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前兒童積極樂觀的情緒情感
1.建立合理的生活製度,創設豐富的生活內容。讓孩子處於愉快的情緒之中
依據孩子的身心特點製定合理的生活製度,不僅有利於孩子身體健康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更有助於孩子情緒的穩定
2.和諧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緒示範,科學的教養態度造就孩子的良好情緒
愉快和諧的家庭生活,親情的給予對孩子情緒發展影響極大。孩子的情緒易受感染模仿性強,因此成人的情緒示範非常重要。
3.通過文學藝術作品培養孩子進一步的社會情感
文學藝術作品最富有感染力,也最為孩子所喜愛,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優秀的兒童文學藝術作品,對培養孩子的進一步社會情感有獨到的作用.
4.正確對待孩子的情緒行為,幫助孩子及時疏通和轉移不良情緒
每個孩子在生活中都有可能發生衝突,受到挫折,從而表現出不良情緒反應,作為家長和教師一定要充分理解和正確對待孩子的發泄行為,培養孩子多樣化的發泄方法並學習自我疏導
如何培養思維
(1)不斷豐富學前兒童的感性知識
思維是在感知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感性知識越豐富,思維就越深刻
(2)幫助學前兒童豐富詞彙,正確理解和使用各種概念,發展語言.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學前兒童語言的發展.直接影響到思維的發展
(3)開展分類練習活動,培養學前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分類法常常是用來測查學前兒童概括能力和掌握概念水平的,也是用來培養和發展學前兒童概括能力的。
(4)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學前兒童多想多問,激發其求知欲,保護其好奇心、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積極思維的過程,思維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幼兒有為好奇心很強,頻繁的提出各種問題
(5)開展各種遊戲(智力遊戲、教學遊戲)培養學前兒童的創造性思維
智力遊戲、教學遊戲,這些遊戲有助於培養學前兒童思維的變通性、流暢性和獨特性,能促進學前兒童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製約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
1.遺傳素質為學前兒童心理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遺傳素質是兒童心理發展的自然前提
生理成熟為兒童心理發展提供了物質前提
2.環境因素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成為現實
社會生活環境為兒童心理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刺激
教育對兒童心理發展的主動調控作用
3.兒童的心理在活動中發展
幼兒的活動主要有遊戲、學習和勞動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期主要形式的活動
幼兒的勞動是自我服務的勞動
如何培養兒童自信心。
1、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建立幼兒自信心的前提,研究發現自信較強的幼兒大多家庭關係融洽,父母能信任和理解孩子,教育方法以鼓勵引導為主。自信心較弱的幼兒中,往往家庭不和睦,父母與孩子感情交流很少,幼兒稍有差錯就擰耳朵、打屁股從而導致幼兒性格孤獨,缺乏安全感,自信心的發展受到壓抑
2、給予幼兒自由權和自主權,多為兒童提供自己做決定的機會,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的事情
首先,教師應將幼兒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盡可能為地給幼兒選擇決定的機會與權利.其次在實踐過程中,為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想象,自由地探索
3.給予幼兒積極的評價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和家長都應采取少批評多鼓勵的方法,對於幼兒的點滴進步,要給予積極的讚許和肯定, 不要貶低或故意揭短,誇大孩子的缺點,要知道,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4.幫助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
獲得成功體驗是形成幼兒自信心的基礎,成人的及時鼓勵,適度表揚,能使兒童從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這種內心體驗,可轉化為兒童前進的動力,經過實踐,強化再實踐,再強化的循環往複,幼兒就會在每一次成功體驗的激勵下,自信心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