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正史別解(4)(1 / 3)

1913年(民國二年)10月6日,宣武門的大選會場十分熱鬧,中華民國建國以來的第一次大選在這裏舉行。按袁世凱要求,這天各界議員759人齊聚會場履行職責選舉總統。袁世凱心裏盤算著,此時國民黨人的軍事鬥爭已經失敗,再加上剛剛又廢掉幾個不太聽話的都督,如浙江的朱瑞、雲南的蔡鍔,殺雞儆猴,這下,大選應該不成問題了吧。

可誰知,剛第一次投票問題就來了,自認為十分偉大的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得票數居然沒有達到法定的四分之三。袁世凱大驚,他手下的那些個嘍囉們也實在想不到在這大選會場內,竟然還潛伏著如此多的敵人。首都警察廳緊急動議,很快,議會現場就來了三四千自稱民間代表的“公民團”,“公民團”成員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把正在開會的代表們團團包圍。平時舞文弄墨、口若懸河的議員們什麼時候見過選總統選出這架勢,遂紛紛要求議長前去與這群人協商,讓他們退出會場,不要影響選舉。可這群人明顯是有備而來,根本不聽勸告,並揚言道,今天選總統事關重大,假若你們選出的總統不是大家期望的,誰都別想走出這會場。緊接著袁世凱的爪牙們借口擔心公民團惹是生非,馬上又派了更多的北洋軍人荷槍實彈在大選會場往來穿梭。

弄得好端端的一個大選會場,非代表的人比代表多了好幾倍。即使這樣,第二次選舉,袁世凱仍未通過,袁世凱的黨羽們感覺受到了嚴重的挑釁。這時已到開飯時間,照例該吃過飯後再重新投票,可“公民團”首領,洪幫頭子張堯卿竟然公開叫囂,不選出袁大總統,大家就別想吃飯,今天不選出,今天不吃飯,一輩子不選出,一輩子都別想吃飯。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書生遇到匪,鼻子不是鼻子,嘴不是嘴。待第三次投票時,已是晚上。議員中很多人就早上吃了點東西,而且大部分還是流食為主,這一天的功夫早就消化到不知哪裏去了。個別有鴉片癮的更是發了煙癮,哈欠連連,鼻涕口水流得滿地都是,十分狼狽。

這次選舉讓袁世凱發現了更為嚴重的問題。雖然在武力上驅逐了國民黨的黨魁孫中山,而且還打敗了幾個擁護孫中山與他為敵的地方實力派,但在國會上,這群無錢無槍的國民黨人還是可以把他這個有錢有槍的大總統弄得焦頭爛額(在選舉中所謂的“公民團”也把這群議員弄得是焦頭爛額)。既然如此,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果然,選過大總統後沒幾天,袁世凱就發布了解散國民黨令,宣布凡國民黨的一切機關無論中央地方限期3日內全部撤除,國民黨籍的議員無論何人限期3日內交出議員證和徽章。而且令發當天,馬上就有數百名荷槍實彈的軍警把國民黨北京總部重重包圍,追繳議員證書徽章350人,次日又補追了80餘人。

至此,袁世凱盛極一時,他最大的對手國民黨已被他整得支離破碎。無論是孫中山的打到北京去,消滅袁世凱,還是黃興的讓法律來說話,抑或宋教仁的黨是對抗北洋軍閥的唯一武器,都不可避免地先後失敗了。可這還不是袁世凱最後想要的,既然國民黨已被官方定性為亂黨了,那麼當初國民黨為製衡他專門製定的憲法——《臨時約法》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亂法”了。如今這態勢,新總統上任,萬事待舉,百廢待興,“憲法”自然就得跟著脫胎換骨、與時俱進。借助手中的槍炮,很快新憲法《中華民國約法》便新鮮出爐。《中華民國約法》較之《臨時約法》有不少改動,但其中最核心的一條還是關於大總統的。新約法規定,大總統任期十年,可以無限連任,大總統任期即將結束時,有權推舉三個人作為下一屆總統候選人。具體做法是,將他們的名字寫在一份簡牘上蓋上大印然後藏在一個金盒子中。

這個很像清朝秘密立儲製度升級版的做法一經公布,天下轟動。明眼人都知道,袁世凱這回要搞家天下了。

在這裏順便插一句。即使到這個時候,如果袁世凱能及時刹車,也不會有後來車翻人亡的危險。可惜他車開得太快,駕駛技術太好,一直坐在車上的乘客都覺得這車坐著舒服,風兜得愜意,現在即使司機要停,他們也已經一千個一萬個不願意了。因為你不想當皇上,我還想當太子,還想當開國功臣呢……袁世凱的幕僚湖南人楊度就曾對袁世凱說,北洋軍隊的各位將領跟隨大總統多年,鞍前馬後的奔波,刀山火海的賣命,為了什麼?都隻不過想能藤纏樹,樹纏藤,攀龍附鳳,衣錦還鄉,永葆富貴罷了……而且這樣的念頭一經產生就如洪水決堤勢不可擋。

袁世凱的秘書班子裏有很多文人,文人都讀過古書,知道勸別人當皇帝這事欲速則不達。這首要一步便是穩下被勸者的心,如果當年不是趙匡胤自己想當皇帝,那假情報(說契丹來攻)、真龍袍怎麼可能一夜之間從天而降。而根據從曆史上學來的知識,要讓被勸者安下心來,這最容易出成績的做法便是製造輿論,你得讓被勸者覺得當這皇帝是多麼的眾望所歸,理所當然,這皇帝他要是不當他都不好意思上街溜達出門見人。如果能到這個程度,事情自然就水到渠成了。