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全麵戰爭 第八十五節 渾水摸魚[第二更](1 / 3)

因為曾經數次向阿根廷空軍提出了正確的建議,所以淩天翔現在有了一個新的身份——“軍事觀察員”。這個身份並不是說他是某個國家在阿根廷的軍事觀察員,而是為阿根廷空軍提供建議,並且有權參與從軍事決策到戰術策劃等各個階段的工作。在阿根廷空軍策劃新的戰術行動的時候,淩天翔就參與其中,並且提出了一個重點建議,那就是在打擊敵人的警戒艦的同時,也要投入力量消滅掉敵人的預警機。

在上一次作戰中,真正發揮關鍵作用的正是那架法國的E-2F預警機。“F”是法國的代號,而法國采購的E-2最初是C型,後來因為不需要采購第二艘航母所需的3架預警機,法國海軍有足夠的機會將其升級到最先進的D型。而E-2D的綜合能力要比YJ-200強,特別是在探測距離和探測目標的數量上。而E-2D的最大問題是隻有2名空中指揮官,也就隻能最多指揮2批戰機作戰,一般的情況下,預警機探測到的情況需要通過高速數據鏈發回到防空戰艦上,然後再由防空戰艦上的作戰指揮中心來指揮戰鬥機作戰。而YJ-200可以最多搭載6名空中指揮官,獨立作戰能力明顯強得多。

阿根廷空軍采納了淩天翔的建議,並且調整了作戰計劃。當天晚上,作戰任務就下達到了各前線部隊。戰爭爆發後的第34日上午,作戰行動正式開始了。

首先出發的就是12架執行空戰任務的F-10AⅡ型戰鬥機。與以往不同,僅僅2分鍾後,第二批12架同樣執行空戰任務的F-10AⅡ戰鬥機也起飛了。看起來,這是同一批次的戰鬥機,可這兩批戰鬥機的任務完全不同。

如同計劃中所預料到的一樣。第一批戰鬥機在距離德國的F125還有大概250公裏的時候,就首先被戰艦東麵大概100公裏處巡邏的E-2F發現了,隨即戰艦上的防空雷達也截獲了這批戰鬥機。伴隨預警機巡邏,並且同時擔任掩護警戒艦任務的8架“陣風”M立即打開了加力,朝著殺到的阿根廷戰機衝了過去。

按照法國艦隊指揮官的判斷,這次的敵機如果不是佯攻的話,那麼在後麵就會有12到24架掛著反艦導彈的攻擊機,而且到達時間在10到15分鍾之內。因此,法國艦隊指揮官立即命令“戴高樂”號航母上待命的12架“陣風”M緊急起飛。因為之前已經損失了10多架“陣風”M,而補充的戰鬥機還沒有到達,所以此時法國航母上還剩下了6架“陣風”M沒有出動,這也僅僅勉強夠艦隊防空。

英國艦隊也迅速做出了反應,畢竟他們也派了一艘23型護衛艦去擔任警戒任務。首先趕來的就是在英國艦隊上空巡邏的12架F-35B,而“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飛行甲板上待命的另外12架F-35B也在做著緊張的起飛準備工作。

因為雙方都有預警機在後方提供支持,所以在空戰中,都極為重視遠程攔截。F-10AⅡ有一定的優勢,主要是其使用的攔截彈的迎頭攻擊距離超過了80公裏,而“陣風”M使用的米卡隻有50公裏。換句話說,在視距外空戰中,F-10AⅡ有2次攔截機會,而“陣風”M隻有1次攔截機會。可同樣的,雙方的飛行員都很熟悉攔截作戰,並且都有電子幹擾吊艙,攔截空戰的效率已經降低到了30%以下。

導彈齊射之後,雙方很快就進入了格鬥空戰的距離。阿根廷這邊更喜歡格鬥模式,因為那些緊隨而來的歐洲戰機要擔心誤傷,所以不敢輕易的使用攔截導彈。而在格鬥空戰中,拚的就是士氣與勇氣,至少在這方麵,阿根廷飛行員不比歐洲的飛行員差。

就在第二批“陣風”M即將趕到戰場的時候,一批中程空對空導彈突然射了過來。而這批導彈中,有四枚直接射向了附近的那架E-2F!這一頓導彈打擊打得法國飛行員昏頭轉向,很多飛行員在被擊落的時候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