨幣與其他國家貨幣之間維持一個固定比率,彙率波動隻能限製在一固定範圍內,由官方幹預來保證彙率的穩定,這是一種在金本位和布雷頓森林體係通行的彙率製度。
浮動彙率是給各國對彙率的波動不加限製,聽任其隨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而漲跌,若政府出於某種目的采取各種幹預措施,則稱管理浮動,幹預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參與外彙市場活動進行外彙買賣,也可以通過調整國內利率水平等手段進行間接調節。
九。釘住彙率製度
一些發展中國家由於自身經濟實力的限製,無法使本國貨幣保持固定的彙率,從而將本國貨幣與主要貿易夥伴的貨幣確定一個固定的比價,隨著某種或幾種貨幣進行浮動。
十。名義彙率與實際彙率
名義彙率是假如一種貨幣由於通貨膨脹而對內貶值,或由於兩種貨幣都對內貶值,但貶值的程度不一樣,這種引起變化了的彙率就是名義彙率。
實際彙率是相對名義彙率而言,是兩種貨幣均無通貨膨脹背景時的彙率。
十一。官方彙率、市場彙率與黑市彙率
市場彙率是不實施外彙管製,彙率通過市場機製形成,就會存在單一的市場彙率。
官方彙率是徹底全麵的外彙管製下形成的彙率。
黑市彙率在任何情況下都存在,嚴格的管製必然逼出黑市。
簡答
一。外彙的構成
外彙現鈔,包括紙幣、鑄幣;外彙支付憑證或支付工具,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銀行卡等;外幣有價證券,包括債券、股票等;特別提款權是一種儲備貨幣而非一種權力;其他外彙資產。
二。特裏芬悖論
特裏芬認為:由於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雖然因此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幣地位,但是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和儲備貨幣,這就會導致流出的美元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澱,對美國來說會發生長期貿易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核心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的堅挺與穩定,這又要求美國是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相互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
三。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內容及其作用與弊端
內容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規定: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的貨幣金評價,應以黃金和美元來表示,美國政府允許各國中央銀行以一盎司等於三十五美金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這就形成了雙掛鉤的,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係。即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布雷頓森林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