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戰爭的另外一方則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首先是英國海軍已經無艦可派了。正在建造的“維多利亞女王”號,以及2艘45型驅逐艦不可能在短期內完工,而且就算建成了之後,也需要時間測試,需要時間訓練新的戰艦官兵,因此,這3艘戰艦不可能投入戰爭。另外,英國海軍留下的6艘23型護衛艦必須要用來為運送遠征部隊與作戰物資的船隊護航,畢竟在阿根廷海軍的潛艇露了一手之後,英國海軍再也不敢放鬆運輸船隊的護航任務。
法國海軍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本來法國海軍就沒有打算要在短期內增添第二支航母戰鬥群,因此其護航戰艦的配製也是按照一支航母戰鬥群的標準建造的。當初,法國就隻訂購了2艘“地平線”級防空巡洋艦,5艘“拉菲特”級護衛艦派了4艘出去,另外1艘正在大修。與意大利聯合研製的歐洲護衛艦還在建造之中,其他的那些老掉牙的戰艦根本就派不上用場,而且大部分都已經不堪使用了。
德國與荷蘭在受到了國內輿論的壓力之後,已經先後表示不會再向南大西洋派遣戰艦,並且在完成了既定的任務之後,會立即招回其戰艦。意大利與西班牙也基本上把能夠派出去的都派出去了,除非動用那幾艘兩棲攻擊艦,而現在的戰局還暫時用不上兩棲攻擊艦。比利時與丹麥海軍本來規模就不大,能夠派出1艘護衛艦就已經相當不錯了。其他那些暫時還沒有派遣戰艦參戰的歐盟成員國在考慮到南大西洋上的慘烈戰鬥,以及英國獲得勝利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之後,也都紛紛沉默了下來,沒有表示要派遣戰艦前去支援英國人。
除了難以獲得更多的戰艦之外,戰機方麵的問題也很尖銳。在向美國購買了120架F-35B之後,英國已經難以拿出資金購買新的戰機了。而現在美國政府醜聞纏身,根本就不敢再搞什麼小動作,也就是說,英國人拿不出錢,就買不到飛機,而英國自己的F-35生產線還沒有建成,美國公司的訂單已經排滿了,如果英國無法搞定排在其前麵的那些國家,也不可能立即拿到新的戰機。
同樣的,法國這邊的問題也比較嚴重。雖然英國政府已經向法國政府秘密提供了5億英鎊的經費,資助法國海軍購買更多的“陣風”M型戰鬥機,但是達索公司的生產線已經有2年沒有開工了,而且還曾經麵臨破產的危險,所以辭退了不少的技術工人,光是找回那些熟練的技術工人就是件麻煩事。另外,戰鬥機的生產牽涉到了眾多的下遊廠家,需要先向下遊廠家訂購零部件,這也是一件麻煩事。拿到了錢的法國政府隻給了英國人一句答複,那就是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才能夠重開“陣風”M的生產線!結果,英國政府不得不再次支付了5億英鎊的資金,這樣,法國政府才保證在一個月內交付第一架“陣風”M,可這仍然顯得慢了一點。達索公司一個月10架的產能,也跟不上戰鬥的消耗速度。
表麵上,這是一場阿根廷與歐洲眾多強國的角力,可實際上,這是共和國、俄羅斯與歐洲國家的角力。另外,阿根廷的戰爭準備進行了近5年的時間,而歐洲國家在戰爭爆發之前幾乎沒有多少準備工作,或者是準備工作所需時間太長。顯然,在這場角力中,歐洲國家已經落後了。
這時,國際上出現了一種論調,那就是英國如果不使用核武器的話,就不可能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可問題是,英國敢使用核武器嗎?首先,英國已經將所有的戰術核武器銷毀掉了,隻留下了戰略核潛艇上的戰略核武器,沒有適合戰術使用的核武器。其次,如果英國首開先河在地區衝突中使用核武器的話,那就開了一個極為不好的頭,今後所有的有核國家都有可能在地區衝突中使用核武器。暫且不說另外四個核大國會不會做出同樣的蠢事,至少印度、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會效仿,並且有可能在克什米爾衝突中動用核武器。顯然,不管是共和國、俄羅斯,還是法國與美國,絕不可能允許英國在地區衝突中使用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