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熱潮(2 / 2)

來信的讀者大多數都是平民百姓,他們極為讚歎《明朝那些事兒》尤以這位所描述的最為典型:

我是個公司職員,平時從來不閱讀大部頭的曆史書。在公司同事的介紹下接觸了《明朝那些事兒》。在閱讀部分篇章後,感覺到該書語言風趣,情節生動,作者似乎在寫一部‘通俗版的明朝通史‘。能讓曆史寫得這樣,還真讓我佩服了。

不管從如今曆史講述者的自述,還是公眾對曆史的追捧,都不難看出,公眾喜歡並需要曆史,隻是痛恨“教科書”式的表達。

有人說,曆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話,因為曆史是嚴肅的,這話沒錯,但我認為必須要加個前提,那就是你寫的是給專業人士看的學術論文,而不是給老百姓們看的曆史書。

給老百姓們看的曆史書,它就應該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說著大白話的曆史書。因為現如今的老百姓們雖然大都有文化有文憑,可他們畢竟不全是曆史專業出來的,沒有那麼多關於曆史的基礎專業知識,如果你給他們看的書,要先讓大家夥都去預習一回曆史基礎課,看完通史或通鑒才可以看,這玩笑就不免開大了。

我喜歡這種方式,可能是和我自己水平有限有關吧,從小讀書就不認真的我,平時一看到文言文的東西就頭痛,現在好了,讀曆史居然可以這樣輕鬆。

我想,那些認為曆史書不可以幽默、白話,必須要嚴肅的先生們,顯然是不屑於做這事的。既然他們不願意做,那還有誰願意用老百姓能聽明白的語言,給我們這些草根們說說曆史上的那些事兒,說說漢朝、唐朝、宋朝、明朝那些事兒呢?

東方日報的編輯們從大量的讀者來信中節選出精彩的書評,附在當日的連載後麵。那些書評的作者學曆水平卻不一定很高,發言卻精彩無比。這就引得更多的讀者來參與其中!

《明朝那些事兒》才剛剛開始,引起的熱潮卻是炙熱無比。讀者來信還有另一請求,把已經連載的內容集結成冊出版。這份請求引起了東方報社的高度重視!

《明朝那些事兒》現在連載到靖難之役。朱元璋篇已經結束。按照魏齊給的底稿看來,第一冊完全可以出版。文主編就動了心思尋找魏齊進行合作。

文主編本來以為尋找魏齊不難,誰知道卻費了好大的功夫!

他打電話給魏記,魏明遠告訴他魏齊去了麗的電視台。文主編本來以為魏齊是為麗的拍攝的三部電視劇做編審去了,打電話過去卻是找不見人!還好文主編因為魏齊的提議親自去麗的和黃夕照總經理談過合作。於是又打電話給黃總,黃總又問了正在替徐小鳴拍攝電視劇的李倫,這才清楚魏齊的動向!

文主編真是目瞪口呆!在他看來,魏齊作為一個小有名氣的曆史學家編個劇本倒也罷了,現在竟然跨界去舞弄導筒。純粹是不務正業啊,多浪費自己的才華。不行可得好好勸說他,不能浪費了大好的青春!

懷著這樣的想法,文主編找到了魏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